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瑜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
为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应加强企业的科技发展,而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不断吸收新人才,注入新活力。为实现该目标,企业倾向于以招聘的方式加快引进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而校园招聘相比其他招聘方式而言,其成本较低,引进的人才较多,人才可塑性较强,因此当代企业比较青睐校园招聘方式,以校园招聘会为主要战场来吸引优秀人才,如何提升校园招聘有效性成为各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2]。
我国校园招聘发展的时间较短,然而对于各企业及学生而言,其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
校园招聘以学校为媒介,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渠道来接触高学历人才。校园招聘的成本较低,在招聘过程中可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针对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进行吸收,而且人才的可塑性较强,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其市场地位。而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可以通过校园招聘进行宣传,让毕业生对其产生一定的了解,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应届毕业生可通过校园招聘了解更多的企业信息,可以在同一地点与多个企业进行对接,依据自身特点、专业特长与职业偏向进行企业的选择,减少毕业生面试的奔波,增加更多的选择性,有利于毕业生选择合适的职业,促进其成长与发展。
许多企业与优秀毕业生的对接主要依赖于校园招聘,企业十分重视该工作,毕业生也会积极地参与校园招聘,但部分企业招聘到的人才未能达到其期望标准,部分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自身特点并不适合企业发展方向,从而产生离职现念头。为什么会出现该现象是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
1.企业的招聘标准不合理
每年毕业季的到来,都会迎接一大批的高校毕业生,然而企业的空缺位置却是十分有限的,因此企业对于应聘者的要求也会大大提高。部分企业在进行招聘时,以不合理的招聘标准来选择毕业生,如有的企业在招聘前,会针对应聘者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惯、身高制订一定的招聘标准,并根据该标准进行挑选,该标准的不合理性导致企业的要求过高,难以招聘到满意的人选,导致招聘满足不了需求。
2.企业招聘团队的素质良莠不齐
部分参与校园招聘的企业,其制度不够完善,招聘团队服务意识较为薄弱,专业素养较低,影响企业的形象,导致毕业生对该企业产生质疑,从而影响招聘效果[3]。相比而言,部分大公司招聘团队素质较高,服务意识较强,在校园招聘会上,企业之间的招聘团队形象存在一定的对比性,毕业生往往对素质较高的招聘团队产生好感,因此选择该公司;如若一些招聘者敬业精神不足,表现较为懒散,毕业生对该企业自然不会有太好的印象,会抵触选择这样的企业。
3.企业对招聘结果的反馈不足
大部分企业在校园招聘结束后,企业仅对已确定录用的毕业生进行通知,忽略未被录用的学生,没有对其进行任何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未被录用学生的尊重,导致学生认为该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缺乏诚意,影响企业的口碑[4]。对学生而言,企业对未被录用毕业生的感谢,显示了对应聘者的尊重,体现了企业对校园招聘的重视,增强了毕业生的求职信心。此外,部分企业在录用毕业生后,其人力资源部门只是将被录用者交给用工单位或部门,并无反馈其被录用的原因,也没有进一步分析被录用者的专业、自身特长及性格特点等,导致毕业生对自身定位不清晰,用工单位对其了解不够深入,一定程度降低人才培养的效果。
1.毕业生的职业规划不明确
大部分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后,从原来紧张学习状态过渡到相对自由学习状态,对自身管控能力较弱,且其没有就业方面的压力,导致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充满迷茫,对自身职业规划不清晰,就业问题考虑不全面。另外,我国教育方式较为传统,缺少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其特点及特长的了解不够清晰,对自身职业定位欠准确。学生在投递简历时往往倾向于海投、盲投,来增加自己的选择机会,以致学生的简历投递缺乏针对性,被录取的概率大幅度降低。
2.毕业生技能应用能力较弱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支持,各高校逐渐扩大招生规模,为国家输送更多专业人才。然而高校的不断扩招也为其带来种种挑战,如教学实践活动较少,实习基地较少,学生的专业性培养需进一步提高等。虽然高校扩招给了更多学生步入大学的机会,但不是所有学生都会进入到自己心仪向往的专业,部分学生以服从调剂的方式进入大学,对其所在的专业兴趣不高,缺乏学习专业的动力。此外,各高校不断扩招,其实习基地的建设却不完善,以致学生专业实践机会较少,对于专业技能的应用不够熟练。学生的增多也加大了学校管理难度,降低了学生学习效率,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
在校园招聘会中,企业可与应聘者直接对接,实现双向选择。因此,应从企业及学生两方面着手,采取有效的手段及策略提高校园招聘效率,增强校园招聘有效性。
各企业在开始进行招聘之前,人力资源部门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确定各部门岗位的需求,根据岗位所需人才制定合理的招聘标准,确定招聘的人才数量、专业分布以及学历等级等[5]。在制定标准过程中应注重人才的专业素质及技能运用能力,忽略外貌等不必要的因素,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吸收;其次,应加强企业招聘宣传力度,建立招聘平台或扩大宣传途径,提高企业知名度,加深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吸引更多的毕业生进行应聘,方便企业挑选人才;此外,还应加强企业与学校的沟通,增强双方信息的交互,了解学校目前学生就业状况,通过老师在学生群里协助企业宣传,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招聘方式,如线上面试,线下面试等,增强企业的招聘效果。
在招聘过程中,主要是招聘团队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沟通,其外在形象代表企业形象。因此,应加强企业招聘团队的素质建设,提升其专业素养及服务意识,促进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促使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人才对企业的好感,同时加深招聘团队对毕业生的个性特点及特长的了解,有利于企业引进适合的人才[6]。其次,企业应加强对学生的反馈,对未被录用的学生表达歉意,对已被录用的学生分析选择该学生的特点,增强学生对企业的好感,让被录用者明晰其职业定位及特长,有利于其在企业稳定发展,也利于企业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最后,应建立完善的培养制度,有效分析各部门的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加强用工企业对人才的培养,促进企业持续创新发展。
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不仅注重人才的专业性,还应对其性格特点、心理素质、道德素养等进行考察,因此应完善招聘过程。首先对应聘者进行心理测试,并根据问卷结果及观察判断其是否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如抗压能力弱,团队意识较差等;其次应采取结构化面试,对其表达能力及专业能力进行观察,确认其是否符合招聘标准;最后可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观察其在小组中发挥的作用,注意其是否能灵活应用专业技能。招聘过程的完善有利于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引进,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7]。
毕业生在校期间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促进自身素质与道德的建设。毕业生应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明确自身优势及特点,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为之努力,加强自身相关知识的学习,考取相应的证书,提升自身职业竞争力。其次,毕业生在投递简历时,应根据自身规划进行针对性的简历投递,展现自身所具备的技能,提升录取概率;学生还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自身优势与企业所需要的能力及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主动投身于企业建设中,以自身的努力促进企业发展[8]。
毕业生在明确自身职业选择后,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相应的专业技能。若学校技能实践机会较少,学生可以趁着假期进行相关岗位的实习,在实践中弥补自身不足,了解岗位的理论需求,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创造条件提升专业技能。学生还应珍惜学校组织的实习机会,学校一般是针对各专业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不同的实习,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加强学生技能的应用,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学校还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转专业机会,让学生转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校园招聘是各企业引进人才的主要渠道,是吸收优才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优秀毕业生的可塑性较强,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采取一定的手段提高企业校园招聘的有效性,一方面使毕业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注入新活力,拥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的活性,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9]。本文针对校园招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校园招聘有效性的措施,优化企业招聘方案,加强企业人才建设,促进企业创新且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