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发展历史及前景分析

2021-01-16 16:32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手风琴融合音乐

曹 野

(沈阳音乐学院 钢琴系,辽宁 沈阳 110000)

手风琴是簧片乐器的一种,其在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1829年诞生了世界上首台手风琴,由名为Cyrillus Demian的奥地利音乐节依据中国的传统乐器笙的发声原理,并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制造出了手风琴。自此之后,通过长达一个世纪的创新、改进及传承,逐渐出现了更多不同种类的手风琴,而在手风琴的演奏技巧及形式方面也逐渐丰富多样[1]。因为手风琴的相关优点,如声性强、体小轻便、音色丰富优美等,有更多的人开始喜爱手风琴,并在诸多国家中广泛普及。手风琴从20世纪初开始传入我国,而在20世纪30年代及40年代左右,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开始出现与手风琴有关的部分音乐活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出现手风琴的音乐教育机构,标志着手风琴的中国艺术开始蓬勃发展。手风琴可以与观众互动,具有较高的即兴演奏力及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改编的大量流行手风琴音乐作品使得人们对手风琴的认识显著提高,同时也加深了现代流行音乐与手风琴的音乐融合及跨界,使得手风琴开始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广泛关注。

一、手风琴在中国的发展脉络

历史不仅仅承载着对过去记忆,同时也承载着对未来的部分希望。回顾我国的手风琴发展历史,既能够明确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手风琴的发展特征,同时还能够对手风琴艺术事业的持续发展起指导作用。

1.传入阶段

主要指的是从20世纪初开始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1899年,一名法国人方苏雅(当时是法国驻云南首任领事)最早将手风琴带入国内。但当时的法国人并没有对手风琴产生较大的兴趣,因此未能得到推广及重视。一直到20世纪的20年代左右,逐渐开始有更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天津及上海等地生活并工作,同时也对当地人的艺术及生活观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很多俄罗斯人迫不得已带着其钟爱的手风琴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谋生;他们拉琴唱歌,直至此时,中国人才逐渐喜爱手风琴,并开始进行传播[2]。

但当时的中国依旧处于战争之中,人民群众也处于水深火热当中。为了鼓舞并唤醒人们的斗志,革命先辈开始从音乐方面入手,通过音乐来对人们的斗志进行激发。很多具有丰富爱国情怀的中国音乐家也投入到创作爱国革命音乐中,并谱写了很多具有爱国情怀的革命歌曲。在这一时期,苏联因为德国的进攻,导致很多苏联艺术家躲避战乱而逃到我国。这部分艺术家同样也将手风琴带入我国。加上这部分苏联艺术家的影响,有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喜爱并学习手风琴,并出现了制造手风琴的小作坊。

我国东北地区发展手风琴的事业要比其他地区更领先。20世纪40年代左右,国外的很多乐团经常来我国的东北地区举办演出,手风琴演奏开始逐渐在东北地区活跃起来。比如,1943年曾经有一个朝鲜的京城乐团来我国的东北进行演出,当时占据重要地位的就是手风琴。自此之后,还有俄国的红军歌舞团也来到我国的东北举办演出,其中《郭公圆舞曲》,就是手风琴独奏节目[3]。虽热在中国的其他城市,如上海及北京等地,也有部分外国乐团举办演出,也包括手风琴,但相比我国东北地区更少。所以,手风琴事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及步伐相对较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很多热爱音乐的人师从外国手风琴专家,这部分人后来成为对我国手风琴事业持续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及影响的专家,比如,李敏、张子敏及吴英烈等。但从宏观方面来说,这一时期手风琴在我国并没有广泛流行,仅仅局限在几个国内地区流传。因此,将这一时期作为手风琴在我国的传入阶段。

2.缓慢发展的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直至20世纪60年代之前。刚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时,因为长时间的战争严重破坏了国家的部分基础设施,国家呈现百废待兴的状态。在这一个极度缺乏物质的年代,所有的精神生活,包括音乐艺术在内都非常落后,此时我国的手风琴发展依旧维持在初始阶段。建国之后,为了进一步配合经济建设及政治宣传,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组建了文艺宣传队,并频繁地举行下基层演出。在下基层演出过程中不方便配备体积较大的乐器,而手风琴则因为便于携带、和声性强及音色优美,成为首选的乐器,同时,也获得了十分理想的演出效果。但因为当时环境的特殊性限制,我国缺少国产手风琴,所以,未能广泛普及手风琴。

最早对我国手风琴事业产生影响的是部队。1953年,为了强化军队政治建设、加大宣传政治力度,解放军依据中央指示举办了手风琴培训班,每三个月为一届的培训时间。同时,中央还提出要求在每个师中都配备手风琴。为了充分落实中央要求,部队特意从意大利进口了不同规格的几百台手风琴,同时还聘请手风琴专家,如李遇秋及李敏等来教授手风琴课程[4]。因为当时国内未对手风琴教材进行系统性的编写,所以,当时授课所使用的教材十分简陋。直到1950年,手风琴开始作为一门课程被正式引入到专业院校。沈阳音乐学院(即当时的东北音专)开全国之先河,设立了国内首个手风琴专业,同时聘请张子敏来负责手风琴的授课。将手风琴当作专业引进院校,代表着手风琴在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为培养更多的手风琴人才提供了基础、拓宽了道路。

伴随着不断好转的国家经济及不断稳定的国家政权,开始有更多的国外乐团到中国举办演出。在很多著名专业乐团中都配备了专门演奏的手风琴乐手,比如,捷克杂技团、德意志共和国乐团及苏联红旗歌舞团等。其主要的演出内容包括《霍拉舞曲》《马刀舞曲》等[5]。这部分演出对提升我国对手风琴的认知及演奏水平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1963年2月成立了中国音协北京手风琴专业组,这是我国首个手风琴学术组织,由李锦凤主持当时的成立大会,同时还在会议中组建了我国首个音协手风琴学会。自此之后,专业的手风琴学术组织开始持续开展,并组织相关手风琴的活动演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各种不同的中外名曲,并取得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

3.停滞阶段

从文化大革命开始直至改革开放之前。文化大革命从1966年开始,持续长达10年的漫长时间。在漫长的10年中,国内停止了包括各类音乐团体在内的几乎全部音乐艺术活动。但这一现象并没有使得手风琴在我国销声匿迹;正好相反,因为手风琴的便携性使得其自身价值在当时得以充分发挥[6]。

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要求,各地方的军队、学校及企业事业单位都成立了宣传队。在每一支宣传队中几乎都有一名可以演奏手风琴的人。手风琴以其独特的优点,灵活的宣传方式,丰富的表现力,在当时的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据实际形势及配合政治宣传的需求,宣传队需要经常更换节目及演员,使用手风琴来进行即兴演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演奏要素。在这一大环境背景下,显著提升了很多演奏手风琴人员的演奏技巧及水平,比如,杨文涛及韦福根等人就是当时宣传队中的手风琴演奏者,锻炼了其即兴伴奏的能力,同时使其达到了较高的造诣。

4.逐步成熟的阶段

从改革开放之后直至20世纪90年代。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同时也开始重新复苏文艺界。各种不同种类的音乐艺术活动,包括手风琴在内得到了十分迅速的繁荣发展。这一时期手风琴也迎来了全新发展。主要表现为逐渐丰富多样的手风琴曲目题材,创作手风琴作品的源泉不仅仅来源于革命题材,同时还来源于各种民间素材。多元化的音乐创作素材为手风琴增添了全新的活力,充分发挥了手风琴的创作个性。另一个导致这一时期手风琴事业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原因为重新恢复了高考。当时的报考人数十分众多,同时很多国内院校也设立了单独专门的手风琴专业,并选取部分才德兼备的年轻人来学习手风琴,为手风琴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坚实的基础。

5.瓶颈时期

进入21世纪至今。在这一时期,即便院校内手风琴专业的学生相对较少,但其专业化程度却显著升高,相比之前,不管是演奏技巧、演奏技能,还是教学水平等都得到了显著提高。除此之外,在手风琴种类方面也逐渐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人们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喜好及需求来选购自身满意的手风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自我国引入流行手风琴及键钮式手风琴开始,开始逐渐紧密地与世界音乐文化相沟通交流。这一现象使得我国在手风琴的审美及发展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不管是哪一种乐器,其都能从某一方面来代表并显示某一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艺术,需要挖掘其艺术涵养、人文特点及民族特点。即便从21世纪以来手风琴在我国遭遇严重的发展危机,但仍取得较大进步,从赛事规模、各类研讨会、手风琴音乐作品及乐器等方面,都能充分体现这一点。而目前的瓶颈期提示手风琴在我国的发展依旧需要持续探索及创新。

二、手风琴的前景展望

对于手风琴要始终从发展的视角来看问题,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及丰富,就离不开持续总结经验及吸取新信息知识,对国外的先进、优秀知识信息进行借鉴及学习。同时与自身实际情况,如文化特点、历史及地域特点等进行充分结合及融会贯通,这是手风琴未来的发展之路。

在我们走向并了解世界时,不可否认的相比其他先进国家,我国依旧存在短板。我国虽然在50年代小范围与国外进行交流,但并没有正式接触国际方面的手风琴联盟,因此,无法了解手风琴的世界发展情况。制作乐器方面也取得了十分客观的进展及革命,并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自由低音手风琴。而在1981年中国才第一次见到自由低音手风琴。

1.避免发展的单一化,实现多元化融合

音乐融合包括表演方式的融合、音乐风格的融合及文化的融合。频繁的文化交往是文化融合的一项重要前提及基础,即便目前的大环境及大趋势都提供了优良的条件,但依旧需要从不同方面来多看、多听,充分融合不同的文化知识。从音乐的发展历程可知,其就是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持续发展。互相融合的表演方式充分体现了音乐手段的互相融合,如共同搭配西洋乐器及民族乐器,在民族唱法的基础上配合西洋乐器等,依据不同的获得效果及目的来进行灵活的调整及配合。现今多元化音乐融合的大趋势及大环境之下,手风琴仅仅属于其中的风格之一,同时还有更多的不同手风琴元素值得我们继续发掘及学习。在进行知识信息的融合过程中要避免对某一项内容过于重视,导致出现单一发展的现象,既不利于多元化发展手风琴,同时也不利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手风琴音乐风格。我国拥有十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且地域辽阔,我国的音乐精华结晶就是民族音乐,怎样有效地将独特的音乐精华结晶有效保留,同时还可以融合其他音乐方式来展现,离不开大胆的尝试,同时还需要摒弃固有观念的束缚。

手风琴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体制的不断健全及科学。在教幼儿手风琴时,不仅要重视基础,同时可以与目前的流行歌曲相结合来进行教学,既能使娱乐性显著增加,同时还利于手风琴发展的流行化。在教少年手风琴时,可以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喜好来贯彻教学,重点培养学习兴趣及锻炼意志。而在教大学生手风琴时,就需要多元化。不同的手风琴风格,如流行手风琴、古典手风琴及传统手风琴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目前,高校培养学生的现状通常为“轻能力、重技能;轻实践、重理论”,但需要明确的是当今社会更加看重个人能力及实践成功。因此,在进行手风琴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多进行实践。可以在平时增加部分有关作曲的课程,如和声及曲式等,使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2.充分把握手风琴发展的要素

要保证手风琴艺术持续发展,一定要对其发展要素进行充分把握,而多样性、大众性及时代性三要素是根本。时代性主要指的是在特殊背景时代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其会受到很多不同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音乐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特点,与时代相结合,对手风琴的发展进行研究,认清趋势,抓住机遇,把握方向。大众性主要指的是从大众方面来对事物进行研究。音乐流行离不开人们的情趣及审美,在大众中音乐才可以流行。因此,手风琴的发展也需要立足当下,对大众的喜好及心理进行分析。依据不同的年龄段来进行人群划分并进行调研;可以协助我们更快地确定手风琴的发展趋势及方向。多样性主要指的是不同的音乐类型。音乐的发展早已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比如,在流行歌曲中掺杂相关的古典音乐元素及戏曲元素等。同时,多样性更利于大众接受。因此,手风琴在发展时要充分避免单一化。

综上所述,时至今日,手风琴发展成绩值得欣慰,但同时也需要我们对目前的发展现状、挑战及困难有清醒的认识及了解。只要勤勉地为此项艺术事业努力,充分汲取文化精华,扬长避短,同时将手风琴演奏艺术与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融合,一定会将具有东方艺术魅力的手风琴艺术传承、弘扬和发展下去。

猜你喜欢
手风琴融合音乐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张之远问鼎第70届手风琴世界锦标赛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中国手风琴发展的现状分析
音乐
中国手风琴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几点思考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