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杰 上海电力安装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开放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着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所带来的即刻利益,过分注重产品的销售及利润,一些企业还呈现出“盲目推新品盲目圈钱”的死循环、“庞氏骗局”等社会不良的风气,忽视的企业的“根”与“魂”,没有制定企业长远的发展计划,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淘汰落后。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灵魂,代表一个企业的内在精神与格局,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现阶段企业的用人机制往往不够科学、职责定位不清晰、薪酬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人才资源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发展缺乏动力。
企业管理涉及的内容十分宽泛,涵盖了营销、生产、财务管理,同时包含了采购、人力、物资等诸多方面,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就像一件适合自己的衣裳,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做。而目前许多公司存在着盲目引进日本、欧美等发达企业的管理模式,造成企业畸形发展。先进的管理体系最值得学习的是一种精神品质,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具体做法。
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关系到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及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更间接影响到企业长久的经营成果及经济效益。而当前许多企业管理队伍考核机制过于单一,往往缺乏对管理者品德素养、知识与能力素质、心理人格素质等进行考核,造成许多社会不良风气的发生。企业未来的竞争核心是由人主导,而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养决定了未来战略的制高点,关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匠精神(Craftsman’s spirit),是一种职业精神的体现,最早出自于聂圣哲,它包含了职业道德、职业品质、职业能力的综合体现,“工匠精神”基本涵括了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企业管理涉及方向众多,其对象涵盖了企业经营、市场、人力、项目、资金、技术、物资等几乎所有的部门。而企业的领导者就像一位交响乐的演奏家,进行一系列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活动。领导者是企业的灵魂,而组织则是企业的骨骼。企业管理的发展通常由三个发展过程演变,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文化管理阶段。经验管理阶段更多的是认为人性本恶,天生懒惰,不喜欢承担责任,激励方式往往以外激励为主,以外部控制为主,控制人的行为。科学管理模式多以制度和规章来管理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方式和控制依旧是外部的,往往通过惩罚与奖励来使员工工作。而文化管理阶段,更多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崇尚一种积极向上良好氛围。
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企业管理中,更能符合上诉的文化管理阶段,更能让企业管理者明确自己长久的人生目标,各部门有效的协作执行,以具体事务和项目为中心,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建立协调统一、反应迅敏的高水平执行团队。在现实社会面对太多不确定因素和无穷变数时,工匠精神的引入,能够让企业上下勤奋、热爱工作,不畏艰险,勇于进取,时刻学习,也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
众所周知,工匠精神最核心的要求无外乎三点: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简单的三个词,却苛刻得令人敬畏,它需要员工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寂寞,克服得了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工匠精神呢?
(1)缺失“工匠精神”深层的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大都急切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沉醉于眼前的权位与名气,缺乏不断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美好愿望,只有社会整体价值观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注重环境的培养,才能培育出更多的工匠之人。
(2)重点在于增强“三感”,即责任感,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才能竭尽全力,尽己所能。使命感,一个人只有将本职工作当作一种使命来干,才能静得下,学得进,专得深。紧迫感,要时时激励自己精益求精,拥有创新意识,将追求卓越的精神变成一种价值体现。要注重精神培养,把事业当作责任、把职业看成是“天职”。
综上所述,当前企业管理在整体社会环境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工匠精神的引入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涉及的工匠精神的引入探索,合理建立考核机制、注重人性培养、优化内部管理等内容,提供了较为可行的理论支撑。企业为了使自身能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前进,需要重视工匠精神在企业管理中的融入及调整,优化企业管理模式,追本溯源促进“以人为本”的思想,最终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坚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