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春燕 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人民政府
我国经济发展势头长期向好,发展稳健且迅猛,给我国政府采购业务的发展打好了市场基础。政府招标采购的种类多种多样,涉及各个领域,小到货品,大到建筑工程,甚至服务行业也常会涉猎。我国政府建立、完善并实施科学的采购制度,是应对当下招标采购中现存问题的最好方法。科学的采购制度不仅有利于国家管理政府的财政支出,发挥“无形的手”的作用,直接杜绝了财政资金的恶意流向,真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有利于加强政府对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稳健迅猛地发展;尤其是可以有效杜绝政府采购中的贪腐现象,有利于打造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通过实践调查研究不难发现,政府在招标采购过程中隐藏地风险已经开始暴露并逐渐得到全社会重视。细数政府招标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如下:政府采购中出现纵向暗中合谋现象、采购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出现问题、地方性保护主义使政府采购出现损失、采购预算出现膨胀等。想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做到防范和规避这些采购风险,必须首先要学会认识风险,在采购前要树立风险意识;其次要寻找此类风险的源头才能在后期对症下药,真正做到应对风险;最后要学会控制风险,风险不可避免,在实际采购中会出现各种风险,我们要控制风险成本,提前做好准备,以此才能真正保证政府采购无障碍进行。因而,我国必须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尽快出台一套完善可行、具有针对性的政府采购制度,以此来为政府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采购的环境,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培养一批真正为政府办实事的管理人才,真正建成节约型政府,促进整个社会大环境和谐健康地发展。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服务,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方式和程序,通过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由财政部门以直接向供应商付款的方式,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货物、工程和劳务的行为。”[1]其本质上是社会市场经济的竞争和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相结合的产物,政府采购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规章制度将政府的购买行为法制化,以此保证政府的真实购买力不被削弱或夸大。运用法律规范监督政府的采购行为,具体的规范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主要有三种:政府招标、企业有限竞争以及竞争谈判的方式。
虽然我国已经将政府的购买行为法治化,但由于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和落实得不到位,我国当前政府采购同样面临着很多风险,这些风险同时具备着隐藏、突发和连锁的特点,可以说其中部分风险是历史的,是随着社会变迁一直沿袭而来的,不难看出这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如果按照风险的形成机理来分类,是可以把风险分为内生性和外生性两种。就字面意思可以很好地理解风险的产生途径,内生性风险主要是指采购过程中由于本身的一些主观原因而引发的风险;而外生性风险则是指由外部一些其他影响因素造成地风险。
政府的采购工作是一个需要承担较大风险的工作,它要求采购工作人员同时具备较强地风险和忧患意识,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在工作中可能遇到地风险及困难做出预判,在采购进行之前,精心安排,做好整个采购工作的具体安排,总体做到事前计划,事中预防和事后复盘反思,加强整体监管,采取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有效措施。
优化风险评估工作从政策制度上来说,必须建立科学的工作评价体系、完善的工作评价指标和相应的预警机制。控制风险的第一步就是对政府采购进行效益评价,就采购的必要性来说,不必要的采购坚决不进行,不必要的物品坚决不买。只有实现最大限度地节约,才能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无限的效益。然后,纵观整个工作布局,看是否已经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资金。同类项合并是最常用的项目审查方法,合并同类项有利于政府形成购买规模,减少购买的次数从而节约财政支出。最后要注意降低采购成本,增加采购成本的公开透明度,将财政支出的详细清单公开,避免采购中的隐性消费,杜绝腐败现象出现。同时通过与供应商沟通协调,通过购买周期和数量的累计形成采购规模,达成合作关系请供应商让利,降低采购的显性成本。[2]
风险转移需要依靠第三方,是对已经发生和未来可能发生地风险进行补偿的方式,主要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是通过购买保险,将风险承担转向保险公司,从而降低购买者的自身风险;而非保险转移则是指通过与供应商签订供应合同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害,以此来转移风险。该项工作需灵活进行,融入更多灵活性规则,依据实体项目提出合理的对策。在面对无法完全规避地风险及可预料发生事件时,转移风险工作可有效降低政府采购的经济及形象等方面的损失。
优化信息采集系统的合理途径之一即不断优化电子化、电商化政府采购模式,该模式具有过程公开、透明、便捷及可共享等优势,这种优势使政府采购更加透明度,不仅很好地发挥了反腐倡廉的作用,更是体现出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有利于政府采购长期有效开展的同时形成标准化、体系化的发展路径。电子化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以政府采购网为平台,与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借助专家智慧,及时通过网络发布政府采购商品和服务的各种信息。快捷、便利和安全的注册形式,吸引各类企业都参与到政府的采购工作中,获得更多地发展机会。采购过程中的每一个触点都将转化为数据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留下痕迹,同时也避免了信息的二次手机与制作表格等重复且冗长的工作。
政府采购系统是通过内网与专网进行传输,包括接入区、访问区、应用区、数据区的各级节点专网系统运行平台通过传输线路时,许多不合法分子会对专网进行非法的探测或攻击。因此,优化预警信号系统工作的落实势在必行。政府采购风险预警系统是个大系统,可以对潜在地风险提前进行预判,该系统需要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应由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组织筹建、协调和管理,由各个行业协会或商会和企业参与,主要需要介绍政府采购的相关法律、国外政府采购的信息、评价开放性风险,发布相关产业预警,形成全链路地风险预判机制。此外,预警信号系统还应当由内部、外部、社会联合监督形成闭环式预警,落实不走过场,由内而外层层落实,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系统化监管格局,这样才能继续深挖风险,对风险进行有效规避。
优化检查有利于保持政府采购过程中的信息纯净,及时剔除不良信息对“C 端(消费端)”(本文特指政府采购行为的实施端口)到“B 端(供给端)客户”的负面影响。此外,信息处理系统由之前的封闭环境转为开放环境,由单一向度转向多维向度,同时也是对信息的优化与处理流程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信息系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从而不断力求更便捷、更顺畅、更高效的长期目标。信息形成有效闭环才能长期服务于政府采购工作,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使风险呈可被发现的状态。信息系统中的任何一环脱落将被提示或通过影响其他链路的正常运行而被发现。而发现恰恰是规避风险至关重要的一环。
优化预警决策系统首先需要完善采购工作的评级体系,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来规避风险。采购物品的必要性、数量是否合适以及采购的频率和成本分析等问题都是采购效益评价的主要因素。除内因外,还有如下潜在风险需要在预警决策系统中被强调:供应商不按时交货及拒绝履行其他相应义务使政府采购被迫造成地风险;商家欺诈行为、工作人员谋私、专家在执行评审时违背客观公正原则的道德风险;以及面对庞大的采购市场时,不同的利益主体间所产生的信息遗漏、信息不匹配等风险。[3]通过建立采购评价制度和体系,可以对采购的目标结果做出科学评价,目的就是为了促进采购经济、社会和政治效益的全面提高,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大幅度降低了政府采购风险发生的概率。
政府采购机制在我国相对较晚,目前我国政府采购风险的防范机制仍不完善,根据我国政府采购机制现状可以知道,我国的采购制度想要真正完善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需要我们做出更多努力。想要加强政府采购机制的完善,离不开实践,只有探索和解决政府采购制度中地风险,才能真正营造出良好的政府采购环境。
近年来,有不少政府部门针对政府采购风险已经提出了相关对策,但是大多都不具备全面性和持久性,仍然没能真正意义上解决政府采购地风险问题,因此没能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采购制度。政府采购业务的问题亟待解决。因而,通过对政府招标采购的具体流程和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发现政府在采购的各个环节中现存和潜在的采购风险。并对招标采购整体环节中地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进行深入探析,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关于防范和规避政府采购风险的探索性对策。希望本文可以为我国政府采购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