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信息学校
小组合作学习,有些教师经常谈而色变,认为华而不实,形式多过内容,但它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可以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不断地激发出新的想法,收获新的成果。
为提高自己的课堂有效性,本人在营业员教学中尝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命名为某购物中心,每4-6人成立一个店铺,推选出店长和副店长。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结合课堂中所学知识,各店铺完成相应教学任务。小组合作这贴良药似乎疗效不错:学生在合作中进步、在竞争中成长,整个班级的学习稳步而有序。
但疗效再好的良药始终有副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原本认为每位学生都会认真参与各项学习任务,但实际参与的永远是平时发言较为积极、学得比较扎实的学生,于是就会出现个别“跑龙套”学生,他们小组团队建设贡献率低,在课堂中脑袋耷拉,眼神放空,参与任务也是十分随意,草率交差。
在这种情况下,我意识到应马上进行调整: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明确分配好每位学生的工作任务,并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跑龙套”进行汇报,做好评价总结。很快情况得到了改善,那些“跑龙套”们课堂上开始竖起脑袋,眼神集中,在汇报时也提出了他们的一些想法,参与性越来越强。
与同组老师们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讨,大家在开展合作学习中各自碰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小组合作这贴良药到底如何用?我们总结了经验及方法如下:
一、构成小组成员的合理性。一般以4-5人的异质小组为宜,根据学生的基础、特长、能力、心理素质等因素分层分组,成员应相对稳定,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此外组内一定要有相应的分工,如店长、采购、销售、财务等,选好领头羊,做好传帮带,定期轮流担任,明确责任,发挥每位成员的特长,增强责任意识。
二、考虑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并非所有的知识传授都适用,对于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可采取自主探索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的、综合的,能够体现小组合作优势的学习和实践任务,如市场考察、海报设计、商品陈列、盘点等内容可以采取相应的合作学习方式。
三、开展小组合作的时机。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因为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后,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互相交流、质疑、解惑的欲望,课堂上从头至尾的小组合作是没有针对性且影响效果的。那什么时机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呢?如知识的关键点、规律的探求处、思维的交锋处等。把握时机,适时合作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小组合作最大的功效。
四、注意教师的引导性。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过程需清晰简练、高效低耗,且以合作设计为基础,具备较强的研究性和探究性,能为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此外教师更需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注意巡视、观察和介入,及时提供有效的引导和点拨。同时特别要关注那些“跑龙套”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先表现、多表现,善于捕捉、放大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在营业员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操作流程:1)情境导入;2)明确任务;3)合作探究;4)交流反馈;5)评价归纳。
五、建立多元、多维度的评价机制。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要求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表现及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因此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学生在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在具体操作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为指标,并在评价中加入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习行为和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提升。
实践证明,在营业员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是一贴良药,经常开展以小组合作,配以竞赛评优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及合作的积极性,并逐步内化为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职业素养。但它不是万能药,是我们构建有效课堂的一个环节,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也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