探索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块状”教学

2017-04-12 00:34董楠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块状小学阶段信息技术

董楠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走进小学教学中,但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成为现阶段教育教育的主要研究课题,而笔者认为进行“块状”教学,能够将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学信息课堂下的块状教学,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块状教学

块状教学相对于教学而言,课堂问题较为集中,包含的教学内容广,为学生提供较大的发挥空间,而对于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块状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集中注意力,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一、“块状”教学认识

(一)具有统一性

块状教学能够在保障教学内容统一性的同时,进行关联式的问题提问,使教学具有一定的统一性,教师在教低年级学生“鼠标的使用”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例如:教师控制计算机,将绘画功能调出来,让学生自如的进行绘画,发挥想象能力,当学生画好后,教师进行提问,所画的图形是什么,是怎样画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观点,接下来,教师引入教学。这样一来,既把握了教学中心,又让学生学会控制鼠标,而这些问题,表面看似两个问题,但其实每一个问题的提问,都是为引出教学内容作铺垫,让学生学会使用鼠标。

(二)版块融合自主探究

所谓的块状教学,主要是指多个或一个模块问题,进行教学,使之能够给予学生相对自由的空间信息,与教材内容相对,达到一种心灵的共鸣和感受。主要是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模式下学习计算机,实现计算机内容和学习、过程和方式、心灵碰撞和观念的多种模式。

(三)采取开放式的教学

块状教学,顾名思义,分块的教学方法,每一块的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知识面积较大,让学生能够在块状教学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学生也能够进行自主的选择,而教师也能够进行一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例如:听一听、辩论、绘画、表演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一种相对开放的思维中学习,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进而创新教学,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

二、“块状”教学策略

(一)分块教学,探究研究

教师抓住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将抽象化的事物,变得具体化,简化知识内容,把计算机教学分为几个模块,但要注意模块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能够根据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在此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自主成长、学会主动探索,进而创新,在无形中,受到知识的洗礼。另一方面,笔者所说的块状教学,是包含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教材内容,进行分块,但也可以根据整篇内容,进行分块,主要以知识内容简化为目的,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看作是一种学习的乐趣。

(二)因材施教

其一,块状教学理解,与艺术相互结合。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可以将一些具有艺术特点的形式融入教学中,例如:绘画、音乐欣赏等。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爱好美术,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学习计算机知识,在绘画的同时掌握知识,既提高了美术修养,使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又学到了知识,可谓两全其美。

其二,块状教学分享,辩论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两种计算机操作方法,让学生进行观点辩论,并为给出观点理由,各抒己见,学生辩论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也是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观点分享,学生能够学会多角度的看待问题,掌握多种操作方法。

其三,块状教学积累,情境教学。在教学中,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些学生对信息技术较为陌生,因此出现学习压力,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创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

例如:在学习“指法”时,教师可以创建一种竞争性的教学氛围,利用指法软件,让学生产生一种好奇感,通过多种指法游戏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操作较好的同学进行奖励,这时学生就会非常努力的投入到练习中,以達到指法训练的目的。

其四,块状教学,优化表演。在学习一些技巧性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时,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表演空间。例如:在学习“画多边形”时,教师可以画出一个六边形,让学生进行探索研究,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绘画,接下来,进行展示,当学生掌握了六边形的画法时,自然学会了画其它形状,使学生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创新,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演空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尝试,不要受任何模式限制。增强自信心,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的魅力。

其五,块状教学,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电子教室”教学软件,进行远程控制。这种“远程控制”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更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其效果也是显著的。学生能够参照屏幕同步练习,让学生在引导中,掌握知识,学会操作,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设置教学内容“复制图形,转换小草”时,首先教师进行演示,然后由学生参照屏幕步骤,进行操作。最后,让学生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转换成各种图案。让学生从跟着教师同步操作、尝试练习,理论和实践逐步内化,量变的积累,转变成质的飞跃。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体会到“先选中图形,后执行复制、粘贴命令”的操作步骤。

(三)回归教学主体

在教学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版块整合,换句话说,回归教学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分块教学的效果,有始有终,笔者将其归纳为:整体教学-部分教学-整体教学。分块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分块,明确分块,才能在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结语:

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任重而道远,要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在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学生,通过分块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计算机知识,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燕芳.新常态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各类评价指标在LearnSite平台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0).

[2]徐志文.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8).

[3]李华.与时俱进培养创新能力——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J].中华少年.2016(25).

猜你喜欢
块状小学阶段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生活小妙招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空腹别吃西红柿
胃柿石辨治一得
宁波: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