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茂 广东省地图院
对于整个测绘工程建设项目而言,控制测绘的测量精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工程测量工作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业单位需要具体分析实际问题,并在工程建设各个方面针对测量精度予以充分有效控制,从而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工程测量的成果应用服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控制测绘工程的技术精度会直接影响到测量成果的应用,因此,必须有效控制测绘工程的技术精度。首先,在测绘工程准备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和分析工程实际情况,包括测区地形地貌、测区范围、测区点位布设环境及周边情况等因素;其次,在实际控制测绘工程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对测量作业的过程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控制测量工序合理、精度可靠。一旦控制测量技术精度得不到保证就可能造成这些成果应用工程建设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带来误差超限、生产返工、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政府支出超支、项目规划建设延误等重大损失;再次,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实际情况予以充分考虑,结合项目实施要求的控制测量精度要求、允许误差范围等,及时对施工中误差的影响进行判断,从而在合理范围内对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控制,并便于有效控制测绘成果技术精度及顺利开展后续成果应用服务。
按控制测绘工程项目要求,科学规划实施方案,各环节资金配套要科学投入,特别是要确保成果精度,必要的资金投入必不可少。通过制订资金管理办法,按照“科学规划、关注重点、总体布局、分步实施”的总体管理原则,认真落实资金管理及成果质量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项目实施期间,为确保成果精度应采取专款专用、专人负责等措施。科学的资金投入与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是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合理、规范,确保成果精度满足技术要求,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的首要条件。
对于控制测绘工程技术精度而言,测绘设备是重要的保证。想要获取到满足要求的精准数据,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采用先进可靠的技术设备,并对项目要求予以充分考虑,及时投入相应符合精度要求的各种先进设备。可靠的硬件条件可以显著提升测绘数据精度,保证控制测绘工程顺利实施。
针对近些年测绘事业的蓬勃发展,测绘技术呈现日新月异、百花齐放的局面,新技术的应用是测绘工程实现优质创新高效的关键环节。因此,为了实现有效提高控制测绘工程技术精度,就需要对技术的创新投入予以保障。通过建立技术创新保障机制、引进借鉴先进测绘技术、新技术应用试点总结等多种措施促进测绘工程项目实施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在合理范围内控制测绘工程技术精度,以此实现测绘工程质量的提升。
控制测绘工程的顺利推进,配备结构合理的技术人才必不可少。在不断更新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也需要对人员培训工作予以重视,想要对测绘数据成果精度予以保证就需要依靠测绘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在测绘工作中熟练掌握各种先进测绘设备地使用,充分发挥出各种测绘设备的功能,从而对最终测绘成果数据的精度予以保证。同时,还需要重视测绘人员管理工作,避免似测绘数据因为人为因素产生问题,在测绘过程中成立质量控制工作小组,并监督和抽查各个工作环节;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流程实施测绘工作,对测绘数据的精度予以进一步保证;同时,需要将具体责任落实每一名测绘人员,提升测绘人员在工作中的自觉性,最大程度避免各种人工误差问题的出现。
想要有效提高控制测绘工程技术精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前期充分的外业踏勘和实地调查。一些测绘工作人员只是临时到达现场实施测绘,通常这样作业的测绘成果并不理想,只有充分的实地踏勘,才能筛查出可能产生误差的薄弱环节状况,才能对各种突发事件予以有效避免。比如控制点设计需要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需要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需要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等);需要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需要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需要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小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等。
在实际工程测绘工作中,想要对控制测绘精度予以控制和提升,需要对测区地形地貌、测区范围、测区及周边环境等因素予以踏勘和充分分析后,才能制定科学、完善的测量作业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此外,在控制布网过程中需要先对已有数据资料充分分析,遵循“先点后线、覆盖全面”的原则,合理安排起算点及控制网布设和测绘作业。最后,在审核测量成果过程中,需要对点位质量、观测质量、计算质量、资料质量等关键质检点进行规范性、合理性、符合性、齐全性等检查,确保控制测量精度满足项目技术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测绘工程事业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对测绘工程控制测绘精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对测绘工程技术精度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