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制度故事的有效策略

2021-01-16 21:38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本质属性奇迹比喻

陈 杰

(安徽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也要求“讲好中国制度故事”,并强调“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制度教育”。[1]青少年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向他们讲好中国制度故事,增强他们对中国制度的了解和自信,对于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运用有效的策略把中国制度故事讲好。

一、借生动的比喻揭示中国制度的丰富内涵和科学体系

中国制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内涵丰富、结构完整的制度体系。向青少年学生讲好这个制度体系无疑是一件挑战性很强的工作。如果照本宣科、平铺直叙、面面俱到,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肯定不会产生好的效果。思政课教师应该用较短的时间使学生把握这一制度体系的整体面貌和关键构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采用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生动的比喻就是其中一种。比喻用得好,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让他们轻松理解所要阐述的深刻道理,并激起他们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兴趣。

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善用比喻,是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制度故事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他能够讲好中国制度故事的一条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2]习近平总书记用“四梁八柱”来比喻中国制度体系中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把具有统领地位的党的领导制度比喻为贯穿其中的总的骨架。这就让人一下子明白了中国制度体系的总体框架、支撑结构及其重要作用。再如,他说:“思想理论是灵魂,制度建设是保障。我们既要注重解决思想问题、拧紧‘总开关’,又注重解决制度问题、上紧制度规矩发条。”[3](P4)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把加强思想建设比喻为拧紧总开关而把加强制度建设比喻为上紧发条,不仅让人明白了思想理论与制度体系各自独特的重要意义,而且把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的相互配合关系生动形象地揭示出来。又如,他把真正发挥作用的制度比喻为“带电的高压线”而把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的制度比喻为“橡皮筋”“纸老虎”“稻草人”,形象地说明了制度体系的生命力在于贯彻落实。此外,他还用“牛栏关不住猫”的比喻说明制度体系需要严密化的道理,用“制度的笼子”的比喻说明制度体系的刚性特点和硬约束作用,用制度上“飞来峰”的比喻说明制度体系不能盲目从他国移植而必须植根于本国土壤的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所用的相关比喻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穿透力,帮助人们从错综复杂的制度“迷宫”中理出了头绪和脉络,让看似枯燥的制度体系变得鲜活起来。广大思政课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并在课堂上灵活应用。同时,还要根据教学需要创造和用好新的比喻。在运用比喻时,既要大胆探索,又要把握分寸;既要注意贴切性,又要追求生动性,努力将中国制度的丰富内涵和科学体系鲜明地揭示出来。

二、凭确凿的事实阐明中国制度的价值取向和本质属性

事实胜于雄辩。以厚重的事实陈述代替浮泛的空洞宣传,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举措。不需要夸张粉饰,更用不着遮遮掩掩,只要把事实讲出来、讲完整、讲清楚,就一定能说服学生,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制度的价值取向和本质属性隐藏于制度背后,往往看不见、摸不着,让人难以辨认和把握。如果仅仅浮泛地谈论它们,则很难让人信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价值取向和本质属性就无法得到说明。一种制度蕴含的价值取向和具有的本质属性,必然会通过一定的事实表现出来。通过展示这些事实,就可证明制度背后的价值取向和本质属性到底是什么。

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既是中国制度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制度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2]可以说,中国制度浸透着人民情怀,占据着道德制高点,不仅是严密、科学的制度,而且是美善、良好的制度。然而,对中国制度的这个崇高价值取向和鲜明本质属性,不但一些西方人予以否认,而且国内一些人甚至包括一些青少年学生也心存怀疑。对此,思政课教师必须以确凿无疑的相关事实予以有力的回应,做出清晰的解答。中国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本质属性不仅表现在中国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上、党和政府的政策宣示上,而且体现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幸福而带领人民进行的不懈奋斗和巨大努力上,以及创造的一个个辉煌成就和伟大奇迹上。其中,在增进人民福祉方面创造的成就和奇迹尤其集中反映了中国制度的这种价值取向和本质属性: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余元提高到7万多元,增长了70多倍,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增加了42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农村7.7亿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现在,中国人民享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社保体系、医疗体系、教育体系以及基层民主体系……这些确凿无疑的事实表明,中国制度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能够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展现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本质属性毋庸置疑。

三、用鲜明的对比彰显中国制度的最大优势和显著优势

优势往往是在对比中显示出来的。越是具有优势的制度越不怕对比,越要用好对比彰显这种优势。假如局限于中国制度讲中国制度的优势,恐怕宣传教育效果难如人意,而如果把中国制度与其他国家的制度及其成效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那么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立即会凸显出来。习近平指出:“同欧美一些国家受困于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相比,同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陷阱相比,同西亚北非一些国家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相比,我国发展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4](P197)而之所以“中国发展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1]可以说,把中国制度与外国制度的有关情况比清楚,就能把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讲清楚。

《决定》概括的中国制度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无一不可以进行这种对比,无一不可以从这种对比中得到阐明和把握。比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正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在许多其他国家,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力量,政党之间不断攻讦,阶层之间相互撕裂,民族之间争斗不已,不要说创造奇迹,连最起码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都推动不了。以美国为例,这个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头号资本主义国家,在无休止的政党互斗、利益集团纷争中,陷入人称“否决政治”的僵局不能自拔。再如,中国制度具有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能够真正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已经建成了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与之相反,其他许多国家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用形式上的民主掩盖了实质上的不民主,用昂贵的竞选活动及热闹的选举场面代替了对民众权益的切实维护。中国人权研究会2019年12月发布的文章《金钱政治暴露“美式民主”的虚伪面目》,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表明,“美式民主是富人和资本家的民主”“金钱政治剥夺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又如,中国制度具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显著优势,具有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而反观许多其他国家,有的因对本土制度失去了自信而照抄照搬别国的制度,有的因对本国的制度过于自信而陶醉于所谓“历史的终结”。他们拘泥于现存的制度,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再加上各种利益集团的掣肘,早已失去了改革创新、完善自身的动力和能力。

思政课教师既要讲好中国之治,也要讲透西方之乱;既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也要讲明白西方政党为什么不能、西方资本主义为什么不好。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国制度的最大优势和显著优势,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深深播洒进他们的心灵。

四、以鲜活的事例显示中国制度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由于人生阅历有待进一步丰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对于抽象的理论,青少年学生更偏好具体的事例。教学实践也证明,最能吸引青少年学生注意、激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就是鲜活的事例。中国制度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不仅体现在其已创造的伟大成就中,而且体现在中国正在发生的一个个感人至深、催人奋发的事例中。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搜集好、利用好、讲述好这些事例并以此向青少年学生证实、展示中国制度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只要打开微信、QQ、抖音,只要浏览报刊报道、电视节目、互联网信息,只要与亲戚朋友互相交流,只要稍微留意自己身边,就会发现,在当代中国的舞台上,激动人心的奋斗故事几乎时刻都在发生,引人瞩目的创新案例几乎到处都能遇见:北京大兴机场以其现代化的设计、人性化的服务、超一流的标准、极宏大的规模以及世界顶尖的技术水平让人叹为观止,被英国《金融时报》列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且仅用五年时间就得以高质量完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并通过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嫦娥四号科研团队也因此获得英国皇家航空学会2019年度团队金奖;华为公司在美国政府的全力围堵和打压下,顽强拼搏,业绩不降反升,成为中国民营公司的一个标杆和中国市场经济活力的象征……

对于这些事例,思政课教师应结合教学需要精选其中的典型,采用口头叙述、观看视频、实地参观、收听报告、调查访谈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和介绍,力图让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得到终身受益的启示,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当代中国会发生这么多精彩故事、涌现这多么多先进人物、创造这么多非凡成绩?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制度生机和活力的体现。正是在中国制度的激励下,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才得以充分发挥;正是在中国制度的引领下,中国的各项事业才获得迅猛发展。离开制度的保障,像上述那样个人努力拼搏、企业奋勇当先的事例也许会在中国社会偶然发生,但绝不会普遍出现。

五、靠伟大的成就证明中国制度的治理效能和实践成果

《决定》用“两大奇迹”和“一大飞跃”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中国制度创造的伟大成就。“两大奇迹”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中国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一大飞跃”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两大奇迹、一大飞跃”有力证明了中国制度的非凡治理效能和巨大实践成果,有力证明了中国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

思政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向学生讲好这“两大奇迹、一大飞跃”,并以此向他们证明中国制度的巨大治理效能和实践成果。首先,充分利用具体翔实的数据。比如,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发展历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679亿元跃升至目前的100万亿元,增长了170多倍,自2010年至今一直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已经成为联合国维和部队和行动第一大出兵国和第二大出资国,中国军队不仅在保卫着本国的安全,而且正在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着力量;等等。其次,诉诸中国人包括学生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受。“两大奇迹、一大飞跃”可以从中国人民自身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得到有力证明。只要不带偏见,几乎任何一个中国人都能亲身体验和观察到,中国人现在过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和许多其他国家的人民所享受不到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生活,对自身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深感满意,对本国社会环境的长期稳定深感庆幸,对自己国家实力的持续增长深感自豪。再次,适当借助外国人的评论和反应。“两大奇迹、一大飞跃”不是中国闭关锁国的产物,而是中国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取得的成就。准确把握和正确辨析外国人的有关评论和反应,可以对其做出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明确的阐释。在外国人那里,中国的这“两大奇迹、一大飞跃”是在他们震惊、赞叹、钦佩的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或是通过他们的失落、敌对的情绪和行为曲折反映出来的。比如,英国作家罗思义认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5](P50)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坦承:“看到中国经济发展这么迅速、技术这么先进,美国人吃了一惊。”[6](P41)英国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表示:“现在的中国强大起来了。”[5](P6)

“两大奇迹、一大飞跃”是中国制度治理效能和实践成果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样的奇迹。”[2]思政课教师只要把这“两大奇迹、一大飞跃”讲好了,就能向学生证明中国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从而增强他们的制度自信。

猜你喜欢
本质属性奇迹比喻
诗的惊讶、神秘或奇迹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点的辩证思维理路研究
十个比喻 说透人生
比喻
买椟dú还珠
巧借题目变式,助力新题衍生
什么构成了奇迹
浅论人才的本质属性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本质属性及其衍生特征
奇迹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