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国有资产证券化在推进国企改革中的作用

2021-01-16 06:18:58赵杰贵阳产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1年29期
关键词:证券化国有资产资产

赵杰 贵阳产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国有资产证券化概述

国有资产证券化这一概念,要从国有资产与国有资产证券化两方面进行论述。国有资产以国家产权作为主体,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基础与发展效益,而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资产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则更加显著。但随着早些年我国经济下行、市场经济条件的变动与国有企业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共同影响下,国有资产所带来的预期收益大不如前,因而出现了融资渠道单一、资产缺乏流动性、资产负债率过高等问题,在此环境下,国有资产证券化应运而生。宏观上说,国有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国有企业内缺乏流动性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通过一定方式变成能够在金融市场买卖的证券的行为[1]。针对上述国有资产的问题,国有资产证券化能够在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直接提升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与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动性。具体而言,国有资产证券化是将国有企业内能够带来一定经济效益但缺乏流动性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通过一定方式进行筛选并最终构成资产池后,通过在金融证券市场进行转让,从而提高国有企业资本充足率。同时,国有资产通过证券化这一工具,不仅有效提升了国有资产变现能力,在维持资金稳定性与流动性方面也有可观收益。但由于我国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晚,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虽于2005 年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起就出台了许多关于管理与施行资产证券化工作的文件,如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 号)与央行、银保监会发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等等,但至今为止,我国资产证券化行业众多关键性问题依然长期处于无界定状态或是存在与法律文件相冲突之处。并且,由于资本市场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许多法律文件已然不适用于当今资产证券化行业的发展,这对于国有资产证券化乃至国内资产证券化市场都带来不利影响。

二、资产证券化在推进国企改革中的作用

在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在当今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环境下,国内资本市场对于推动国有资产证券化与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起着重要作用。而也正是由于资本市场的存在与推动,我国国有资产证券化才能为国企混改与国企改革之路做出贡献,有效提升经济效用。受制于近年来经济下行的影响,许多国有企业常常面临负债率高、资金周转不灵等因素的影响,为国企经营范围、资金运用及财务筹划等方面都带来许多不确定性与差异性的因素,影响决策者对后续国企运营与具体改革工作的理解与判断。鉴于上述问题及其带来的影响,在此对具体问题以及国有资产证券化所能解决、完善的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盘活存量国有资产,提高资产流动性

《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增收节支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严格把控、清理压缩“两金”占用规模,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清理低效无效资产,盘活存量提升资产效能。”当前国有企业资产中往往存在大量未来可收益资产如应收账款、租赁应收款等,但这些资产的收回与变现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更久的期限,在比较现金折扣、银行贴现等能够快速获取资金却降低部分收益的方式外,国有资产证券化似乎成了更贴切企业运营的重要手段。企业可以将这些长期的、缺乏流动性却具有一定经营性质的国有资产,通过一定技术性手段(如SPV)将这些资产证券化,通过发行资产化证券快速获取现金收益,提高国企资金周转效率与资产流动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优化企业债务结构

一般来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40%-60%之间为宜,而超过70%则必须加以重视并引起警觉。由于国内近些年经济持续下行的趋势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部分国企长期处于负债率高且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甚至亏损的情况。资产证券化在经济本质上表现为一种融资活动,但在我国法律上表现为资产的转让,并不被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列明。因此,相对于其他融资方式而言,资产证券化其“表外融资”的模式直接提高了企业融资比重,优化了企业内部的资产负债控制能力。

(三)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相对于一般中小型企业而言,国有企业具有更宽泛的融资渠道,但受制于大量行政审批手续与行政规定相对苛刻的条件,许多国有企业在面临资金问题时往往更倾向利用银行来进行融资。国有资产证券化相对于当今的国企而言,是一种新兴的、便利的、迅捷的融资方式,其高效、稳定的融资能力不仅表现在融资渠道的拓宽上,更重要的是由于资产证券化本身便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成果,在交易技术、结构等因素上处于高度平衡状态,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极低。因此,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国有资产证券化的发行不仅能够拓展自身融资渠道与融资能力,还能降低自身融资风险,保证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三、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率建议

(一)积极推进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建设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主要依托于《证券法》《信托法》和《基金法》等基本法律,构建了基础法律框架,但在制度规范方面的完善还存在明显不足,并且立法等级较低。如2015 年7 月由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在所有法律位阶中仅属于规范性文件,相比于法律、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在立法等级和公信力方面都有所不足,表现出滞后性[2]。因此,随着国内外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存法律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已不足以完全保障与规范资产证券化行业的法律问题,比如资产证券化的税收问题与信用评级问题。就信用评级问题来说,信用等级的高低通常代表着能够吸引投资者投资的力度,也决定着筹资人筹资成本的高低,而由于我国对于资产证券化相关专业法律制度的空白,一些信用评级机构的体制与组织形式不够规范,其所制定信用评级等级也存在公信力较低的问题,再加上此类评级机构本身处于冷门商业地位,因此在评级时可能会因市场竞争等客观因素而故意做出评价信用等级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评级结果。此类问题说明,在当今我国国内整体资本市场环境下,结合国企国有资产证券化实际情况,对整体资产证券化行业进行专门立法与制定更高层级的法律文件必须提上日程。

(二)完善国有资产证券化改革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

由于早些年间国内外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可以说,我国资产证券化行业自2015年起才算正式起步,因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资产证券化还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才能够更高效、稳定地持续向资本市场进行经济输出。在当下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关头,要将推动国有资产证券化作为改革的重要战略,并对实施国有资产证券化的国有企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补贴与优惠政策,在信用评级上给予鼓励,发行上给予支持,对通过国有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的企业给予优先扶持权利。但需注意的是,国有企业必须依据《业务管理规定》第3 条规定,必须是“权属明确”“可以产生独立、可预测的现金流”并“可特定化”的财产或财产权利,将相关标准认定后,才能用于具体国有资产证券化业务当中,不可盲目为提升企业资金运营效率而采取错误的方式方法。

(三)拓宽国有资产证券化发展渠道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资产证券化行业,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道路还任重道远,因此,想要加速发展国内资产证券化道路、拓宽国有资产证券化发展渠道,专业性知识人才是所有必要条件中的重点。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从西方引进资产证券化专业性人才,以具有相关知识与实际操作经验的技术人才来对我国资产证券化行业进行各方面的普及与引导,着力培养本土的专业性人才,将国有资产证券化道路走深、走远。在拓宽国有资产证券化发展渠道中,除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外,还必须要对资产证券化品种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如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证券资产证券化等,多措并举深化资产证券化发展道路,拓宽国有资产证券化发展渠道。

四、结语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美国与欧盟部分国家在金融市场上率先走上了资产证券化发展道路,中国从21 世纪初至今,一波三折,终于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关口开始真正走上我国独立自主的资产证券化道路。面对当今世界资本市场与市场经济的迅速变化,我国国有企业应当更好地应用国有资产证券化,抓住当今国企改革的契机,不断对资产证券化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与应用,利用国有资产证券化优势将企业缺乏流动性资产盘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国有资产证券化发展与融资渠道,加速发展我国资产证券化进程,才能在当前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证券化国有资产资产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6:52
公积金贷款证券化风险管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商周刊(2018年19期)2018-10-26 03:31:24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7:12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能源(2017年7期)2018-01-19 05:05:02
交通运输行业的证券化融资之道
中国公路(2017年6期)2017-07-25 09:13:57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2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9:30
资产证券化大幕开启
经济(2014年11期)2014-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