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雅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重创了全球传统外贸,而中国的跨境电商凭借线上无接触交易、交易链条短等优势,在疫情期间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国家稳定对外贸易的重要武器。2020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验放进出口清单24.5亿票,同比增长63.3%。2020年上半年,国务院新批复成立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总数扩大到105个。随后,海关总署新增9710、9810两个监管代码,分别对应跨境电商B2B和海外仓模式。[1]国家出台的系列政策逐步优化跨境电商环境,加快新业态发展速度,大幅提升发展质量,对外贸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引领和推动作用。
在跨境电商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之下,跨境电商人才出现供不应求。据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8)》显示,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据统计已接近450万,并以每年30%的增速扩大。作为人才资源最丰富的高校是跨境电商强劲发展的力量源泉。国家也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因此,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合作的创业模式便应运而生。学校致力于利用优质企业优势,促进大学生创业蓬勃发展,而企业希望借助学校的学生团队进行人才储备,扩大市场,实现产业增值。而对于缺少资金的大学生创业者而言,跨境电商创业门槛较低,所以包括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甚至中职学校都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跨境电商创业实践项目。
笔者使用“校企合作”“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三个关键词通过知网对2014年至2020年12月的文献进行搜索,发现相关文献比较多,2017年有两位学者对文献进行综述。胡雷芳分别对跨境电商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三方面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简要梳理、归纳和评述,指出目前研究未能以高校为核心、从全局的视角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模型并深入剖析模型内部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2]胡 娟从校企合作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多名学者强调高校应和企业本着互惠互利或共赢原则进行合作,同时指出基于真实企业、真实项目的跨境电子商务校企合作值得推广。[3]笔者将搜索到的文献分为两类,一类是仅仅提出了校企合作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的设想,并没有实施真正的校企合作,另一类则是立足于实际的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项目。本文聚焦于创业实践,因此仅选取文中记载与企业有实际合作创业项目的文献进行梳理并分析。
1.专业趋向
根据2015年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跨境电商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一个方向,2019年跨境电商专业被教育部正式纳入新增专业,2020年才开始实施,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市场上没有跨境电商专业的毕业生。跨境电商岗位要求具有国际商务、电子商务、英语和国际物流等综合知识、素质和复合型技能,而以上单一专业无法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因此,在2019年之前,很多学校选择对专业进行重组整合开设创业班,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专门开了跨境电商创业班或实验班,有些学校如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和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等则创办跨境电商学院。
笔者在对开展校企合作跨境电商创业实践的23所院校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中有9个学校涉及的是应用英语或商务英语专业,占39%;有4个是国际贸易专业,4个是电子商务专业,各占17%,还有6个学校选择跨专业组建跨境电子商务创业班,占26%。由此可见,学校倾向于在经管商科类专业开设跨境电商方向,同时由于跨境电商对外语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多数高校选择在商务英语专业中开展跨境电商创业项目。
2. 地域趋向
2018年亚马逊官方《全球开店中国出口电商城市发展趋势报告》指出中国卖家跨境出口态势呈现区域性差异,拥有成熟外贸基础的珠三角地区城市在“基础竞争力” 与 “结构竞争力” 维度拥有领先优势,表明珠三角地区卖家集中度均衡、卖家数量众多、卖家品类以及目标市场多元。长三角地区的卖家普遍具备领先的品牌塑造意识,再加上作为港口城市的优势地理位置,该地区卖家跨境出口增速较快。以江浙沪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城市在 “潜力竞争力” 与 “活力竞争力” 维度表现良好,长三角地区产业环境日趋完善。[4]
笔者所分析的23所学校其归属地域与亚马逊官方报告基本一致,多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其中7所位于浙江杭州、宁波和义乌;4所位于江苏南京、常州、无锡和连云港;4所位于广东广州和中山;3所位于湖北武汉,还有其他的分别位于湖南长沙,河北石家庄、山东青岛和河南济源等地。从学校的地理位置不难发现领先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电商发展环境有利于校企合作跨境电商创业顺利进行。
3. 平台选择
目前最常用的跨境电商平台有B2B系列的阿里巴巴和敦煌网,B2C的速卖通、亚马逊、 EBay和WISH。薛凡在一项调查中发现,75%的创业大学生使用速卖通,11% 用 EBay,6%用亚马逊,8%用其他平台。[5]笔者所分析的23所学校中有15所学校首选阿里巴巴和速卖通,尤其是浙江和江苏的学校,而广东的学校则倾向于敦煌网,8所学校是在前三种之外再增加亚马逊、EBay 和WISH,有1所学校还选择东南亚地区最大的Lazada平台以及针对俄罗斯与独立国家联合体市场Joom移动端平台。
由于平台的入驻限制,阿里巴巴、速卖通和敦煌网不能由个人注册,只能企业注册,而亚马逊、 EBay和WISH则企业和个人均可注册,因此学校在选取平台时会根据按照平台特点、合作企业的业务范围以及学生的创业需求进行取舍。
虽然各校在合作企业的选择、平台的使用、创新创业人次培养的切入点以及各做路径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遵循一个理念,即从输入跨境电商技能,进行技能训练到运用技能产生效益。
1. 校企共建课程体系,输入跨境电商技能
跨境电商的实操能力极其重要,然而大部分高校跨境电商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操技能匮乏,在学生创业过程中,校内教师难以做到有效指导。因此,校企共同打造实操性强的课程,通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向学生输入跨境电商技能以及创业思维是最普遍的做法。
这种共建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嵌入法,也就是在已有的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中增加创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内容以跨境电商平台自主创业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展开,由企业派员工授课。这种对人才培养方案改动小,操作上相对便利。
另一种是构建法,即按照创业平台和企业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构建一门全新的实践课程。如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三级联动”模式健全创新创业体系,将语言技能和跨境电商平台运营技术融为一体的专业模块课程,以创新创业选修课、创新创业俱乐部和创新创业基金为抓手,完善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团队建设及资金支持;[6]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通过“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三级递进的培训模式,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能力训练为轴心, 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参考的工学结合模块化、进阶式、组合型实践课程体系[7]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构建前后衔接、层层递进“一三三”(一目标、三能力、三模块)课程体系。[8]
2.多渠道操练技能,辅助创业
(1)借助实战平台,以竞赛为抓手
在实践平台的使用方面,南京世格软件有限公司的平台使用频率比较高,较多学校采用OCALE跨境电商创业实战平台和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操作平台;浙江省的学校则倾向于通过浙江省职业院校“挑战杯”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浙江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训练学生团队的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技能,为提高创业成功率做准备。
(2)建立“厂中校”,将学生送出去
“厂中校”的建立一般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将学生派往跨境电商企业进行顶岗实训或实习,与员工承担着相同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在真实的项目环境和流程全面学习跨境电商技能;另一种是将跨境电商工作室建立在企业,由企业方讲授阿里巴巴平台的使用,并将部分账号分给学生团队,学生主要负责回复询盘和业务洽谈等基本业务;
(3)建立“校中厂”,把企业请进来
不管是以“校中厂”“订单班”“冠名班”“工作室”“实训基地”“代运营”还是“众创空间”为名进行校企合作,本文将凡是由企业提供跨境电商平台、产品、品牌和培训,学校提供生源、场地和配套设施设备,把企业的某些生产或服务环节引入校园的合作模式统一称为“校中厂”。在23所校企合作创业的学校中,多数采用这种入驻学校的方式,即账号、培训、货源以及物流均由企业提供,学生团队在校内基地上班,在企业和校内教师的双指导下,进行平台上各自店铺的日常运营,销售产品所得的利润与企业平分。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学生不走出校门,学校对在校生的掌控度增加了,也就减少了学校的管理压力,也便于教师随时指导,能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于学生而言,创业初期没有资金压力,个人承担风险最少。对企业而言,也是最节约资金,最容易操作的一种方式。
3.校企扶持创业,实现技能输出
(1)前期校企扶持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创办三家实体制公司,学生以团队形式进入实体企业、设立部门、建立财务、自负盈亏,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业指导。[9]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校在企合作初期,企业扶持创业学生零费用创业6-12个月,学生代理店铺成单后,企业提供货源和物流支持,解决了学生创业初期面临的资金障碍等问题。[10]广东理工建立跨境电商双创工作室,学生创业团队依托工作室,在创业导师指导下通过市场调研,自主联系产品供应商,独立完成产品拍摄、文案设计、产品上架、订单处理、客户服务等业务流程,待运营规范后脱离工作室创立跨境电商企业;[11]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依托企业进行创业期实践,创业期结束后学生可以选择申请创业,注册公司; 也可以继续免费借用企业账号继续经营店铺。[12]
(2) 学生注册公司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在校生实名注册公司已经高达20家,在跨境电商速卖平台上正式开店经营的网店达100多家。[13]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学生作为法定代表人,注册成立外贸公司,借助阿里巴巴旗下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一达通”平台进行跨境电商创业;[14]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分别成立了国际贸易公司,在平台上注册开店,并成立了采购部、运营部、技术部等部门,各部门职责明确、通力合作。[15]
任何一种形式的创业,都会存在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23所实施跨境电商创业项目的学校中极少提到后续创业状况,仅有1所提到6个创业团队全部以亏损结束创业,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不参与利益分配,后期抽身而出。[16]
1.企业的合作动力不足
一方面,中小企业比较关注短期利益,当学生的创业项目达不到企业的预期目标时,企业便会终止合作。另一方面,合作的企业大部分通过协议方式,以培训师身份参与创业项目,免费提供了前期的培训便完成了合同约定内容,没有动力也没有义务进行后期跟踪和协助店铺的经营。企业的投资与付出得不到回报、经济利益受损,一味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难免出现“校热企冷”的局面,导致校企合作演变成“协议”式合作、冠名式友情赞助。[17]
2. 学生积极性不高
学生在使用企业账号操作,不参与利润分配,只获取佣金时,收益度会降低其参与积极性。另外,从选品到物流等系列流程都由企业负责,这看似省事,但实际上影响了学生自主性,制约学生的发展空间,难以提高投入度。而当学生以团队为主体开立账户自负盈亏时,其金融渠道相对狭窄,运营能力不足,团队管理能力欠缺,一旦投资量大或亏损大时,团队内部会出现巨大分歧,创业可能会暂停或以失败告终。
3.学校保障机制不健全
很多学校在鼓励学生创业方面建立了激励和保障措施,如学分置换,提供创业场所和减免费用等。但针对教师指导创业的保障机制不健全。跨境电商平台规则变化很快,市场瞬息万变,学校创业导师普遍缺乏实际创业经历,平台实战经验不足,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提升和市场跟踪,即便如此,也有可能面临创业失败,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还可能耽误最重要的职称评聘,长久以往,势必影响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简言之,影响跨境电商创业项目成效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和学生团队的利益,如果企业和学生无法从创业项目获取利润的话,结果就是一拍两散,创业项目以失败告终。因此不管校企双方通过何种路径合作开展跨境电商创业项目,都必须先厘清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促进校企合作长效发展。
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在其出版的著作《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一书中描述了利益相关者的经典定义: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18]
美国经济学家马科思·克拉克逊提出两种确定利益相关者的方法,一是根据相关群体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承担的风险种类 ,可以将利益相关者分为自愿利益相关者和非自愿利益相关者;二是根据相关者群体与企业联系的紧密性 ,将利益相关者分为首要的利益相关者和次要的利益相关者。[19]
国内研究者乜晓燕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即高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第二类校外部力量相关者,即政府和社会组织等。[20]
在校企合作跨境电商创业方面,企业和学生团队是创业主体,学校、教师、政府和其他是辅助力量。按照马科思·克拉克逊的分类方法,学校、教师、学生创业团队和企业是首要的利益相关者,学校和企业之间签订协议,则成为自愿利益相关者。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实际的创业活动中参与度比较低,属于次要利益相关者,非自愿利益相关者。
学校能提供实训场地、小型创业办公室和学生团队,但缺产品、技术和师资,合作优势不明显。学校的利益诉求在于借助企业产品和技术资源,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学生创业成功,扩大学校的办学成果和知名度。专业教师的利益诉求为借助合作项目,积累实战经验,提高实操技能,向双师队伍迈进,同时依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而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团队的利益诉求是在学校和企业的帮助下,提高跨境电商运营能力和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实现创业梦想。
跨境电商创业合作企业方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具备跨境电商独立运营能力的生产企业。这些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企业没有能力、精力和财力组建一支专为本企业服务的跨境电商运营团队,另一方面,由于跨境电商人员流动大,创业门槛低,很多企业培养出的人才辞职自立门户,因此企业也没有必要去专门培养一支团队。这些企业的利益诉求为销售产品,即企业负责提供产品,学生团队销售,双方按比例利润分成。另一种是跨境电商平台或孵化公司,在学生团队和生产企业之间搭建桥梁,通过提高平台入驻率或输出运营技术,促成产品销售从而获取佣金,同时在合作过程中以低成本使用人才并进行人才储备,从而降低招聘和培训成本。
在校企合作跨境电商创业项目中,学校需明白企业是以经济利益为根本取向的,不能让企业放弃其利润最大化的诉求而义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而学生创业团队希望创业能够比就业带来更多的财富和经验。企业和学生的利益诉求满足了,意味着创业成功了,那么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知名度”自然就提高了,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达到了,利益诉求也就满足了;而对于教师,辅助创业成功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实操能力得到最全面验证的过程,双师素质顺势提高,未来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因此,为了保障多方的利益,学校需从顶层设计上关注相关利益,建立向企业和学生创业团队利益倾斜的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跨境电商创业是新时代实现创业教育发展的动力需求,也是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途径。学校需以多赢为目标,在政府政策要求和发展导向范围内,制定有益于企业发展目标和运营需求,有益于学生创业顺利开展的保障措施,以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待合作,促进跨境电商创新创业项目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