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聚
(菏泽学院图书馆,山东 菏泽 274015)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简称文旅融合。在政策层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并不是最近几年提出来的。国家旅游局1993年《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意见》和2009年《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分别提及了“以旅促文”和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1],但由于当时文化和旅游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发展。2018年,国务院将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诗和远方”终于结合在了一起,自此吹响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有力号角。
全国各地各级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机构,在“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总体思路指导下,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大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与本地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在实践中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打造出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名片,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较典型的如中国国家图书馆2019年携百余所图书馆推出文创“品牌发展计划”,打造文创 IP;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成为游客的“打卡胜地”,2018年接待游客近280万人次[2]。积极打造和充分利用文化旅游平台,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是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努力的方向。
近三年的实践证明,文旅融合促进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历史文化,满足了人们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高校图书馆虽然不是专职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但同样也负有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和功能,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推广的重要阵地,在当前建设文化强国、文旅融合、校地融合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必须有所作为。高校图书馆应该与时俱进,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抓住文旅融合的契机,依托文化旅游平台,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服务优势,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去。也只有积极广泛参与社会文化服务,高校图书馆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融入社会,提高社会影响力,获得社会的认可,才能充分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发挥其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3]。当前,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普遍较少,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也远远不够。尽管有些高校图书馆已经做了一些社会文化服务工作,如在每年读书节期间开展一些社会文化宣传推广活动、为部分校外读者办理借阅证、有条件地向社区开放等,但大都是浅尝辄止,流于形式。高校图书馆普遍未能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服务优势,积极主动、广泛深入地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去,未能根据文旅融合的新要求改进自身工作,更没有形成常态化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机制,社会文化服务职能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要开展好文旅融合条件下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必须与相关文旅机构开展多方合作。当前,由于日常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较少和没有充分认识到文旅融合对于文化服务的重要指导意义等原因,高校图书馆还普遍没有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旅行社、景区、企业等开展相关的合作。笔者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将图书馆文化宣传推广活动纳入旅游的相关项目还比较少,尽管存在一些研学旅游项目,但其中许多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重游轻学的问题,且知识传授的严谨性和活动效果都与图书馆专业的文化宣传推广活动相差甚远。同时,高校图书馆现有的文化宣传推广活动大都没有走出校门,不仅服务对象的范围和数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在开展关于历史名胜等主题文化活动时的实际效果也难以企及实地探访。究其原因,是高校图书馆没有与相关的文旅机构开展深入的合作,没有利用好文化旅游这个文化宣传推广的大好平台。
每一所高校图书馆都是一座知识和文化的宝库,文献资源丰富是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但大多高校图书馆对馆藏文献资源的整合程度不高,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文献数据库。如果不对这些海量的文献资源做进一步细分与整合,图书馆在面对越来越多的主题文化宣传推广活动时,就会大大降低活动前期准备的效率与后期开展的效果,也不利于开展相关特色历史文化研究。特色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文献资源中的瑰宝,对于外来访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下大力气对馆藏特色文献资源进行细致地分类与整合,加快建设特色文献实体馆藏和数字馆藏,进一步突出特色,强化特色,并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关服务。
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活动,首先面临着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专业的文旅宣传推广活动涉及到大规模的活动方案设计与运营,与图书馆日常的阅读推广和文化宣传活动具有一定的差别,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也不尽相同。因此,大部分图书馆员对这项工作经验不足,技能有所欠缺,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指导,才能较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其次,高校图书馆还存在着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高校图书馆一般没有独立的人事权,不能直接调配或引进工作开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必须要向所属学校人事部门申请,经学校有关领导批准后,才能够调配或引进,引进过程中往往还会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最终引进来,或者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引进来,这就会使高校图书馆相关工作的开展受到较大影响。
1.树立大服务理念
要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必须树立大服务理念。高校图书馆既是高校的,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的。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服务好高校师生,同时也要积极服务社会大众。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和较为成熟的服务体系,并且高校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购置教学科研所需要的新的文献资源,更新服务设备设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如果仅限于高校自身,或者较少参与社会服务,那将是极大的资源浪费,也不符合资源共享的时代精神和相关的政策要求。因此,在当今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必须解放思想,树立大服务理念,不断拓展服务范围,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2.树立大合作理念
要做好文旅融合条件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还必须树立大合作理念。所谓大合作,就是广泛合作、多元合作、跨界合作,通过大合作,相互合作的单位在技术、资源和管理服务等方面可以互通有无,互相支持,互相促进。根据文旅服务工作的需要,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还要与旅行社、景点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只有牢固树立并认真践行大合作的理念,充分开展合作,图书馆工作才能不断获得新思路,取得新进展,开拓新局面。笔者所在的菏泽学院是一所地方普通高校,近年来非常重视与地方的合作,不断加大校地、校企合作的力度,学校图书馆也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学校合作发展处的引领下,逐步与菏泽的文化和旅游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共谋发展。
3.树立人文关怀理念
人文关怀体现在尊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满足人的个性化物质和精神需求等诸多方面,重视人文关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服务宗旨的高校图书馆,必须树立和践行人文关怀理念。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服务设施配置、管理制度制定和服务内容、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尽量满足各种类型读者的合理需求。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就应该充分考虑读者或访客各种可能的合理需求,做好准备或预案,比如建设一些休闲服务设施,提供免费的开水,准备一些应急用的纸巾、口罩、药品、雨具等,体现人文关怀。菏泽学院图书馆内目前设有两台公共饮水机,开设了“牡丹书屋·咖啡吧”和职工乒乓球室两处休闲设施,深受读者和访客的欢迎。
1.与公共文化机构合作,资源共建,服务共享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在文旅融合的实践中已经走在了前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应该与它们开展深入合作,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资源共建,服务共享,使各自的资源都能够得到更充分利用,读者和社会公众能够获得更好的服务。以菏泽学院图书馆为例,菏泽学院图书馆在2015年年底与菏泽市图书馆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共享资源和服务,开展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资源共建,互赠出版物,合作举办各类学术和文化活动等[4]。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寻求与相关文化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扩展服务范围,让高校图书馆优质的资源和服务惠及更加广泛的社会群体。
2.与旅行社合作,将高校图书馆纳入旅游路线
通过旅行社随团旅游是国内大多数民众出游的主要方式,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与旅行社合作,将高校图书馆纳入旅游路线。这样,就可以将游客请进来,让他们亲临校园,实地感受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体验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参与图书馆的文化宣传推广活动。纳入了旅游路线,高校图书馆就可以考虑建立一种长久有效的活动开展机制,针对不同文化需求的游客团体,联合校内各学院导师和学生定期开展关于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不同主题的文化推广活动,努力打造高校图书馆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不断增强高校图书馆自身的文化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
3.与景区合作,建设景区文化分馆
建设景区文化分馆,可以将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延伸到景区[5]。通过景区分馆建设和相应的文化宣传和推广服务,让游客不仅能够饱览景区美好的自然景观,而且更能感受景区浓郁的文化气息。以菏泽为例,菏泽虽然没有名山大川,但历史文化厚重,也有不少享誉国内外的景点,如曹州牡丹园、郓城水浒好汉城、鄄城孙膑旅游城等,图书馆可以选择部分景点与之合作建设特色文化分馆。如可以在曹州牡丹园景区与其联合建设牡丹文化分馆,全面展示牡丹发展的历史与牡丹文化;与郓城水浒好汉城合作共建水浒文化分馆,全方位展示景区有关水浒的历史和文化等。
1.建设特色专题数据库,为学术研究和游客提供信息服务
建设特色文献数据库。为了支持特色历史文化研究,方便特色历史文化宣传,高校图书馆要加强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针对不同的文化主题,建设系列特色文献数据库。以菏泽学院图书馆为例,图书馆目前设有菏泽地方文献借阅室,主要收藏了与菏泽地方历史文化相关的纸质图书、报刊等,目前还没有做进一步分类整合,也没有进行数字化加工。下一步,图书馆应通过与数据库商家合作,把馆内关于地方文献的纸质书刊进行数字化加工,并与从现有数字馆藏中提取的地方特色文献资源整合,按照牡丹、水浒、戏曲等专题分类,建设菏泽特色文献数据库,为专家学者开展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支持。
建设地方旅游数据库。数据库的建设可以遵循如下思路:首先,数据库要尽量涵盖属地的所有旅游景点。可以通过文字、图片或多媒体的方式对各个景点的现状和历史文化进行详细的介绍,让访问者能够对所要参访的景点有全面的了解。如果景点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可以直接链接上该景点的网站。其次,要与特色文献数据库链接互通。让访客了解景点信息的同时,通过点击相应的链接,能够直接访问关于该景点的学术研究成果,方便他们对该景点的历史文化做进一步的了解。再次,要做好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数据库负责人要经常关注景点动态,加强与景点管理人员的联系,根据景点的实际变化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在旅游资源数据库建设方面,四川师范大学建设的“四川省旅游资源特色数据库”[6]就是很好的示范。菏泽学院图书馆在今后的资源建设中,应集中力量推动“菏泽旅游数据库”的建设,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服务。
2.成立特色历史文化研究院所,加强特色历史文化研究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本地本校人才和资源优势,聘请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相关专家学者,成立特色历史文化研究院所。这是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丰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推进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措施。菏泽学院非常重视地方历史文化研究。2017年7月,菏泽学院设立水浒文化研究院;2020年7月,菏泽学院与菏泽市联合成立黄河研究院。运用同样的思路,图书馆可以根据菏泽的历史文化特色,建立牡丹文化研究所、菏泽戏曲研究所、菏泽民间艺术研究所等,把菏泽的特色历史文化研究不断推向深入,进一步提高菏泽特色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水平,实现研究成果与文化旅游、文化产品相结合,丰富菏泽的文化旅游资源,助力打造菏泽响亮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7]。
3.建设特色历史文化展览场馆,加强特色历史文化宣传
高校图书馆一般都有独立的、较为宽裕的馆舍空间,充分利用这些馆舍空间进行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展示,不仅能使图书馆更具特色,增强文化氛围和育人功能,同时也能增强图书馆的文化宣传推广功能。菏泽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截至目前,已在图书馆内建成菏泽历史文化长廊、一都四乡长廊、谢孔宾书画艺术馆、中国教师教育博物馆、校史馆等馆所。为了更好地服务参访人员,图书馆专门培训了两名馆员作为专职讲解员。图书馆的这些特色历史文化展览馆,充分展示了菏泽的历史文化特色,已然成了菏泽学院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仅时刻熏陶着菏泽学院师生,让身在菏泽学院的人更加了解菏泽,热爱菏泽,同时也是外来访客参观游览的指定项目,大大增强了菏泽地方历史文化的宣传功能。
高质量的服务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支撑。高校图书馆虽然有着高质量的馆员队伍,但他们开展文旅宣传推广服务并不专业。一般来说,从事文旅服务的专业人员要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标准的普通话和英语口语能力[8],具备演讲素质和现场应变能力,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等等。高校图书馆要高质量地开展这项工作,就必须加强相关人力资源建设,不断培养和引进文旅服务专业人才,组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队伍。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图书馆人才培训体系,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对图书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馆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充分开发内部潜能;另一方面,还要及时向学校申请相关专业人才的招聘,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入外部人才。
常态化的服务离不开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专职的服务机构来保障。当前,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从活动策划到活动结束都需要一系列细致的评价标准,组织者要从每一次活动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盲目进行。因此,亟需建立一套关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管理制度,以便对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各方面、各环节做出科学的评价。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参考公共文化服务部门相关制度,并且要紧密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确保制度科学有效、切实可行,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设立专职的部门是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有力保障。设立专职机构,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确保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有计划地持续开展。暂时不具备条件的高校图书馆,也应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纳入读者服务工作的范围, 交由图书馆指定部室承担,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考核。
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开拓创新,顺势而为,积极参与到更加广泛的社会服务中来。要进一步开创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新局面,不仅需要图书馆界同仁继续进行深入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需要政府部门在校地、校企合作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建立起校地、校企合作共赢的新机制,为高校图书馆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