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胜平
(福建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州 350012)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1]当前,青年大学生如何“学马”“讲马”“信马”“用马”,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养成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良好习惯,领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问题。
在大学课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统一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和专家审议,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时效性和深刻性的特点,但由于该课程学理性较强,政策解读多,图文并茂少,许多大学生较难适应课程学习,因而在认识层面上存在以下两个误区:一是态度敷衍、认识不清。一方面,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相对枯燥,较难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不配合讨论,不完成作业,对待学习敷衍了事,“低头族”“刷屏族”“手机控”不在少数;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认识上存在误区,盲目划清“专业课”和“公共课”界限,认为该“公共课”涉及历史和政治方面的理论知识不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抛出所谓“无用论”“过时论”,因而抱着无所谓的学习态度。二是动力不足、功利性强。许多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只是“走过场”,能及格不影响毕业即可,因此学习目的性不强,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动力不足。另外有部分学生功利性较强,希望通过突击应付考试获得高分,以在入党、评奖、评优中占有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不了解、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机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想宝库。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既要夯实理论基础, 也要加强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才能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自觉性。但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有部分大学生未能养成“悟原理”的学习习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熟悉、不理解,无法深入学习和领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局限于识记概念和基本原理,僵化于对基本内容的背诵和理解,一知半解,未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出现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现象。因此,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如何让大学生更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甄别西方的“意识形态终结论”和“甩锅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剔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良社会风气和非主流价值取向,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也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要适时运用辩证思维方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切实融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做到知行统一。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东西方思潮正以全新的方式相互交融,呈现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特别是借助于网络传播平台,信息传播速度快、具有隐蔽性和渗透性。一部分大学生由于思想尚未成熟、甄别能力欠缺,在网络世界遨游中轻易汲取了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观等西方社会思潮,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表现出信心不足。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大学生没有读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疏于理解其思想精华和理论经典,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依然停留在应付考核的识记层面,无法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去认识世界。另外,也有一些大学生缺乏辩证思维,缺失思辨能力,未能从全球视野中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未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去认识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演变过程,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呈现出“形而上学”的思维习惯。
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后备力量,他们容易接受外界的信息又具备快速传播信息的能力。如何做到寓教于乐,积极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是亟需了解和探究的问题。
1.研读经典,营造学习氛围。大学生“学马”“信马”就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掌握理论真谛,建构和完善知识体系,初步奠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学马”就是要发挥认识主体的作用,要多读书、读好书,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书籍,例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多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多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住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这个重要方法,真正学懂、学透、学通,努力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虽然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逐步推进和深化的过程,但创造学习环境和营造学习氛围可以认识客体对主体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激发和调动起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和动力[3]。近年来,许多高校纷纷成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青马社”等学生社团,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拓展了第二课堂,使阅读经典蔚蓝成风。这些社团开辟了固定学习场所,提供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作家的经典书籍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文献,力求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方式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
2.以赛促学,激发学习热情。人们认识一定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只是书本上的学问,潜心研读经典,可以了解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掌握和领悟其精神实质则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已经认识到的规律来办,在实践中再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2]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敢于打破陈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新方式、新途径,既有传统的专题辩论、知识竞赛,又有创新的电视知识竞赛。例如,福建省从2017年举办了第一季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电视知识竞赛,迄今为止已举办了四季,这种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在全国是首创。类似的寓教于乐活动突出以赛促学,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热情,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深悟透。因此,理论的终极意义在于能够指导行动,与其夸夸其谈所学的正确理论,不如付诸于真正的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4]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同样没有止境,学习理论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能带有功利性,而是为了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1.内化于心,吸收知识养分。大学生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切忌把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要把学习当成一种自觉,养成一种习惯,通过日积月累,逐渐吸收马克思主义的养分,形成思想理论的积淀。一方面,知识的积淀需要实践中去吸收和深化。通过引导和组织大学生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在实践中理解、消化和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而且还能进一步厘清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检验学习方法,及时补足“短板”,优化学习技巧,并在实践中适时融入新思想,积极主动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另一方面,知识的吸收需要不断的思考,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认知与思考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积累的知识也难以吸收和消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去思考其蕴含的博大精深的经典理论,既要思考其形成、成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也要思考其所具有的现实依据和实践意义,才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知、真懂。
2.外化于行,增强辩证思维。学习贵在学深、悟透,注重实效,勇于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就要坚持实践决定认识,才能实现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若仅局限于“第一次飞跃”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即理论认识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真用是真学、真懂、真信的动力和源泉。只有真用,才会增强青年学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既要“学中做”,也要“做中学”,在实践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识,从而不断增强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5]。大学生要“信马”“用马”,以信仰指引人生道路,彰显新时代的弄潮儿,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还要善于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忠诚的守护者。
1.真学真信,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具有长期性,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要突破传统学习模式的弊端,避免被动性,杜绝功利性,突出主动性,做到真学真信。一方面,要因势而新。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内国际形势,要结合社会新变革,适应新媒体学习生活的新常态,转变学习理念,拓展学习视野,改进学习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立场去体会、领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经典,以辩证的思维去研判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另一方面,要扣好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6]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还是要引导大学生坚定正确立场、树立科学信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知行合一,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以致用,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集中体现。大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积极搭建社团和媒介两大平台:一是设立专业社团,发挥学生群体的辐射功能。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工作需要群策群力,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自主学习,突出寓教于乐的效果。近年来,许多高校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等学生社团,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活动的载体和沟通、交流的渠道;二是引入新媒体,发挥传播平台的拓展功能。当前,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已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交流工具,微信、微博、QQ等传播平台具有交互性、灵活性等优势,搭建以上平台能进一步挖掘大学生学习潜能,拓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既有利于突破学习瓶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可以不断深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