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慧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
医德医风和行风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医疗机构的日常运营及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该项工作在实践中往往容易流于形式、难以做实[2]。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行业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精湛的技术能力,集中展示了行风工作建设成果。医疗行业行风建设是为了医院发展,也是为了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不断推进长效管理、综合治理,才能抓出成效,真正使精神文明与行风建设落到实处。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无论在何种文化中,人的生命都被视为最重要的价值。明代龚廷贤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病家求医,寄以生死”都深刻地揭示了医疗的特殊性及其必然的道德要求。医疗从业人员要有较高道德要求,患者才能不因贫富贵贱、不因出身而被区别对待[3]。
医学是至精至微之事,学医者必须至精至诚。“精”是指医生的医学知识要扎实雄厚、医疗技术要精湛过硬。“诚”是指儒家为人之道、立身处世的中心思想,是一种真实不欺的道德境界,既包含医者内心的态度也指其外在的言行。“诚”是营造和谐医患关系、医医关系和医社关系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名医或良医就必然要求要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
鉴于医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根本特点及医学本质内涵的要求,社会对医师给予很高的评价与期待,如明代龚廷贤所提的“良医济世,功同良相”,当今人们普遍将医务人员称作白衣天使。同时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和信息无障碍快速传递的挑战,医院医德医风情况成为人们就医时考量的重要因素。医德医风建设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医务人员良好的医德是医院的立院之本、信誉之根[4]。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务人员逆行出征,对白衣战士的尊崇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只有不断加强医院行风建设,传承“悬壶济世”的社会责任感及“大医精诚”的职业操守,时刻警醒自己,才能保证当党和人民需要时,医务人员勇于担当、逆流而上,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促进职业生涯健康发展。
目前绝大部分医院已形成常态化廉政教育模式,医院定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廉政报告会,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合法监察法》《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教育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有部分医疗机构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有教育培训,但未建立以案例为基点的自查自纠工作模式,未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情况和效果进行监督或评估反馈,不能很好地了解医务人员的思想动态变化,难以将培训效果内化与行。
公立医院中专业化人才较多,不仅需要医疗人员的配合,在人才管理时还需要将重点放在管理人才、公关人才方面,只有将不同岗位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为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对不同岗位进行管理时,要本着一视同仁的原则,创新人才管理方式,同时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提升管理的针对性,为人才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良好条件。
各医院都制定了行风建设工作方案,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一些行风建设相关制度,但相关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系统性还不够,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需加强基础管理,逐步健全行风工作长效机制。
医院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激励:这是各大单位比较常见的激励方式,主要是采用增发员工奖金、薪酬的方式来提升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人力资源部门可以以月、季度、半年、一年为阶段,定期开展对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达到标准的员工可以对其进行适当奖励。从形式上来看,精神奖励包括表彰大会、口头表扬等多种方式,也包括满足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需求,能够让医护人员从内心感受到来自医院领导层的关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精神奖励更能够体现对医护人员个人能力的肯定,也具有物质奖励无法比拟的荣耀感。在该方式的作用下,医院内部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改善医护人员身心环境;三是工作奖励:主要形式为晋升,在一定的工作年限后,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自身业务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能力强的员工能够晋升到更高的岗位中继续发挥个人价值。工作激励是医院内部实现良性竞争、营造良性竞争环境的重要途径,该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能让其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学习,积累经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四是环境激励:该方式的收益人群更为广泛,主要是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都能够享受到环境激励带来的福利。为了让医护人员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医院管理层需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切实满足员工需求,同时也要保证激励制度的透明和公开,让医护人员看到努力的方向。
(1)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办医主体的要求,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行风建设管理办公室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2)各医院要充分认识行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好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的领导关。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完善行风建设工作。医院党政主要领导要积极支持行风建设主管职能部门工作,健全行风建设工作机制,完善院内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推进行风建设步伐。
结合医院实际,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有计划、全覆盖、有侧重的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在医院内部形成分级、分层次、分类别学习宣传教育的良好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医院领导带头学习、全体职工有动力的良好学习氛围,确保层层落实、人人知晓,保障制度的严格执行。
我们要按照重在建设、贵在坚持、为民惠民的要求,深入实施医院文明创建工程,注重发挥全国文明单位示范带动作用,统筹带动青年文明号、卫生健康志愿服务等行业文明创建活动,紧紧围绕健康中国建设中心任务,全面提升行业文明水平。
深化文明单位创建。举办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培训班,加强对全国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展示创建工作风采,相互学习借鉴。发挥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围绕“为民惠民”要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完善便民惠民措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以点带面推动卫生健康系统文明单位创建持续深入。
(1)学校医院管理处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聚焦部分重点问题,联合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医院重点督查和互查互学活动。做到督察项目全覆盖,对接行风重点,实时更新监督评价表。建立行风建设督导专家库,对督导专家进行培训,统一认识。
(2)各医院对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违反“九不准”“十项不得”的行风案件,尤其是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等行为进行自查自纠,对于上级主管部门列出的问题清单进行认真整改。同时对本院行风建设工作进行回顾梳理,查找不足,总结经验。
2017 年,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医院管理处联合上海医学院党工委、党委宣传部、民主党派等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大讨论、大整顿、大建设”专题教育活动;2017 年起每年创新性的联合纪委办公室、监察处、民主党派开展年度直属附属医院行风建设专项监督和互查互学活动,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聚焦部分重点问题开展督查整改,并将督查考核结果纳入医院党政负责人年度考核指标与奖惩评价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