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人生之路漫长,就像在大海上航行,有时风平浪静,有时却会遇到惊涛骇浪。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在阳光中学会欢笑,在阴云中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抓紧希望,在暴雨中磨砺精神……学着去品味这百态的人生吧,这样,你才能微笑着到达彼岸。
精品展示一
人生最美是清欢
◎林清玄
清欢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它并非来自别处,而是来自我们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追求和热爱。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吸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受到比提笼遛鸟更感动,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千百种人生。特别是在复杂混乱的现代,回归单纯日趋困难,必须舍离的东西太多,必须放下的俗物太多,必须断爱的情感太多……让人群从远处走开或者自身边擦过吧!我们只愿心怀清欢,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像每天放松地静心,从容地冥想;像愉快地吃一顿饭,品尝茶的芳香;像在山林海边散步,欣赏山色与云的变化;像听雨听泉听音乐,读人读爱读闲书;像陪父母谈昔日温馨的往事,听孩子说童稚的笑话。在喜乐的日子,风过而竹不留声;在无聊的日子,不风流处也风流;在苦恼的日子,灭却心头火自凉;在平凡的日子,有花有月有楼台。
生命只是如此前行,不必说给别人听,只在心里最幽微的地方,时时点着一盏清欢之灯……
我常想,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有一个自己的小千世界,这小千世界是可以思考、神游、欢娱、忧伤,甚至忏悔的地方,应该完全不受到干扰,如此,作为独立的人才有意义。因为有了小千世界,当大千世界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际,我们可以用清明的心灵来观照;当举世狂欢之时,我们能够超然地自省;当在外界受到挫折时,回到这个心灵的城堡,我们就可以在里面得到安慰,等心灵的伤口复原,然后做一次比以前更好的出发。
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广大,书房就大了,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
有时候,生命的历程就像是写在水上的字,顺流而下,想回头寻找的时候总是失去了痕迹……因此,如果我们企图停驻在过去的快乐里,那真是自寻烦恼,而我们不时从记忆中想起苦难,反而使苦难加倍。生命历程中的快乐和痛苦、欢欣和悲叹只是写在水上的字,一定会在时光里流走。只有认识自我,回归自我,反观自我,主掌自我,才能开启智慧的莲花。
这时我知道了,能夠以清欢的心生活着,真是世间幸福的事。
(选自《人生最美是清欢》,有删改)
赏读感悟
文章开篇直接点题,首先从“生活姿态”“寻找自我”“人生境界”三个层次解释“清欢”,确立了全文的结构思路;继而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清欢”的直观特点,流露出作者对清欢生活的喜爱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文章还善于设喻,如第六段,以窗子和镜子设喻,点明人需要认识外部世界,也需要认识自己的道理;又如第七段,将生命的历程比作水上的字,“字”是用作记录和固定记忆的,而“水”又是流动不定的,形象地写出了生命的流动性和人生记忆的转瞬即逝,启示人们要回归自我,主宰自我命运,保持清欢的心境,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在当下繁乱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只有秉持“清欢”的人生态度,放下心灵的负担,纯净灵魂,放松灵魂,才能享受到人生的幸福。
精品展示二
人生逆境
◎罗 兰
每个人都可能有环境不好,遭遇坎坷,工作辛苦的时候。说得严重一点,几乎可以说,在我们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以前,就被注定了要背负起经历各种困难折磨的命运。
但这并不是说,因此就该认定人间没有乐趣,或生命没有价值。我们虽然被注定了要靠劳力、靠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虽然被注定了有七情六欲来品尝人间各种各样的离合悲欢;但在另一方面,我们却有机会欣赏这有鸟语花香的世界,我们还有智慧可以体味人间苦乐的真谛,我们也还有心情来领略人间的爱心、善良和同情是何等的珍贵。总而言之,和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比起来,我们的收获是值得的。
我常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辛劳和苦难算作是我们不能不花的旅费。而在这一趟旅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经验。当我们痛苦的时候,可以当作那是我们在旅途中的跋山涉水、走狭路、过险桥。而当我们快乐的时候,那是我们到达了风光明媚的处所,卸下了行装,洗去了风尘,在欣赏流连。也正如旅行一样,不在某一处风景区永远停留,而只能在驻足一阵之后,就又该背起行囊去寻觅另一处佳境。
因此,人间的苦苦乐乐,我们都该把它看作理所当然。做生意顺利的时候,财源滚滚而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是顺境;一旦遇上风险,逆境来临,就又要过一过节衣缩食的苦日子。不够坚强的人当逆境来临时,就难免会匆匆结束这次旅行,到那渺茫不可知的地方去;而假如我们够坚强,就该明白,我们就是为经历这些风险而来。
作为一个像样的旅行家需要勇气,也唯有有勇气承担旅途风险的人才可以到达人生的胜境,领略到一般人所领略不到的“化险为夷”“夜尽天明”“腊尽春回”等的乐趣。因此,逢到逆境时,我们要忍一忍、熬一熬,再多拿出一份勇气和信心;不要只看旅途的艰苦,而要把希望的灯光点亮,去照见你想去的地方。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受到环境压力的时候,但在这时候,与其悲伤流泪,不如以自己既有的条件去慢慢耕耘,一旦机会来临,就有了足够的条件去应付,境遇就好转了。许多事实使我相信,一个人的生活需要可以缩小到最小限度,而一样保持乐天达观的心情。只要你自己不消沉灰颓,环境是不能把你怎样的。
懂得旅行乐趣的人,往往对平坦好走、容易达到的地方没有兴趣,而偏偏喜欢去找那些险峻的山,未开发的林,或没有人烟的岛。他们认为旅行的乐趣在于克服那些途中的困难,在于到达别人所不易到达的地方,在于发现新的佳境。
懂得人生的人也是一样,他们往往不喜欢平稳凡庸的生活,而有胆量去尝试一些困难的、冒险的但却有内容、有意义的生活。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当困难克服了,险境过去了,他们才会尝到一些人生的真味,他们才会真正懂得人生的苦是怎样的苦法,乐又是怎样的乐法。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谓“人上人”并不是一般功利的想法,而是说,他可以在生活上比一般人更为豁达开通,眼光远大,做起事来可以得心应手。如果我们从小就安安稳稳无风无浪地像花朵一样生活在暖房里,我们所见的天日就只有那一点点,所能适应的温度也就只有那一点点,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选自《罗兰小语》,有删改)
赏读感悟
文章开篇讲人生之常态;接着将欣赏美好的世界,体味人间苦乐真谛,领略爱心、善良和同情的珍贵与付出的代价相比,证明“收获是值得的”;然后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阐发辛劳和苦难是“不能不花的旅费”,每个人都是一个“旅行家”,认为只有有勇气承担旅途风险,保持乐天达观心情,具有探幽冒险精神的人,才能到达人生的胜境,领略到人生的乐趣。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