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骆宏才深入乡村了解民情
江苏省首届最美老干部志愿者、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退休干部骆宏才,被当地干群称为善于协调村民矛盾的“老娘舅”、古道热肠的“慈善大使”、年轻干部的“导航师”。
古村留痕、农具展示、习俗礼仪……一拨拨村民参观河横村史馆后,称骆宏才留下了河横村的文化,唤醒了人们的记忆和乡愁,为村庄旅游业增添了新色彩。
今年69 岁的骆宏才退休前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乡镇组织科科长、纪委书记、人大副主席等职,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
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村早在1990 年就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生态环境“全球500 佳”称号,骆宏才想为河横村的旅游业再“添把火”。2018 年9 月,他挨家挨户走访,搜寻村史资料,追踪名人事迹,品味农家特产,开始编撰《河横村志》。一次座谈会上,多数人觉得河横村仅有2 名烈士,与历史不符。骆宏才多次前往姜堰市革命烈士陵园寻找资料,仔细核对,最终证实河横村有7 名烈士,丰富了红色教育资源。
疫情防控期间,骆宏才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的方式采写名人趣事,反复核实,誊清校对。疫情好转后,他自掏腰包,请食客品尝“河横八鲜”等特色菜,写出《河横美食文化》。历时一年半,25万字的《河横村志》完成初审、复审,即将出版。
去年4 月,河横村委会采纳骆宏才的建议,利用300 多平方米的闲置厂房建造河横村史馆,重塑《河横村志》里的经典场景。“一书一馆,他为乡村旅游业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沈高镇党委书记申鹏飞说。
项目建设、宅基地搬迁的问题矛盾,只要骆宏才到场就会迎刃而解。
2013 年,泰州市燃料公司溱湖大道油库选址单塘村,需征地150 亩,涉及农户61 户。大多数农户与镇政府签订了土地补偿协议,但少数农户未能及时搬迁,致使项目无法施工,一拖三年。2015 年4 月,沈高镇召开专题会议,决定请骆宏才加入协调组。骆宏才准备了建设规划书、补偿政策、村民签字登记表3 个档案袋,到不愿意搬迁的村民家走访,把项目落地的好处说透,把补偿政策解释清楚,记下村民的各种诉求,然后和镇政府领导集体研究。他本着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原则,实施一户一策、逐个解决的办法,让村民利益最大化。一旦有农户签字,他就立刻让镇政府组织人力帮助该农户搬迁。一个多月后,剩余农户全部搬迁,油库开始施工。
“老骆是真心替我们着想,帮我们解决具体困难、办具体的事。”村民老李说,他不满意安置的宅基地,自选了一块原先是废沟塘的位置,施工时墙基塌陷,急得直跺脚。“老李别急,房子造不起来,就搬到我家住。”骆宏才拍着胸脯保证,请来专业队伍,借泵抽水,清理淤泥,浇筑底板,连续施工11 天。终于,墙基稳住了。
姜沈路拓宽、姜官路改造、启扬高速建设、纺织厂搬迁……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骆宏才善于换位思考,真心为群众着想,化解了一个个棘手矛盾,赢得乡村“老娘舅”美誉。
“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农村基层工作者,要善于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骆宏才笔记本扉页上写有这段话。
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只要看到身边贫困家庭的孩子,他就会掏出笔记本,记下姓名和联系方式,落实帮扶措施。5 年前的一天,骆宏才走访华杨村发现,孤儿小梅家庭困难。小梅4岁时失去父母,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72 岁的爷爷在外打零工,奶奶手脚残疾,一家三口主要靠低保维持生活。骆宏才走进小梅家,将手机号码写在她家墙板上,说:“以后,有什么困难,直接打我电话。”从此,骆宏才隔三差五就到小梅家,送衣送物,辅导学习,激励她奋发进取。骆宏才还多次找到校领导,反映小梅家的困境,协调减免了相关费用。疫情防控期间,他两次到小梅家,送上零用钱、生活物资、学习用品等。
“没有骆爷爷帮忙,我上不了大学。”天民村大学生杨小宇逢人便夸骆宏才。他父亲几年前因车祸去世,母亲患重病。2019 年他考取大学,因交不起学费,决定弃学。骆宏才得知后,线上线下为他筹集善款8.3 万元,解决了他大学四年的费用。
防疫期间,骆宏才放心不下困难群众,先后给2 名孤儿、5 名重病患者及沈高镇敬老院36 名五保老人送钱送食品。敬老院74 岁的老人陈铁荣感慨:“老骆是好人,他的退休金大部分用来扶贫助困。”近年来,骆宏才以各种方式,先后帮扶30多名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被当地群众称为乡村扶贫助困的“慈善大使”。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农村强不强,就看‘领头羊’。”长期担任农村基层领导职务的骆宏才对此深有体会,竭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乡村干部成了他退休生活中又一项“重要工作”。
疫情好转后,骆宏才忙着准备了《我的角色我做主》《我工作我快乐》等4 本书,送给华杨村党支部副书记袁爱成。“送书送学习资料,经常找我交流,讲授农村工作经验——骆老是我成长路上的‘导航师’。”袁爱成感激地说。
袁爱成曾开拖拉机跑运输。启扬高速公路华杨村段施工时,他开车送土,骆宏才负责协调矛盾,两人相识。袁爱成头脑灵活,肯吃苦。骆宏才看在眼里,赞在心里,找他谈话:“自己干得好不算好,只有带着大家一起干,才是真的好。”多次交谈后,袁爱成想通了。紧接着,骆宏才又找村两委会,推荐袁爱成。就这样,袁爱成进了乡村后备干部队伍,从村主任助理干起。4 年前,袁爱成担任支部副书记,整合承包了村民不愿种的100 多亩孬田,成立家庭农场,购买5台大型农业机械,种起了绿色高效示范田,吸引10多位贫困村民到农场“上班”,带动百余农户从事高效农业,共同脱贫致富。
姜堰区沈高镇农业助理、冯庄村党总支书记吴亚东也是骆宏才一手培养起来的优秀干部。吴亚东原来做水暖器材生意,认识骆宏才后感觉遇到了伯乐,进班子、入党、当会计、做主任。骆宏才鼓励吴亚东干好工作的同时,每天要抽空学习。2016年,他顺利考取公务员。如今,他带领冯庄村村民建设现代渔业产业园千亩示范基地,联手江苏省农牧研究院,打造集优质养殖、科技示范、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渔业技术集成和示范应用基地。“骆老是我终生‘良师’,时刻提醒我,挑好乡村振兴的担子。”吴亚东有感而发。
骆宏才先后为沈高镇培养了10多名干部,他们扎根农村,众志成城共绘乡村振兴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