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风 航船 光芒

2021-01-16 10:45哈尔滨市香安小学宋月娥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李校长老人家师傅

哈尔滨市香安小学 宋月娥

教育改革发展波澜壮阔,教育事业进步日新月异,我为是一名教师而深感自豪。早些年,有谁能想到年纪轻轻的我能被评为特级教师,有谁能想到一个小学老师还能晋升正高级职称。在新时代的快车道上,在尊师重教的幸福国度,这一切竟然都在我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身上实现了,我是何等的幸运。

省市区教育、教研、媒体的各位领导、专家、前辈的抬爱与指导,成就了今天“优秀”的我。我的成长凝聚着太多人的心血,其中有三位对我的影响尤其深远……

劲风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李晶校长就是推动我、托举我的股股劲风。

在哈尔滨市香安小学这个和谐温暖、积极奋进的大家庭中,在一代代兢兢业业工作的老教师的影响下,我深度备课,为一节家常课做好百分之二百的准备;我潜心研究,为一个问题日夜苦研、反复琢磨;我反复磨课,对一节公开课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尽管一天的班主任工作已让我精疲力竭,夜深人静时的自修自研又让我尝到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辛劳,但我“衣带渐宽终不悔”,执着地追寻王国维所说的治学三境界。李晶校长对教师培训高度重视,经常聘请专家来校讲座传道,深入课堂把脉问诊,积极选送教师去全国各地学习、观摩,不遗余力地帮助教师更新理念,升级认知,创造一切机会将一位位优秀教师推上了更高、更广阔的舞台。

2017年,我作为黑龙江省的选手参加全国“七彩杯”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这是全国小语界的最高赛事,被喻为小语界的“奥林匹克铁人五项”。面对五个比赛项目,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我顿感渺小无力,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李校长亲切地鼓励我:“你是香安的骄傲。省教研员选你作为全省的代表就足以证明你是多么优秀,出战就是无限荣光。”为了让我能够专心备赛,她贴心地减轻了我的工作任务;为了让我展示出一技之长,她积极为我联系老师学习书法;为了让我的展示环节更加绚丽夺目,她拜托电视台的朋友给我进行专业录制;为了让我在讲演故事时更加栩栩如生,她专门请来话剧老师为我示范指导;为了给我助力打气,她亲自飞抵南京全程陪伴……走下最后一场比赛,李校长眼含热泪紧紧地拥抱我:“辛苦了,终于结束了!”备赛两年的巨大压力如释重负,我的泪水喷涌而出,感谢理解、感激支持、感恩培育……

“十三五”期间,学校成功申请到了市级重点科研课题,但是当李校长得知高级职称晋职条件之一是必须要有独立主持的科研课题时,她立即向上级申请把刚刚立项的课题的主持人更名给我。区教育局要求各校上报省级评优的名单,李校长再三思忖:无论是校长系列还是教师系列,最终一个学校也只能有一个名额,于是,她毅然退出,为我让路。“我将无我”,这是多么忘我的成全?这是怎样的情怀与担当?现在,当小有名气的我外出培训、讲座时,经常有人问我:“你就是宋月娥啊,早就听说过你。你是哪个学校的啊?”唯恐对方陌生听不清,我一字一顿地说:“哈尔滨市香——安——小学。”“哦,没听说过。”“那你们校长是谁啊?”我充满敬意地回答:“我们校长是——李——晶。”“哦,还真没听说过。”很多人都认为,我都已经是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了,那我一定出身名校,我们校长一定赫赫有名,可她却不求功名,默默无闻。

“为教师成长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是我们香安小学的办学理念,“我们永远比我重要”是李晶校长倡导的香安精神。李校长把教师成长当做自己的最高荣誉,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大格局、大境界吧!

航 船杨修宝,我习惯亲切地叫他修宝。他能够成为我的引路人,我真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已是省小学语文教研员的他,事务繁忙,可是却从未脱离课堂,每周都会来我们学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我曾问他:“这么多工作您还坚持上课,不累吗?”他却说:“上课时的我是最快乐的,我把对教育的热爱都撒在课堂里。”当我和很多老师都困惑于习作教学的繁重低效时,他尝试“专题日记”教学研究,切实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困惑;当我们为学生的习作兴趣有所提高而欣喜时,他又提出梳理构建学生写作课程阶梯系列以促进学生能力层级递升的想法;当原人教版教材逐渐暴露出重读轻写、读写不同步的问题时,他先于统编教材致力于读写结合的探索,带领老师挖掘读写结合点,力求一课一得,逐课创编小练笔;当我们埋头苦教、唯教材是从时,他又开启了绘本教学探索,每周深入班级进行绘本教学,为学生的阅读世界开了一扇窗;当统编新教材全面铺开,我们对教材特点、编者意图都模糊不清时,他又率先一步带领我们从统整角度开拓单元整体教学新思路……

我是一个典型的在公开课的打磨中成长起来的教师,这种打磨可以让我在课堂教学中走几个来回,让我走进课堂教学深处,探寻教学的奥秘。然而,文本的解读、策略的选择、环节的设计、生成的应对又谈何容易?每次公开课、赛课对我来说都是一次锤炼,甚至是痛苦的蜕变。一次次试教、一次次反思、一次次推翻重构,真是一路荆棘,山重水复,但是杨老师总是能在我“黔驴技穷”的时候激励我找到灵感,点拨我找到突破口,真无法想象他的脑袋里怎么就有那么多想法,那么多创意呢?

在杨老师的鞭策、指导下,我走上了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赛场。全国“七彩杯”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赛前抽签时,忐忑的心、颤抖的手,我默默祈祷自己不要抽到“偏难怪”。与此同时,杨老师正趴在会议室的门边,透过门缝偷偷张望,这滑稽的一幕被同事拍了下来,当他们嬉笑着拿着照片给我看时,满屏的用心良苦瞬间给予我无限力量。抽签后第二天就要上课,时间特别紧。杨老师带领着备课团队挤在一个房间深度研磨、反复推敲,一直到深夜。第二天凌晨,他又早早来到我的房间,给我当学生进行模拟教学。当站在赛场的讲台上时,我底气十足,因为我知道我们的思路独辟蹊径,设计独具匠心……

一路跟随杨老师,他总是引发我很多思考,总是带动着我开拓创新。他就像一艘永不停歇的航船,载我乘风破浪,勇立教改潮头……

光芒

在教育界,于永正先生是旗帜、是泰斗,高山仰止。于老先生一生为人师表,垂范教坛,是我追寻的方向和立身的榜样。

2000年,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就通过视频课例《草》见识了于老师的教学艺术。没有滔滔不绝,没有多媒体课件,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在于老师“装聋装傻”的过程中,学生读读、画画、说说、演演,不知不觉、开开心心地学会了古诗,这节二十多年前的课现在依然堪称经典。

2006年,有幸坐在与他老人家不足五米的距离听他解惑,这令我这个刚刚入行的小老师兴奋不已。没想到在教研员杨修宝老师的引荐下,他老人家竟然收我为徒,这是我连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一晃十余年,为他老人家献花,坐在他身边看他给我签名,和他老人家一起吃饭、为他夹菜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我们虽然远隔千里,可我感觉师傅一直都在身边指引我、教导我、影响我。网络上随便一搜,关于师傅的消息、论著、视频都会霸屏。“小宋,师傅出了一套新书,给你快递过去喽。”“小宋,师傅写了一幅字送给你,已发快递,注意查收。”每有教育教学上的困惑求教于师傅,他老人家总是认真地帮我分析、指导,师傅笑称这是对我的远程培训。

2017年5月,“于永正教学思想高峰论坛”在古彭大地徐州隆重召开,师傅曾邀请我,但是由于工作安排不开未能参加。会后,师傅把当天活动的全部视频链接发送给我让我学习。论坛上大咖云集,巅峰对话,可是,我最难忘的还是师傅那孩子般的开场白:“告诉大家个好消息:于永正还活着。”哈哈,真是个老顽童,这就是于永正先生,“教了半辈子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师傅得了严重的白血病,可是他老人家没有因为人生快走到头了而叹息,却因为自己刚悟明白怎么当老师就老了,没有机会再教一届学生而遗憾。他老人家初心如磐,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总是希望把现在相对成熟的自己献给学生。

2017年12月8日,正在课间休息的我拿起手机,突然看到“于氏师徒群”中的惊天噩耗:师傅走了!群里被一个个质疑、求证的问号刷屏了。谁也不敢相信,谁也不愿意相信,可是,这却是真的。霎时,我的泪水模糊了双眼。学生发现我泪流满面都惊呆了,教室变得无比安静。上课了,我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走上讲台开始讲课,可泪水却不听话地肆意流淌。师傅那一头银发、笑盈盈的样子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群里师兄师姐纷纷相约去送师傅最后一程,但是,天意弄人,师傅的追悼会那天,正是我参加特级教师评审答辩的日子。等待在答辩候考室,我实时关注着群里播报的消息,恨不能插上翅膀去师傅灵前跪谢师恩。我安慰自己,师傅那么多弟子,都是全国知名专家、名师,而我不过是个无名小卒,唯愿答辩顺利通过,为师傅弟子中再添一枚“特级教师”,以此告慰恩师。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于老师就像我生命中的一道光,照亮我、指引我,永不磨灭,何以谢恩,唯有赓续传承。

三位恩师的责任担当、教育情怀、精神信仰深深地影响着我。不知不觉,我已在教育战线上走过22个年头,渐渐从一个新兵成长为排头兵。一位青年教师在参加演讲比赛时,以我为榜样讲述新一代教育人奋力追梦、锐意进取的故事。望着这个年轻稚嫩、充满干劲的小老师出神,我仿佛看到自己郑重地接过前辈手中的大旗,带着和我一样热爱教育的老师们,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进的姿态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李校长老人家师傅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少了一个人
铭记于心的残缺
知耻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我想去看望上帝
校长
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