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莉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公共基础部,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开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优秀文化”的教学活动,是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工作思路的全面革新,能够丰富高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对于高职院校课堂组织形式的优化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仍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为此,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语文教师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相关传统文化因素,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提升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鼓励教师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形式,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深入掌握语文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经过历史长河洗礼而历久弥新的精神文化。[1]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教育界的共识,也是社会各界的希望。
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丰富语文教学内容。首先,可以有效地深化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高职院校语文课堂作为院校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内容的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其次,可以精准对接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的有效衔接,能够进一步延伸与拓展高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知识,逐步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兴趣。最后,有助于丰富与完善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借助互联网技术充分了解与语文课程内容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丰富自身知识储备。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密切关系。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可以深化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教材中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有助于详细阐述相关知识的背景与发展,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深入学习语文课本知识。其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仅包含历史文化知识,还包含经过历史冲刷而沉淀下来的文化精粹,其中的观点及准则对于学生正确人生观念的确立具有重要作用,[2]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关键意义。最后,还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与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5000多年的文化传承,进一步推动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增强及文化自信的培养。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高职院校语文课堂建设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首先,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丰富了高职院校语文教育资源。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打破原有的教材框架,进一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提升学习效率。其次,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创新了语文教学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形式为高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促进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创新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还有助于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理念的优化。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在课前准备及备课过程中,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充分挖掘,[3]深化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革新教学观念,推动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高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存在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的欠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发运用不完善等问题,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材内容相结合,其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师教学以灌输式教学法为主。高职院校教师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及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填鸭式”教学法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直线下降。其次,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过于生硬。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仅限于课前导入环节,教师以故事讲授的形式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简单介绍,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对于相关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不足。最后,教学内容选择偏差。[4]部分语文教师虽然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但其所选择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并不流畅,不仅不利于学生对语文教材知识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对于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部分高职院校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未得到有效更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部分语文教师仍然存在一定的“唯分数论”倾向,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并不全面,阻碍了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其次,部分高职院校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不能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不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最后,部分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有限。这导致教师在备课及教学过程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查阅、运用存在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致使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佳,给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造成一定阻碍。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和运用程度对于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部分高职院校对于现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运用不充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语文教师仅对相关优秀传统文化资料进行照本宣科式地朗读或者运用视频形式进行播放,[5]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并未进行有效结合。其次,部分高职院校对于现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整理不完善。高职院校对于现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存档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和规律性,影响教师对相关教学资源的查阅,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校园文化建设事关人才培养,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建设不足会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产生负面影响。首先,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沉闷。部分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不完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借助相关教学设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导致学生没有进入具体的情境,代入感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有限,阻碍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其次,课堂氛围建设忽视传统文化因素。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忽略了传统文化因素,教师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漠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对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最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建设流于形式。高职院校教师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活动的组织次数较少,且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运用有限,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娱乐性较强,导致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活动的开展存在形式化倾向,影响了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建设及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
新时代,要想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从教育入手,引导各个年龄阶段的群众深入认识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针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可设计以下路径:
首先,运用情景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对教学环境进行布置与完善,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背景进行介绍,[6]深化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结构的了解。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运用故事讲授法的形式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介绍,在提升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了解程度的同时推动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其次,运用讨论教学法开展教学。通过此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就学习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观点进行交流与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及语文知识的理解。最后,通过经典诵读的形式开展教学。教师可以组织朗诵活动,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使其自觉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首先,完善教师队伍培训机制。高职院校要在教师工作安排合理的前提下,保证教师拥有参与培训或进修的机会。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增加语文教师队伍人数来减轻教师的压力,为教师备课及参与培训提供充足的时间,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丰富及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保障,不断深化教师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理解。其次,更新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帮助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资源进一步开阔语文教师的视野,帮助教师了解同类型院校语文教师的授课过程,进一步认识与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加强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掌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内教学研讨及聘请相关教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提升语文教师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织运用能力,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首先,对院校现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梳理。在高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组织专门人员对于其实际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总结与规划,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于院校现有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登记与存档,为教师和学生资料的查询提供便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进一步加强与同类院校及社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7]通过交流与合作,加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为院校“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优秀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资源保障。最后,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教育资源运用方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运用方式,弥补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首先,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高职院校教师可以设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境,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堂学习的代入感,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的提升。其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因素。除了校园文化教学设施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校园板报、文化长廊、宣传栏等形式宣传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提升师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深化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8]
新时代,要想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重视教育的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发挥语文教学的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提升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使其自觉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