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龙云 张家口学院
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育人模式有着诸多缺陷与不足,比较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从而忽视了学生未来就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不能确保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快速适应复杂的社会。对于该种情况,我国明确表示,需要构建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对行业的指导,防止纸上谈兵,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此次就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例,对院校合作基础上如何有效提升CT 检查技术人才培养效果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希望以此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伴随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进步,医疗卫生行业也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各级各类型的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更新速度非常快,比方说,医学影像检查设备-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CT 机等从以往的大城市大医院普及到了现阶段的县级及以下基层医院。按照相关调查研究,可以从中发现沿海区域县级和区级医院均配备了计算机X 线断层扫描机。伴随CT 机的不断普及,接受CT 检查的病患数量在不断增加,现下大部分医院的CT 检查人数均出现了超过一般X 线的检查人数。而随后所带来的就是从事CT 检查的技术人员不足,该种不足不仅体现在数量上,同时也体现在了质量上。主要因素在于现阶段在岗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人员不具备CT 检查技术专门培训,不能够独立操作;再者,CT 检查技术人员的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还有待提升。当下,中国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人才培养计划涵盖了CT 检查技术内容,不过由于教学时间与内容有限,不能够满足单位对于CT 检查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为了充分满足各级医院逐渐增加的对于CT 检查技术人才的需要,开拓CT 检查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需要开展院校合作,在该专业中选择一部分学生,将其培养成CT 检查技术人员,这对于院校人才培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按照国内已有调查研究表示,各级各类医院对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人员要求是有差别的。普通医院对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需求量比较大,而对于高等医院以及有关私立医院,还有部分机构而言,则比较倾向于那些综合操作能力比较强,同时专业知识扎实且人工成本不高的复合型人才。
不过,在医院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方面,尚未出现比较清楚的定位,对于人才培养目标也还有待明确,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也不清晰。正是由于上述问题,致使医学影像检查专业始终停滞不前,同时学生综合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而在中国,对医院与学校合作人才培养方面,拟定了相关统一的标准与要求,即普通本科学习人才培养主要方向为诊断医师,在培养这一学历人员具备出具诊断报告的资质;对于中等职业院校以及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故而人才培养方向就是专业技术工作人员。但是,在当前的普通医院之中,CT 检查技术工作通常是交由普通本科毕业的学生进行的,这样一来致使那些中等职业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无法顺利上岗,面临着失业或岗位不对口的风险。并且,因为一部分因素所限,人才需求根本无法得到全面满足,CT 检查技术用人多被高等医院占据,普通医院CT 检查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中等职业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资质不够无法及时进入工作岗位。
CT 检查技术与一般的检查技术有很大的差别,这种技术具备相当强的实践性,而非只是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就可以掌握的,故而在这一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则需要从实践操作部分以及处理实际问题方面着手,此为专业教学的关键之所在。再者,CT 检查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部分,故而应当进一步了解到,CT 检查技术专业与别的专业不同,因此,在院校合作基础上提高CT 检查技术人才培养效果需要从这些方面下手: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要想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应当从各方面着手,比如,应当先了解医院的CT 检查技术人才的来源和关键渠道,再比如,需要了解现如今医院中相关技术人才所需职业素养、人才数量等,如此才能明晰专业CT 检查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次,需要开展专业培训,让学生在完成相关专业学业以后就可以独立担任诸多CT 类检查工作,而无须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开展二次培训,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与成本。
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对专业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不过均具备闪光点。但是,对那些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而言,其有着很多的宝贵阅历能够让其他人才学习与吸收。特别是在一些大型医院从事医学诊断工作的人,这些人的工作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还需要根据医院发展和社会发展进行有效创新,寻找到与医疗卫生行业发展方向相符的方式。理论小于实践,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际工作当中有着诸多地方需要改变,因此需要不断吸收这部分人的经验和教训。
院校合作培养是现阶段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时还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关键手段。高校需要挑选合适的医院,和医院订立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为学生拟定针对性的培养计划,让医院作为学生毕业实习基地,增加学生对医院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给学生未来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其次,院校需要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这一双师型教师就是拥有双能、双证、双层次的教师。双证就是教师和医师资格证;双能就是教师与医师职业素养;双层次就是不但能够传授给学生相关专业知识,还可以进行实践。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是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之所在,同时还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手段。
比较教师讲授和教材上知识的学习,当前学生比较倾向于通过网络模式学习专业知识。互联网时代的诞生,在某种程度上给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这一门学科带来了趣味性,非常多的学生愿意主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知识学习。运用全民网络时代发展,在网络上构建健全的专业平台。学生能够经过该平台学习平时学习过程中接触不到的知识,而且有时间在平台上巩固以往学习的知识。平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1.在线互动。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在线问答,不但能够节省时间,还可以变成教学视频出现在平台上,从而有效解答学生相同问题的疑虑。2.构建健全的网络题库,CT 检查技术学习内容较为繁重,通常要花费很多时间做题巩固所学知识,继而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因此构建网络题库,有利于学生随时自我监测,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
高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不具备创新性,原因在于中国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不足,教师对这一专业的课程设定比较传统,课程内容有着相当的随意性,实践操作不系统,教师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分开讲解,致使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如此就谈不上提高学习效果了。该种课程设定不够创新,不能紧跟时代发展,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对教师教学没有好处,对学生学习同样如是,长此以往下去学生便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而院校合作要想提高CT 检查技术人才培养效果,就需要创新课程,强化培养实践技能,在课程内容上需要包含CT 检查扫描与PACS 技术等内容,专业课程的开展关键是为了学生在往后工作中可以得到更好的应用。基于此,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增加社会实践,邀请医院骨干医师指导学生,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
总而言之,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还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目前,需要做到知行合一,促使学生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强化对现代临床医学的认识与了解,坚持专业与诚实守信的准则,为医疗行业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