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刚 宁夏龙源电力有限公司
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同时关系到我国民生。电力工程建设充满着复杂性、不确定性,而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现场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安全隐患,从而导致出现高空坠落、触电、化学物质中毒等人身伤亡事故,极大威胁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安全管控措施对避免此类事故发生有重要意义。
电力工程的发展不仅与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还关乎人们的生活水平。众所周知,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不仅会给施工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还会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导致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事故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电力工程规模庞大,再加上具有十分复杂的施工过程,使得电力工程涉及非常多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够采取科学且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就会增加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而增加施工过程中风险的发生概率。采取行之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就可以相应地降低施工中发生事故的概率,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对于电气企业而言,想要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从技术的角度着手,不断地提高施工技术建设质量并做好技术层面上的管理与控制,从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从电力企业的内部角度来看,电力企业的自我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缺陷与不足,管理方面的激励性机制不成熟,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技术创新意识相对较差,导致施工技术无法持续稳定提升,促使电力工程的质量以及工艺一直处于一个满足基础要求即可的被动状态。与此同时,电力工程的设备技术设计以及相关的规范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特别是不满足当地地域情况的现象,其最为容易导致的问题便是施工设计缺乏统一性、施工技术缺乏创新性,施工人员、建设部门以及工程设计标准等因素之间存在差错,反复的评审与复议导致工程设备以及技术方面存在滞后特性,施工成本较高并且整体效率较低,导致整个施工质量水平无法满足工程市场的相关要求。
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必须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从整体出发,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定期抽取一定的时间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方面知识的培训,还要定期举办一些专业知识的讲座等。这样可以有效促使管理人员有效地把握和清晰地认知工程施工中的核心要义,使其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要让工作人员充分了解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整个电力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由此提升其责任意识。在一项工程开始施工之前,相关部门必须对管理者进行有组织的培训,让他们能够清晰认识到工作的具体性质是什么,整个工程施工的目标是什么,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提升自身所欠缺的素养。
施工现场的图像采集装置主要由高清监控摄像头、红外成像摄像头、电源系统和信号传输系统4 大部分组成,它们被安装在了一个可灵活移动的支架上,可以方便地放置在施工现场的危险区域附近,施工现场内可以放置多个图像采集装置。高清监控摄像头用于获取施工现场的实时清晰图像,为人脸识别、行为分析和危险区域的是否入侵判断提供优质的图像信息。红外成像摄像头用于在现场光线不佳或无法识别出人员的面部特征时,辅助判断人体的行为信息,提高整个系统视频图像分析的准确性。由于整个图像采集装置几乎可以灵活地移动放置在施工现场的任意位置,那么图像采集装置的供电和视频信号传输装置也需要方便移动。施工现场一般不方便进行有线供电和有线视频信号传输,本系统在设计上保留了有线供电和有线视频传输的功能以方便有线连接的应用场合。对于不方便有线连接的应用场合,施工现场图像采集装置的供电将由锂电池进行供电,而视频信号的传输则经由4G/5G 移动信号传输。
首先,强化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管理。日常工作中,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标准化工艺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训,由专业技术人员讲解特殊施工的技术要点及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其次,强化图纸会审及开工前的标准化工艺的技术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人员、质量人员、安全人员对施工图等设计文件结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进行认真审阅,充分了解和掌握设计图纸和相关工艺标准和技术要求,将审阅中发现的问题和疑点及时汇总整理成书面材料上报和落实解决。工程开工前及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必须进行三级技术交底。最后,施工中,在每道工序开始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项目经理、技术员、质量员、施工班组班组长、兼职质量员及其他管理人员等主要人员参加,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工作。每道工序开工前应进行标准化工艺试点,邀请建设单位、监理、设计代表参加,使施工逐步走向统一化、标准化;并通过试点对施工方案进行改进、完善和补充。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进施工技术进步。
电压等级是指电网及电力设备的额定电压级别,通常情况下,电网电力工程运行的实际电压可以略大于或略小于其额定电压,但是如果与额定电压的变差较大,则会影响电网内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电压等级设置是电网电力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设置前,相关人员如果未对周边区域内电力资源的需求量、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电网建设的实际需求等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区域内的用电情况,如区域内已经规划好的输送线路、用电企业及个人、输电损耗等,其所设置的电压等级等参数很可能出现输电及配电量不能满足区域内公众生产生活需求的问题,导致电网工程建设不能满足区域用电规划、后续运行,难以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实际施工前,项目经理要把好施工技术关,审核施工技术的可行性,譬如:高空作业、基坑开挖施工、带电作业等安全施工技术是否完善等。由于电力工程建设相对复杂,涉及专业工种类别相对较多,项目经理还须审核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工作资质。此外,施工单位还可以开展安全隐患自查,包括:现场机械设备保养是否符合规程要求、作业人员有无穿戴劳保用品、施工安全措施有无问题等。
负荷转移是指当电网存在发生故障的风险或已经发生故障时,重新分配电网的负荷,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电网中电力设备的潜力,平衡电网电力工程中发电、供电、配置个单元,以避免电力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发展及公众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电网负荷运载过程中会存在较多不可控因素,如果负荷转移方式不合理、电网负荷设置不规范,将会降低电网负荷转移的安全性,继而使部分电网回路负荷过大或过小,当电网负荷过大时,各电力设备超负荷运行,不仅会缩短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酿成安全事故;当电网负荷过小时,电网总体有功功率较低,电力设备运行情况较差,将会造成电力资源浪费,降低电网建设的经济效益。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问题,再加上电力行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电力工程技术及施工安全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今,电力工程部门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从最大程度上避免电力工程在施工环节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而为我国电力工程施工环节一系列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