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背景下高职新商科人才人文素养培育体系构建

2021-01-16 12:28陈娟莉
河北职业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商科人文人才

陈娟莉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新经济是指以创新性知识占主导、以创意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的智慧型经济形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入了“新经济”一词。如今,从网络购物到美团外卖等O2O服务,从顺风车到“沙发客”等分享经济,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居,从互联网金融到绿色产业等等,新经济已经遍布国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共享经济改变了人的行为模式,也颠覆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在新经济背景下,商业、技术、人文深度融合发展,高职院校向来重技能轻素养,人文素养教育一直都处于弱势地位,面对时代提出的新挑战,高职院校需要对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相应调整和改革。

一、新经济背景下高职新商科人才的主要特征

在新经济时代,涌现出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现代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时代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跨界融合,传统行业跨界融合催生出了种种新产业和新业态,比如出租车行业与互联网融合诞生了滴滴等网约车平台,营销加网络直播创造了直播带货新神话,互联网医院与传统医院融合催生了微医“互联网+医疗”新模式等等。二是快节奏创新。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创新的速度也大大提升。十年前,一个公司要成为市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大概需要10年左右,而今天成为一个“独角兽公司”,可能只需要短短几个月,比如瑞幸咖啡只花了短短的8个多月。新经济时代对新商科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具备跨学科知识

新商科人才不仅要具备经济管理类的专业知识,同时因为新商科竞争边界模糊,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互联网、服务业、人工智能等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融会贯通多个交叉学科,提升专业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

(二)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整体来看,新商科人才还需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美学设计能力、表达沟通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等。这些基础的职业能力不是仅仅通过专业教育可以实现的,还需要健全人文素养培育体系,多向度、多角度地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三)具备终身自主学习能力

新经济时代商业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变化快,新经济时代企业团队结构的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于市场更新速度,这就要求新商科人才能主动迎合市场和企业的新要求,及时更新知识储备。高职院校还须大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高职学生在大学期间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终身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便就业后能根据工作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应对新经济时代跨界多变的人才素质要求。

(四)具备创新性思维能力

创新是新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新商科人才必须具备打破传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是指在原领域用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在新领域开展开创性工作的能力,这是新经济时代企业员工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也是新商科的发展生命力。在传统经济时代,企业更加注重重大创新成果的培育,这种十年磨一剑的模式更适合经济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而在新经济时代,即使是小微企业,也可能凭借某一方面的创新思路而创造商界的传奇,获得丰厚的利润。

二、新经济背景下高职新商科专业建设对人文素养教育的新要求

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主要体现为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品德修养等,它是每个个体外在精神面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1],是一种培养完整的人的“全人教育”[2],人文素养教育主要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实践等方式使其内化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教育,其主要内容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源于19世纪,一些欧美学者认为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类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美国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提出要在大学普及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出完整的人。人文素养教育也被认为是修复和沟通“科技”与“人文”断裂现象的教育渠道[3]。从20世纪起,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在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引发学界关注并在各大高校大力推行。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不同高校基于不同的办学定位和需要,呈现出不同风格和特色。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度重视对专业技能的培育,较为轻视人文素质的养成。在高职新商科专业建设过程中,人文素养教育需要打破传统的做法和框架,根据高职新商科人才的主要特征,重新确立高职新商科人才的人文素养培育目标。

(一)要和专业教育交叉融合

在新经济时代,商业思维、数据思维、美学思维和伦理思维交叉融合,共同构成商业创新的泉源。因此,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需要统筹建设和发展,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需要从过去的分割状态变为交叉融合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不同形态,科学精神让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积极求真;人文精神倡导对个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积极向善。二者互补而不对立,两者的交叉融合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优秀人才。高职院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仅要重视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还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这是新商科的发展向高职人才提出的迫切要求。

(二)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方法的创新

高职院校在人文素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关键在于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为导向,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多采用讨论交流法、探究合作法、角色扮演法、辩论讲演法等多种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人文学科的兴趣,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要注重与企业的对接与关联

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师资主要是校内教师,有少量校外师资,主要构成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研究生、博士或来自其他学校的老师。高职新商科学生未来的岗位主要是面向企事业单位,应充分体现与企事业单位的对接与关联。高职教师单从学校角度对商科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育,主要偏重理论的解读和阐发,对行业企业的现实观照和了解程度不够,对新商科所需的综合人文素养和时代变化把握不全面,容易出现高职人文素养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

(四)要融合创新创业教育

在新经济时代,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学生毕业后自己创业开门店、办企业已成寻常事。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两者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上有着高度的方向一致性,在高职人才素质结构上有着紧密的关联性[4]。加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有助于高职新商科人才整体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新经济背景下高职新商科人才人文素养培育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四融四全”高职新商科人才人文素养培育模式

围绕高职新商科人才人文素养的培养,构建“四融四全”技术技能与人文素养深入融合发展的高职新商科人才人文素养培育模式:一是要融人文素养教育于新商科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人文素养教育的整体设计,实现人文教育设计的全覆盖;二是要融人文知识于专业教育,做好新商科专业教师的培训,提升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将人文知识融入专业教育,实现人文素养的全方位培育;三是要融创新精神于专业实践,一切的改革与创新均在于具体的实施,应在具体的专业实践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依托专业教育搞创业教育,依靠创新促进创业:在专业实践中结合创业案例教学,完成创新创业思维训练;通过专业创业计划的模拟,完成创业能力训练,并从中挑选优质项目投入实践;通过对创业模拟案例的分析和创业行为的具体实施,强化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训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实现素养教育的全流程;四是融文化素养教育于实践。文化的影响在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需要在所有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环节,实现文化基因的全植入,致力于打造“文技双馨”高职新商科人才。

(二)健全“三化一体”高职新商科人才人文素养教育内容

在育人过程中注重高职新商科人才的人文素养教育。以商业文化为核心,以职业文化为导向,以传统文化为纽带,构建集“传统文化、商业文化、职业文化”于一体的高职人文素养教育内容架构,并嵌入新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商业文化进校园,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商科专业开设商业文化类课程,依托《中国商务文化》《商务礼仪》等主要商业文化课程,以及《徽商文化》《湘商文化》等特色区域商文化课程,选取商业文化的精髓,讲好创业故事,通过商业文化类课程提升学生的商业素养。二是校企联合开展项目实训。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引商业文化进课程。由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积极配合,共同商定实际可行的实训项目在课程教学中实施。如营销专业可安排商品促销海报设计、商品品牌设计等内容,电商专业可安排网店商品设计等内容,实训过程由教师个别指导技术难点,学生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后由企业挑选符合需求的作品,进行指导和优化,让专业教育与市场要求相对轨。

良好的职业文化素养是提升职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新经济时代,新商科对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比以往更高、更严格。一个优秀的职场精英,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职业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文化素养。“职业文化是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与风气。它的核心内容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自觉体认和自愿遵从。”[5]提升高职新商科人才的职业文化素养,主要依托两大载体:一是依托职业生涯规划、中国商务文化等人文素养课程,二是依托专业课程的渗透。在新商科相关专业课程标准中加入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纪律、职业精神的内容。三是依托校园活动,多设计开展与职业文化相关的主题班会、教室文化节、宿舍文化节等。

人文素养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社会创造的优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的积极进取、博大仁爱,道家的本真超越、进退有据,墨家的亲身实践等精神,对高职商科专业学生的品格塑造、实践能力、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等都具有很强的建构性。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语文》等人文素养教育课程的教育和指引,通过舆论宣传、实践养成等途径渗透于高职学生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各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积淀,同时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大力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升综合人文素养。

(三)打造“三课融通”高职新商科人才人文素养教育实施路径

根据人文素养教育的特点,实施“三课融通”的育人路径。科学制定第一课堂(专业课、人文素养教育课的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学生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和第三课堂(组织素质拓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打造活跃度高、内容丰富的新媒体平台等)人文素养培养方案,将人文素养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网络思政教育活动等全方面,对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活动进行课程化设计,建设商业文化类(定期邀请当地商界名流讲讲他们的创业故事,比如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湘商大讲坛等;多维度开发校友资源,开设创业学长讲坛,定期邀请优秀校友讲述他们亲历的创业故事;利用新媒体投送商业文化内容)、职业文化类(定期开展茶文化、酒文化社团活动、利用新媒体和网络信息宣传职业文化)、传统文化类活动(积极开展国学研读社团、辩论讲演社团等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好校园辩论赛、演讲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等素养教育教学活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学分认证,打通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学分转换通道。

(四)实施“多方动态”高职新商科人才人文素养教育质量监督

建立人文素养教育动态管理体系,实施高职人文素养教育质量监测。立足立德树人育人总目标,结合适合每个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实际,建立由高职院校、企业、学生等利益相关者多方参与、多级评价的人文素养教育活动质量监测评估体系,科学有效地反映每个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质量;建立人文素养教育学分预警机制,适时对学生学分习得情况进行预警和反馈,对人文素质教育质量进行全程控制。

猜你喜欢
商科人文人才
面向现代产业急需 培养复合型商科人才
人才云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中国学生商科留学报告》:中国留学生扎堆商科热度不减理性回归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