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
随着脑卒中病情的进展,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构音障碍,即患者发音器官神经肌肉出现病变,使发音器官构造出现异常,引起发音、发声等出现异常。构音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构音不清、发音不准、发声困难等,给患者的生活、社会交流均产生严重影响[1]。相关临床资料表明[2,3],在脑卒中伴构音障碍治疗中,配合早期康复性护理,对促使患者康复具积极作用。本文探究了在脑卒中伴构音障碍中早期康复性护理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本院于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伴构音障碍患者开展研究,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期间凌源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 例脑卒中伴构音障碍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3 例,年龄60~72 岁,平均年龄(66.54±5.66)岁,脑出血21 例,脑梗死14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12 例,年龄61~73 岁,平均年龄(67.01±6.21)岁,脑出血20 例,脑梗死1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本次研究。诊断标准: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参照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中通过脑出血、脑梗死确诊[4]。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者;智力正常者;语言流利者;阅读及书写能力正常者。排除标准:不配合训练者;合并严重的心、肾等疾病者;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将患者按照昏迷状态开展常规护理,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血压、体温、脉搏、瞳孔、意识等进行观察,定时为其翻身,预防压疮,做好注意事项讲解,如出现病情变化情况,立即进行抢救。当患者处于恢复期时,按瘫痪护理进行,即强化心理、饮食、排便等护理,吞咽患者给予饮良指导,喂食时要慢,预防呛入气管,促进运动功能恢复。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性护理,方法如下[5,6]:①心理护理:脑卒中病情较急,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同时还会伴有多种神经功能障碍,当患者出现发音困难时,交流能力受限,易使其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而在脑卒中伴构音障碍康复护理中,有效的沟通、良好的护患关系、家属积极配合措施、科学的健康教育、舒适的治疗环境,均可以改变患者不良心态,提高治疗信心与治疗配合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康复。②呼吸训练护理:早期对患者开展呼吸训练,指导患者延长呼气时间,指导f、s 音调,在呼气时间处于10 s 时,指导呼出的气流实现由强到弱或是由弱到强,同时指导患者做一长、一短的节奏控制训练,以此来实现改善患者呼吸的目的。③发音器官指导训练;人体是通过感觉冲动的传入,增强神经元的兴奋性来实现发音的,故在护理中,开展下颌运动,同时配合指导唇角外展与唇闭合训练,让患者做舌抬高、舌伸出及两者交替运动,指导软腭抬高运动。④发音与辨音训练:先指导患者发元音训练,之后训练发铺音,待患者熟练掌握后,再加元音形式训练,最后再过渡简单的词组训练。⑤错误发音训练纠正:用吹哨子、蜡烛、喇叭等方式,指导患者气流控制,用打吹欠的方式,诱导发音,并开展咀嚼训练。让患者将手放于桌面上,进行向上或是向下推,并在用力的同时发啊的音,以上来促进声门的闭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构音障碍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①构音障碍改善情况应用Frenchay 量表进行评价[7],正向评分,分值为100 分,分数越高患者构音障碍改善情况越好。②生活质量应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量表评价,包括:身体功能、社会功能、躯体角色、情绪角色、身体疼痛、心理健康、活力、总体健康等8 个项目,总分0~100 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③根据本院自制的量表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操作技术、病房管理等4 个项目,每项分值为10 分,满分3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构音障碍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renchay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renchay 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构音障碍改善情况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构音障碍改善情况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身体功能、社会功能、躯体角色、情绪角色、身体疼痛、心理健康、活力、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操作技术、病房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脑卒中属于脑血管意外症状,也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进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引发肢麻、头晕、头痛等症状。脑卒中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较多,其中以脑内动脉出现闭塞、破裂,引起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所致。脑卒中发病较突然,病情进展快,随着病情的持续,易增加多种并发症,其中构音障碍属于最常见的一种。多数脑卒中患者因呼吸功能较差,无法保持呼气,且声带震动较差,易伴随口鼻呼吸不分、胸部与腹部肌肉协调运动失衡等,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8]。
在治疗脑卒中伴构音障碍中,常规护理针对性不强,在部分护理中干预性不强,故护理局限性较大。因此,在脑卒中伴构音障碍治疗中,配合早期康复性护理非常关键[9]。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renchay 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身体功能、社会功能、躯体角色、情绪角色、身体疼痛、心理健康、活力、总体健康、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操作技术、病房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病情较重,救治成功后,会留下不同程度地神经功能障碍,如知觉、语言等,而构音障碍属于脑卒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为脑卒中伴构音障碍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性护理,通过心理护理指导,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与治疗配合度,提高康复进程;在呼吸训练中,加强呼出气控制,帮助患者有效控制发音;在发音器官训练时,用感觉冲动、下颌运动等刺激,增强患者发音器官活动性;开展元音、辅音交替训练,有助于患者掌握正确的发音概念,纠正错音的分辨,有助于患者正确把握发音,促进声门闭合。此外,积极鼓励与安慰患者,与患者交流,帮助其建立康复信心。由此可知,通过早期康复性护理的介入,可对脑卒中伴构音障碍患者起到较好的训练,提高护理效果的同时提高康复效果[10,11]。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伴构音障碍中,早期康复性护理应用,对提高康复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