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杭州 310037)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积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宣传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1]。2017年12月,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不断推进网络教育,加强网络育人[2]。据此,高校利用网络技术创新与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在互联网语境下,加强探索如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在网络信息化的形势下,我国部分高校能够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也有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相比于已经应用微课、慕课等教学方式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教学仍旧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部分高校领导教学理念因循守旧,对利用新兴的网络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思想认识不足,不愿意采取网络的教学模式[3],甚至有个别高校对网络教学存在错误的认识。由于学校宣传不到位,部分学生对网络教学模式缺乏了解,对网络教学模式的配合程度较低,不按时完成教师在网络平台布置的学习任务,不愿意参与教师的网络平台互动。
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存在重形式、轻建设的现象。有些高校建立的网络教学平台仅仅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不是真正为了推广与普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平台,检查一结束,这些网络平台就形同虚设;有些高校缺乏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学内容陈旧。因此,这些高校即使尝试性地开展了网络教学,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教学供给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4]。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会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未认识到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的价值,导致信息化教学组织不力、数字化教学资源更新不及时等现象;部分年龄偏长的教师往往习惯于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对网络教学模式的使用抱有抵触情绪;部分教师缺少网络信息化的教学能力,不能够有效发掘网络教学资源,未能利用网络工具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部分教师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网络教学软件的应用,无法熟练地操作网络教学软件。
部分高校网络教学课程评价仍然停留传统教学的对学生签到考勤、作业、考试与考核等方面,缺少以适应网络教学新模式的考核与考评机制,缺少利用网络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评估制度;有些高校采取了网络教学,但是网络教学监督管理不到位,对网络教学的内容把关不严,影响了学生的价值体系构建;部分高校没有对网络教学系统开展有效地管理与维护,存在一定的网络安全隐患,难以抵御网络攻击。
网络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它既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了挑战,也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供了新的机遇。只有对网络有一个理性地认识,才能准确地把握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规律。
1.利用网络技术完善教学模块。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高校应该根据网络教学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模块进行设计,以适应学生在线学习需要。一要构建动态化的学习模块,即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将教材的内容转变为网络教学资源,支撑网络化的教学需要;二要建立师生互动模块,也就是在网络教学系统中设计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提高线上线下教学的针对性;三要建立网络教学评价模块,也就是通过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数据库,利用课堂作业、习题精选等链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自我检测的机会,通过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自评成绩等进行数据挖掘、整理,为期末考核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提供指导性建议;四要建立管理模块,加强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导航设计,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章节的内容,合理分配各章节、模块资源。
2.利用网络信息优化教学内容。网络空间的海量信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从多样化的网络信息中提取网络教学素材。一是教师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党情、国情、世情,根据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年轻人关心的问题,针对性精选教学素材。二是利用网络技术做好信息收集整理、整合工作,将网络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精选,对网络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分类。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关注网络上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采用适当的网络信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四是面对网络平台上信息混杂、网络多元文化的并存的现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主动占领舆论阵地,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要旗帜鲜明、敢于亮剑,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各种错误思潮斗争,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3.利用网络语言丰富教学表达。“话语是思想的‘外衣’,是思想掌握群众的‘酶’。”[5]在网络时代,一些网络语言因简短、形象、生动等特征而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同时,一些网络流行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富含生活气息和时代潮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提供了重要的话语资源,是能够有效实现师生互动的话语。一是实现网络流行语与现实生活话语的有机衔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话语表达要善于用学生听得懂、感兴趣的语言传递思想、讲解理论。二是教学内容表达上要与时俱进,在合理使用网络语言的基础上,创造能打动学生心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生活化,利用网络语言的通俗性、生活性特点,实现文本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变。三是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实现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单向讲授到教师学生之间对话的转换,实现话语主体间的转移。四是借鉴网络语言的生动性特点,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的艺术化,提升教学艺术,增强吸引力。
4.利用网络热点凝练教学案例。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文本式的,但也可以通过许多生动的历史事实、生活案例来展现,这既能更好地服务于文本纲要,又能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其一,案例的选取要“高大上”。在案例的选取过程中,高校教师要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弘扬中国精神等主题,优选一批能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引导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典型案例,通过选取争论较多的话题,利用正反对照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其二,案例的选取要“接地气”。高校教师要用“95后”“00后”学生喜欢的网络语言、网络话语,生动而巧妙地诠释我国主流话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穿透力和亲和力”[6]。其三,案例选取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选取那些学生一看就知的案例、一听就懂案例,真正做到文本话语与生活话语、感性话语与理论话语有机融合。其四,案例选取要形式多样。思政教学案例的选取应当避免因形式单一而导致乏味的现象,尽可能做到“图文并茂、绘声绘色”,既有理论高度,又有事实、数据支撑,最大限度地使用学生常用的表情包、主题漫画等来表达。
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供了现实可能。网络技术的使用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为高校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构建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实现校际网络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1.实现“线上+线下”的教学互补。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线上教学的优势在于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受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习惯选择学习课程。在某种程度上,线上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一是设置线上讨论区、弹幕等表达、交流、讨论的区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形成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二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利用网络技术将教学内容网络化,多维度、多形式的呈现教学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条件。三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正确认识线上教学价值回归,厘清线上教学的育人目的,积极利用线上教学传播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思想的引领。四是提升线下课程质量,在优化线上教学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改变大学生对该课程的刻板印象,努力搞好线下课堂教学,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共同提升教学效果。
2.建立多方联动的全方位育人格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业教师与高校其他教职工全员全方位育人网络教学形式。一是实现辅导员与思政教师的网络联动。辅导员因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对学生情况比较熟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加强与辅导员的联系,掌握教学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二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其他学院之间的联动。高校应建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其他学院积极参与的“大思政”教育与工作格局,实行全员育人。三是加强思政教师与网络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根据网络管理部门提供的后台信息,针对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思政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因材施教。四是实现思政教师与其他非思政教师之间的交流。针对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思想动态进行交流,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3.创建校际协同教学组织形式。目前,虽然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网络方式。但是,很多省市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展还是以学校为单位,很多高校不能够共享其他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因此,加强校际协同网络教学尤为重要。首先,高校应该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校际之间互相开放资源的上传、下载、浏览等权限,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努力打造高品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次,高校应该实现网络师资共享。建立由多个高校教师参与的师资共同体,结合每一位老师的研究专长与学科优势,进一步发挥各校教师的网络教学优势。最后,各高校应该积极共享网络教学平台,利用腾讯课堂、ZOOM、QQ直播、超星直播等平台,尽可能以最大的容量接纳跨校进行网络选课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7]
1.强化互联网思维。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增强课程的感召力,必须培养自己的互联网思维。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通过建立与学生互动的微信群、QQ群,创建个人微信、微博、网络教学平台账号,发布与分享教学资料,发布自己研究成果、原创的教学短视频等。二是高校要积极创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客户端、APP,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APP设计,根据课堂教学设计吸取ZOOM、腾讯课堂等直播工具的优点,提高网络课堂教学效果。三是高校应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平台。互联网思维特点之一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高校应根据学生群体常聚集的网络“空间”,收集学生的话题、兴趣等,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提供分析和综合研判的依据。四是高校要建立特殊的网络交流平台,通过与学生“线上”热络互动、“线下”深入交流,洞察大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针对大学生特殊群体,创建特殊的网络交流平台。
2.提升网络专业素养。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升“执网”能力[8],熟练掌握网络技术与网络知识,能够进行图片、视频、文字编辑,增强网络教学能力。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大数据采样和分析具有强大优势,它可以发现各种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大学生的主体行为、触网现状、发展特点、思想状况等,有利于提高网络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三是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教学的基本软件,如Office等办公自动化软件、Photoshop等图形图像处理工具,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创造性地运用富有感染力的宣讲形式去阐释教学内容。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有法律与道德素养。互联网应用的兴盛使人们逐步进入“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然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以身作则、遵守法律,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约束自身的网络行为与言论。
3.提高网络政治道德素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才能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拥护党在新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针,以坚定“四个自信”。二要加强对自身的道德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宣传中国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三要加强对网络思潮的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关注网络舆情,主动承担起网络舆论引导的责任,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引路人,营造清朗清新的网络生态。四要加强学生当中的“意见领袖”“草根评论员”的培养,通过引导大学生群体当中的“关键的少数”来保持主流意识形态的正向动员优势。
4.改进教学话语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在教学过程的话语交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应该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学生都是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重要话语主体。首先,以讲故事的话语方式,实现教学话语的双主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言说的话语权,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讲好生活中的故事,实现教学话语的双主体[9]。其次,以“聊天式”的话语方式,实现教学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聊天式的教学话语就是教师就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式话语交往,教学在师生聊天中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聊天式”的教学话语方式,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简单传递、对话方式的你问我答,更是情感体验上的互动与共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为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顺利开展,必须建设并完善网络教学的资源配置机制、资金投入机制、监管机制、评价机制等,并制定详细科学的组织、管理、实施方案,形成健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络教学制度。
完善高校教学的资源配置机制,是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要求。一是建立网络资源的分配机制。高校应出台相关政策,在同等条件下,在人、财、物等方面保障网络教学物资的优先供给。二是进一步整合校内网络教学资源。在利用原有网络教学设施、场地、师资的基础上,加强对现有网络教学资源的升级改造、更新换代,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要充分利用社会网络资源。高校可以采取“战略合作”方式,与企业、政府机构、教育基地等相关单位,合作挖掘、开发、整理校外网络教学资源。四是高校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待遇。当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待遇与其他专任教师相比,待遇偏低。高校应该按照教育部规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待遇,确保其收入不低于全校的平均水平。
高校应该将网络教学所需购买网络教学设备、 进行网络教学实训活动等支出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规划的经费预算当中。第一,高校应该按照教育部下发的有关网络教学的制度化、规范化要求,将网络教学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当中,设立网络教学的专项经费。第二,高校应该努力扩大网络教学经费的筹措渠道。根据国家有关产学合作的有关精神,高校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横向项目等利用企业的力量筹集网络教学资金。第三,高校应该大力扶持有关网络教学的教改项目。高校要动员与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申请网络教学教研课题,对申请成功的网络教改课题高校要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提高教师对网络教学研究的积极性。第四,积极发掘校友资源,鼓励校友向母校捐款、设立基金、馈赠硬件设施等形式支持网络教学建设。
构建安全、高效的网络教学平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现网络教学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加强网络教学过程的管理。高校教务部门要定期抽查教师网络教学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执行情况,通过监督教师的网络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师网络教学水平的提升。二是建立网络教学的技术管理部门。通过定期检修与维护网络,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的正常运行,抵御不法分子对教学网络的攻击。三是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的监管,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内容都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国家的政策、路线、方针。四是完善对网络教学过程的管理。高校应成立由学校、学院、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组成的网络教学委员会,负责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规章制度。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检验网络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育活动的目的是要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否达到这一目的,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10]。一是利用网络建立“显性+隐性”的教学评价体系。高校可以记录学生的各类行为数据,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评价与隐形评价结合起来,根据评价结果查找学习过程与考核成绩之间的差距,为今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二是利用网络建立“直接+间接”的教学评价体系。用网络技术结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可以结合现代教育测量学中的操行加减评分法、积分测评法、品德情境测评法等实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间接评价。三是利用网络建立“近期+远期”的教学评价体系。高校可以将网络教学目标、学生的生涯规划和阶段性评议相结合,详细地分析学生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提出可行性建议。四是动态+静态评价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可以实施动态测评,通过多主体、多层次的评价体系精准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
互联网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面对的是网络信息化的时代语境。在教学内容上,高校应力求打破原有课程教材体系,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实现教学体系向学生认知体系转化。在教学方法手段上,高校应当努力实现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融合,以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手段为重点,通过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技术赋能”,实现传统教学方式不断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教学转型。此外,还需要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等各项制度,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进一步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