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映然,冉育彭
(常州工学院 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32)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下,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为主的网络话语逐步兴起,并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话语文化。网络话语具有独特的传播形式和特征,对高校大学生、教师及思想政治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能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帮助大学生获取正确的人生方向。而网络话语的发展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信息的碎片化、话语的主导权式微及教育话语受众群体的变化,这些都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及时转化,提升教育话语在网络话语发展过程中的适用性,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话语视域下的效果。但在当前网络话语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仍面临一系列困境,如何突破教育话语转化的困境并带动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话语环境下的正确、有效发展,已成为高校和思想政治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网络话语新范围、新特点及新形式的产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面临全新的话语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信息逐步碎片化、教育话语的主导权式微、教育话语的受众群体在认知特点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变化,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实现转化,不断适应网络话语发展带来的影响。
1.网络话语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信息逐步碎片化
在网络话语场域下,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门槛变低,人人都能利用互联网选择参与话题并发表个人意见。高校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也已成为网络话语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形势下,碎片化的网络信息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如此,大学生便难以系统、深入地分析事件,影响大学生认知的全面性培养。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更习惯于借助多种新媒体方式获取知识和信息,且在新媒体载体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信息逐步碎片化,大学生获取的知识信息过于零散、片面,无法对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影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难以实现。[1]此外,在网络话语影响下,部分大学生过多地接受非主流话语传播的影响,在参与话题讨论、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使用非主流话语,这类话语借助互联网技术逐步扩大影响力,从而影响更多大学生的话语选择和价值判断,由此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网络话语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进行转化,以弥补教育话语信息碎片化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增强教育话语在网络话语场域下的实效。
2.网络话语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导权式微
在互联网信息化社会,各国之间的竞争也包含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软实力竞争。西方国家企图借助网络话语向我国传播非主流价值观,降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民众的影响力,加之网络话语的快速传播和发展,全面过滤和监督信息更为困难,如此,便为异质非主流价值观在高校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对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威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导权形成了严重挑战。同时,在网络话语场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还呈现背离网络话语语境、远离大学生现实生活的现象。一方面,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以刻板、严肃为主要话语表现形式,导致其难以适应大学生对话语灵活、多变的特点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存在政治化、工具化、宏大叙事化的倾向,难以接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尤其是在网络话语场域下,教育话语难以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由此便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失去兴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无法继续主导大学生思想的发展变化,表现出教育话语主导权的式微。为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实现转化,提升其在网络话语视域下的主导权。
3.网络话语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受众群体发生变化
网络话语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受众群体的认知模式、表达方式及主体意识,带来了教育话语受众群体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变化。针对受众群体的特征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进行转化,以满足受众对获取教育知识的需求,从而提升教育的效果。首先,在网络话语发展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受众更习惯于通过互联网快速获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也更为自主,转变了传统被动学习的模式。其次,网络话语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受众带来了更广阔的话语范围和更多样的话语方式。在网络话语场域下,教育受众更习惯于采用多样化、不受局限的话语表达,且会将网络流行语、表情包等新潮、具有吸引力的话语融入表达中,以增强自我话语的吸引力。[2]最后,网络话语在生产、传播过程中还具备快速、交互等特点,加之教育受众个体成长背景、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受众之间存在主体意识方面的差异。同时,在网络话语环境下,受众更习惯于话语传播的交互,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学生”知识单向传播的特点已不符合当前受众的学习习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定的话语场域,能在传统教育形式中发挥独特的话语效果。但在网络话语场域内,大学生的话语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被逐步解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场域及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都面临冲击,由此便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网络话语视域下的转化面临困境。
1.网络话语的发展解构思想政治教师在教育中的话语权
在网络话语中,人人都有话语权,大学生主体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话语地位,且在话语表达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由此思想政治教师在传统教育话语中具备的优势地位便无法继续存在。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网络话语飞快地传播速度、巨量的信息存储及日益复杂的变化交互都会使思想政治教师原有的话语权出现被解构的趋势,从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3]新时代的大学生对网络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从教师那里通过课堂知识讲授的方法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学习方式已无法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大学生更习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自己探索、发现信息,且知识、信息通过网络话语形式向大学生传播,更能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大学生也更易于理解其中的内涵,由此便造成思想政治教师在网络话语场域中的边缘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无法对大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影响。思想政治教师在网络话语场域中的边缘化及教育话语权的消解,严重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学生群体在使用网络话语、学习知识、获取信息过程中也会缺乏正确的方向引导,容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
2.大学生在网络话语中主体地位的凸显与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被动地位的矛盾
大学生在接受新生事物和新兴话语方面的能力强于教师,且网络话语及其传播形式更易引发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大学生在网络话语中逐步占据主体地位。然而,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师完全掌握话语的主导权,师生双方在教育中存在地位上的不平等关系,在教育过程中也缺乏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由此便与大学生在网络话语表达中的主体地位出现矛盾。一方面,大学生在网络话语中处于主体地位,习惯于自由、平等地表达观点,且多采用生动形象的新型话语形式;[4]另一方面,教师仍主导思想政治教育,掌握话语主导权,且在教育中多采用政治性、理论性强的刻板话语讲授知识。此外,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还缺乏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使得在网络话语中习惯于自由表达观点的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遭到限制,其只是纯粹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由此便无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的内心,教育效果也无法显现。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应进行话语转化,以适应网络话语的发展和大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
3.网络话语影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场域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和大学生处于特定的教育地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教师一般作为教育的主导,以教学大纲和学校要求为主,设置不同的教学主题,采用相适应的教学话语;而大学生则处于教育的被动地位,以接受教师的知识讲授为主要任务。在这种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场域较为固定,也可通过传统的教育方式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在网络话语场域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已无法适应大学生学习主体的需求,且网络话语的准入门槛低、监管不严等会造成网络舆论暴力,也会导致部分异质非主流价值观在校园内的传播,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场域,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方面,网络话语影响下多种多样的声音充实网络并涌入校园,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场域,严重影响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选择,从而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另一方面,在网络话语的传播中夹杂着异质非主流价值观思想,如享乐主义、霸权主义等,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漏洞向我国高校传播这些思想,以达到其淡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削弱中华民族文化的目的。如此便严重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话语场域,压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力。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进行转化,既要吸收网络话语的优秀成分,又要强化教育话语的政治引导,保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带动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应对异质非主流价值观的冲击。
4.网络话语的多元化冲击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
在网络话语开放的信息空间中,多元化的信息及价值观思想充斥其中,不断挑战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网络话语中的多元化价值观及各种意识形态不断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政治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越来越失去其原有的话语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坚定后备军的重要职责,其教育话语的选择也要更注重政治方向的正确,以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做贡献的坚定信念。一方面,网络话语中存在多元化的思想价值观,逐步消解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的指导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化面临困境;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师自身马克思主义素养不高,加之网络话语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使其在选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时出现片面或过度网络化的状况,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其原有的政治方向保障,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为应对网络话语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的困境,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现有效转化,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和思想政治教师应从网络话语技能、教育话语对话意识、教育话语转化场域及指导方向等多方面入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网络话语场域内的转化及其作用的实现。
1.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网络话语技能,带领教育话语实现转化
在网络话语场域内,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以一种平等的方式进行,大学生个体也更习惯于借助网络话语自由地表达内心想法和意见。在这种环境下,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规范性强的政治话语已无法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此,高校应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师的网络话语技能,发挥教师在教育话语转化中的带头作用。一方面,在网络话语发展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师应提升自身的互联网素养,主动了解大学生在网络话语背景下的话语习惯及思想动态,在教育中综合运用多样化的网络媒介信息技术,从教育话语表达形式上不断贴近大学生。同时,教师还要以网络话语为依据适当转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升教育话语在网络话语背景下的影响力,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高校要为思想政治教师提升网络话语使用技能提供帮助,可定期开展互联网使用技能及新媒体使用技术等旨在提升教师互联网素养和网络话语能力的专业培训,并结合专家讲座、教学实践等多种形式,使思想政治教师在良好的环境中有效提升自身网络话语的运用能力,促进其在教学中主动运用相关网络话语,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现转化。例如,教师可将表情包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改善教育话语死板、沉重的现状,丰富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并吸引学生关注,以提升教育效果。但教师在运用表情包等新型网络话语形式时,要注意对网络话语进行深入分析,寻求网络话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避免陷入过度娱乐化的困境。[5]
2.以大学生主体为依据,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对话意识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应在大学生身上得以体现。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化应以大学生网络话语的使用为依据,尊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与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平等地位,增强教育话语的对话意识。首先,教师应深入分析大学生主体在网络话语中的习惯,了解大学生在话语表达方面自由、平等的需求,并将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师生平等的空间内进行,以此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其次,教师应尊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允许大学生就教育内容表达自身观点,并认真倾听大学生的意见,强化对大学生的话语引领,使师生双方在平等对话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6]同时,教师应包容大学生使用网络话语交流的习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话语场域中的适应力。最后,教师在选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时应注重话语表达的亲和力,转化自身角色,使自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对话的引导者而非支配者,并可将图表、视频、音频等形式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使教育内容以全新的话语方式呈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现的活力,由此便可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知识真正转化为大学生的个人行为准则。
3.进行网络话语舆情引导,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场域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得以在高校内广泛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为此,高校和思想政治教师应加强对网络话语的舆情引导,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化置于安全的话语场域中。第一,高校应深入分析网络话语场域中舆情发展的现状,并试图找出舆情发展的规律,以舆情发展规律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话语引导,帮助大学生在多元化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坚持正确的思想方向,抵御异质非主流价值观的冲击,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提供安全的网络话语环境。第二,高校应从本校大学生或思想政治教师中发掘意见领袖,并强化对意见领袖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意见领袖在高尚思想道德素养和坚定理想信念指导下进行高校网络话语舆情引导。校园内的意见领袖有其独具的话语受众和较为全面的信息资源,通过培养意见领袖进行网络话语舆情引导,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较为清明的校园环境,教育话语的转化也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在网络话语场域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化,高校必须宏观把控网络话语的舆论发展,使网络话语舆情在正确的引导下向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方向前进,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化提供正确的依据,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的正确性。
4.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的正确方向
在网络话语视域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化,教育话语要面临多元化话语信息,所以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保持正确的转化方向。为此,高校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厚植马克思主义根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话语场域内的内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相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以一种全新且易于被大学生接受的语言形式,使大学生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网络话语视阈下正确、有效地转化。此外,高校应强化对思想政治教师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尤其是在网络话语飞速发展的环境下,部分思想政治教师深受网络话语的影响,在开展教育时片面或过度采用网络话语,对其中不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设的话语未加辨别便直接引用,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作用的发挥。所以,高校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师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武装教师,使其在选用教育话语时既能吸收网络话语自由、平等的表达方式,也能有效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