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剑飞 周 莉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视觉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近年来,电子竞技(以下简称电竞)已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随着电竞产业的快速发展,电竞教育应运而生。自内蒙古锡林郭勒学院开设国内首个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以来,已有20多所高校先后开设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然而,作为蓬勃发展的的新兴产业,电竞产业缺乏体系化的经验总结,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标准,这直接导致电竞相关专业教学标准的缺失,课程体系建设也在探索中前行。目前国内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中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如何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提出的“赛事+项目模块化”的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不同于传统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而是以电竞行业、职业所需的知识、技术与技能为中心构建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从而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实现校企双元育人。
2016年,教育部公布电子竞技运动和管理专业为新增专业;2017年,就有超过20所大学开设电子竞技相关专业。2018年电子竞技成为雅加达亚运会的演出项目;2019年4月,国家人社部发布公告,电子竞技运营师和电子竞技员列为新职业;2020年电子竞技成为杭州亚运会的正式项目。现在,我国共有24所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电子竞技专业,如表1所示。其中17所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名称为统一的“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电子竞技运营与管理相关人才,也少量培养电子竞技运动员。而7所本科学校的专业名称具有多样性,主要培养电竞主持及解说、运营与管理等人才。
表1 国内高校开设电子竞技专业的相关情况
目前,我国电竞产业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比赛赛事为核心的电竞赛事产业链,另一部分是与赛事关联的泛电竞产业。电竞赛事产业链以电竞赛事为核心,主要连接内容授权、赛事执行、内容制作、内容传播、内容输出5大模块。泛电竞产业范围很广,主要是电竞联盟体系搭建、电竞地产、电竞教育、电竞与影视娱乐的融合、周边衍生品等相关产业。笔者采用职业方向—就业岗位对标归类方法,通过对芒果互娱等8家电竞企业实地调研,将企业对电竞人才的需求主要归纳为电竞技术类、裁判类、赛事活动类、体育医疗类、视频类、电竞媒体等方向。8家电竞企业现有人才基数共计1596人,人才需求数量共计247人,占比16%。其中,赛事组织、管理、运营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较大,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电竞企业人才需求情况
笔者通过网络搜索、电话咨询、实地交流等多种方式,对照研究了国内部分已开设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大多是按照传统学科本位的教学方式,以课程为单元构建课程体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设有“电竞竞赛组织与裁判”“数据调查与分析”“电竞VI设计”等相关课程,笔者将其中的12门课程提交给电竞企业,请电竞企业对其重要性和满意度进行评价。
相关评价结果显示:一是企业对“电竞竞赛组织与裁判”等12门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评价都比较高,平均达到4分以上,且满意度平均值为86%,可见相关课程知识与技能很重要,且基本达到企业的满意度。二是课程排在前5名的基本为专业核心课程,这5方面的知识技能是企业检验电竞专业人才的重要依据。三是“电竞竞赛组织与裁判”这门课程的满意度只有68%,满意度较低,可见其相关知识技能与企业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电竞企业对电竞专业相关课程的评价情况
综上所述,目前基于传统学科本位构建的课程体系已难以满足电竞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笔者所在的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其“前台后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以电子竞技行业、企业工作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与芒果互娱金鹰电竞共建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将媒体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打通,从人才源头抓起,借助湖南卫视平台优势,形成电视、电竞、教育的跨界融合,通过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电竞品牌赛事,探索院台融合专业共建的特色办学模式。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构建“赛事+项目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以下思路:
从电子竞技产业整体生态结构来看,电子竞技赛事是电竞产业核心的表现形式。电竞赛事有力推动电竞生态与商业化发展,并成为联系电竞游戏产品和普通用户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电竞赛事五花八门,承办电竞赛事的机构五花八门,在以赛事为核心的电竞产业中也就难以确立行业标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有必要对电竞赛事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类,这一分类将为人才培养提供指向性目标,从而为后续的专业设置提供参考。例如,有些赛事是纯竞技类,而有些赛事主打游戏或者周边产品营销。又如,有的赛事是游戏研发商自身举办,有的赛事纯粹是研发运营商之外的第三方举办。不同类型的赛事,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及能力素质要求肯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就为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在未来的细分提供了可能,如营销类赛事将导致不少院校开设电子竞技解说专业。赛事类型影响到专业设置,也会传导至课程设置。不同的类型赛事,不同的人才需求,不同的专业设置,必然导致不同的课程设置。
为便于人才培养,做好课程设置,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电竞赛事,按赛前、赛中、赛后分为3大项目。本着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在当前电竞行业缺乏职业标准的情形下,高职院校可以采用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的方式,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专业人才转化为职场职员所需要的能力,以职业能力为牵引,导出课程组合模块。当然,根据课程任务点、知识点、技能点或某一类操作形成的独立模块,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组合、更换、删减或更新。
为此,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将3大赛事项目划分为9个专业课程模块。赛前项目为电竞文化、赛事策划、宣传发动。其中电竞文化项目分为产业概论、行业前沿、电竞生态等子模块,赛事策划项目分为市场调查、赛事创意、策划文案、招商、预算等子模块,宣传发动项目分为电竞VI、海报制作、短视频制作等子模块。赛中项目为赛事环境、赛事运营、赛事直播项目。其中赛事环境项目分为电竞场馆软硬件搭建、舞美设计、网络调试等子模块,赛事运营项目分为赛事现场导演、场馆安全等子模块,赛事直播项目分为赛事直播、画面导播、录播回看、比赛画面导播等子模块。赛后项目为数据分析、赛事商务、电竞衍生领域。其中数据分析项目分为选手比赛数据值、赛事行业结论趋势分析报告等子模块,赛事商务项目分为赛事活动商业化开发、签约选手商业化开发等子模块,电竞衍生领域项目分为赛事IP衍生产品开发、赛事生态战略规划、联盟生态建设、扩充发展等子模块。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适应产业行业的需求,但是,这种适应并不是对产业行业一味地迎合,而应该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按照教学要求,确保所培育的人才思想品德高尚、职业技能过硬。当前,社会上对电竞产业发展存在一些偏差性认知,结合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教学要求,加强电子竞技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为今后电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教师承担着为电竞行业培养人才的具体任务,而任何一个新产业、新行业、新职业的兴起,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会遭遇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目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大部分来自其他专业教师的转岗与转型。这种状况在其他院校也普遍存在。按照“赛事+项目模块化”设计电竞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将教师推送至赛事之中,在赛事中磨炼教师的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能力。尤其是在师资力量短缺的情况下,面对“一课多师、一师多课”的情况,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造与建设的任务也就更重。值得注意的是,电竞作为新兴产业,之所以还没有确立行业标准,就在于这一产业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前文探究的电竞企业人才需求、电竞企业对课程体系的评价也会相应地出现新变化。这种动态变化,要求电竞专业的课程设置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状态,能够及时有效地吸纳人才规格、能力素养的新要求,使得人才需求与课程设置之间处于一种均衡的态势。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以“赛事+项目模块化”为载体构建课程体系,将校企合作方式贯穿到课堂教学、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教学等各环节中,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不断探索共建、共育、共享的人才联合培养新模式,以实现培育高技能高素养的电子竞技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