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分析

2021-01-16 06:18:58郐超辽阳康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1年29期
关键词:工程质量混凝土工程

郐超 辽阳康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是建筑施工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及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从而为现代建筑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及技术管理指导。

一、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

(一)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桩基础技术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且已被广泛地应用在一些土质较差地区上建筑物的修建,尤其是高层建筑和中型厂房的构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要属灌注桩施工技术与后压浆技术。

1.挖孔桩:挖孔桩主要分为机械开孔和人工挖掘开孔。在人工挖土时,如挖到深度为0.9—1.0m,应对混凝土护壁实施浇灌或者喷射圈,其中在上、下圈间应用插筋来进行连接。当挖到所需深度时,再进行扩孔,最后浇灌混凝土和安装钢筋笼,挖孔桩的直径应大于1m。当深度在1.5m 时,桩径应大于1.2—1.4m,桩身长度最好控制在30m 范围以内。

2.沉管灌注桩:进行沉管灌注桩施工时,常用锤击振动和振动冲击等方法来进行沉管开孔。锤击沉管灌注桩的直径通常是300—500mm,桩长在20m 内,能打到中、粗砂层或者硬粘土。若桩直径为340mm 或者480mm,锤质量是1t 与2—3.5t 的时候,单桩的轴向承载力通常为250—350kN 与500—700kN。虽然这种施工技术所需的设备比较简单,打桩速度也比较快,成本较低,但是其容易出现断桩、混凝土离析、局部夹长、缩颈以及强度不足等质量问题,因此一般不予以推荐使用。其中由于缩颈一般发生在软、弱土层处或者软、硬土层交界处,因此,在拔管时,其速度必须要慢。

3.钻孔灌注桩:在钻孔桩施工时,应从地面将桩孔位置的土排出,并将孔底的残渣清理干净,接着再放入钢筋笼,最后再实施混凝土的浇灌。若钻孔桩的直径为600mm或者650mm 时,一般采用回转机具来进行开孔,其桩长通常为10—30m,单桩承载力为1—2kN。当前在国内的钻孔桩灌注桩钻井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为下钢套筒方式,通过泥浆保护孔壁,以此避免出现线孔。

(二)防水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配合比。合理搭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和混凝土。选用收缩性较低的水泥和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其中粗骨料中含针片状石子不能超标,细骨料不可采用细砂,含泥量应该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混凝土的施工。混凝土的施工必须要严格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规范要求来实施,留置施工缝,并处理好施工缝,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坡度的控制。在浇筑时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从坡脚处向上进行浇筑,先整体振捣,接着均匀振点。为了确保混凝土浇捣的密实性,可采用微型平板振动器按照1/3 的搭接,从下自上地实施振捣,直到混凝土表面不会出现明显的下沉、气泡以及泛出灰浆等。

3.防水施工:第一,抹平压光防水基层,不能存在松动、凹凸不平以及起砂掉灰等现象,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来设计排水坡度,其中地漏部位处的排水口应该比整个防水层要低,这样才能有效地排除积水,而在阴角处应将其作小圆角,这样便于涂料施工。第二,在涂膜防水施工之前,应清理干净基层表面的杂物,重点清理管道根部、地漏、阴阳角以及排水口等部位,尽量做到牢固、干净和无明水。第三,在涂刷时应按先低后高的原则,从整体出发实施涂刷,第一层的土层不能过厚或者过薄,一般为盖住基层或者基层无暴露点为宜,大面积部位可滚涂,而管道根部、排水口、地漏以及阴阳角等部位可利用漆刷涂。第四,所有的排水部件、地漏以及管道必须要安装牢固,以此保证接缝的严密性以及收头的圆滑,不会出现任何松动现象。

(三)预应力的施工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工作原理为经过对混凝土结构实施钢筋的合理布置,当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要求时,进行钢筋张拉,从而产生一种与外荷载效应相反的等效荷载。这种等效荷载能抵消部分或者全部的外荷载,使结构受到的实际荷载有所减少,以此实现当挡梁板所受的外荷载和跨度相同时,截面尺寸会有所减少,当截面尺寸和所受的外荷载相同时,其结构的跨越度就会逐渐增大的目的。

二、现场施工管理方法

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对于整体施工质量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现场施工情况的管理,做好有效的施工管理工作,以此来提高施工水平。大体可以从现场的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与施工成本管理下手,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

(一)现场的质量管理

(1)保证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从基础上保证工程质量,所有的建筑材料在工程中进行应用之前都要进行严格检查,在工程监理与工程设计者都验证过后才可以使用,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坚决不能使用。

(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切实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能力,每项施工过程都要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对于不同专业的施工质量要经过自我检查、互相检查来保证施工质量,定期组织专项检查,通过专项检查后才能够进行下一项的工程施工。

在施工完成后要加强对工程的保护和验收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一些预制的器件或者现场制作的器件,在工程完工后要对这些器件进行专门的维护和看管工作,以确保这些部件不会被认为的损害。

(二)安排专人负责制,让专业的管理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

(1)对于建筑行业的某些高危险工种,要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才能够组织上岗,工作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做好防护措施,例如佩戴安全帽,穿防护服等方式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通过以往的施工经验结合实际工程的施工现场情景,在开工之前制定好严格的施工管理规范准则,对于施工过程实行责任制,使得施工人员都参与到安全施工中来。为了更好地保证施工任务能够安全、高效的完成,就要求整个施工过程都处在安全管理之中,对于偷工减料、乱堆乱放、以次充好等问题要坚决处理,减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三)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

工程的项目进度直接影响着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做好工程施工的进度管理十分重要。但是建筑的施工往往由于规模大、结构复杂、技术强等诸多原因使得施工进度深受影响,如何才能够切实提高工程施工进度,就要求我们在施工之前制定周密的计划,对工程任务的可实行性进行综合的考虑分析,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严格的照此执行,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工程进度的提高必须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

(四)企业对于成本的控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益和市场竞争力,而在建筑工程材料中材料费用为主要的资金消费,所以要想切实的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就需要从材料方面入手。由于长时间的施工时的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市场价格不断的变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对材料、设备的需求做好规划,按实际需求进行采购,避免材料的价格差异、变动给企业造成财产损失和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

总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水平与企业的效益优势息息相关,只有这两个方面都能同时发挥好的作用,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要想做好施工技术和现场的管理,必须要做好建筑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对现场管理的质量,才能给企业建立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影响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是建筑材料方面的因素。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有效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和保证。建筑材料费用占项目中总投资的70%或更多,一些承包企业为谋取更大的利润空间,采购没有质量保障的成品或半成品,或因采购工作人员素质低下、不负责任,没有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有效控制,而是从中谋取回扣和好处费。个别企业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假冒、伪劣产品及原材料进入工程施工中,留下了质量隐患。材料是工程施工必须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就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如果材料质量不过关,工程质量肯定不符合标准。

二是人员的因素。人员的因素主要是指领导者的素质和操作人员的心理素质、理论技术水平等。工程质量是在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因此,质量控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对人的因素的控制。

三是方法因素。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方法是指工程项目建设中所采取的施工方案、组织设计、工艺流程等。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的效果。如果施工方案考虑不周到,就会耽误施工的进度,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因此,要从工程实际出发,对技术、工艺、管理、组织、操作、经济等环节进行综合考虑、细致分析,然后再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实做牢,才能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四是机械设备因素。合理使用、正确操作机械设备是施工阶段很关键的环节。必须全面考虑施工现场的条件、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结构的形式、建筑技术经济等因素,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性能参数。同时,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五是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例如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实际上前一道工序就是后一道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要结合工程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除此之外,在冬雨期、炎热季节、风季施工的时候,特别是在水下工程、土方工程、混凝土工程及高空作业的时候,要提前做好准备,做好防范措施,确保季节性工程施工的质量,避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干裂、冲刷等不利气候的影响。并且,要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实行文明施工,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减少施工所产生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

四、加强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施工技术控制

一是加强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首先对承包单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特种岗位的操作人员,实行资质审查和管理。人是施工的主体,是建筑产品的直接创造者,人员素质的高低和质量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工程产品质量的优劣,只有经过对施工队伍的资质和管理水平、技术措施进行事前的严格审查把关,符合条件的方可进场作业。对于关键岗位、特种岗位和特殊专业上的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的上岗证,如钢筋焊接工、施工电梯及塔吊的操作工、施工现场电工以及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材料员、安全员等,都必须持有效上岗证件,方准上岗操作。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的质量控制。材料设备采购进场必须具备完整的产品合格证、技术说明书、质量检验报告,同时具有当地建设行政部门签发的准用证。对施工方案、方法和工艺的控制。认真审查施工单位编报的施工组织设计,重点审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否健全;施工现场总体布置是否符合具体工程;施工技术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对地基基础、主体、屋面、装饰、设备安装以及冬雨季施工的质量保证措施的可靠性和预见性。

二是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施工阶段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驻现场甲方代表或者驻现场监理工程师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手段,实施监督管理。做好旁站监理。这是工程质量控制最主要的一种现场管理方法,在施工过程中现场观察、监督、巡视检查施工工序,及时发现质量事故苗头和潜在质量隐患,对于隐蔽工程的施工,进行旁站监理更为重要。

三是加强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的控制。施工方法的控制包括了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方面的控制。施工方法控制的重点,应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确保施工方法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从而有利于保证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有好的工艺,能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事倍功半的效果。为了保证工艺的先进性及合理性,公司对于成熟的工艺编制成作业指导书,并下发给各施工主管,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生产时则以此为依据对工人进行书面交底,并由班组长签字接收。工艺交底包括工具及材料准备、施工技术要点、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对施工质量也至关重要,如果施工方案考虑不周将导致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当、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猜你喜欢
工程质量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试验之家
现代装饰(2022年5期)2022-10-13 08:48:04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混凝土,了不起
子午工程
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 12:09:06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