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恩浩 胡文杰 杨燕 王文娟
[摘 要]计量理论是量化评价的主要理论来源和基础。教育政策计量是教育政策学同计量理论相结合的研究范式,目前教育政策计量概念表述模糊,同政策计量界限不明晰的取向愈加突出,对教育政策计量的研究内涵亟须从既定概念、取向内容、特征分析、脉络发展和结构关系等维度进行系统梳理。当下教育政策的文献计量与政策本体计量逐渐融合,社会网络、可视化、中介作用与因子分析等计量手段逐漸呈现出学科集合、方法整合与范式融合等特征,展现出政策计量量化、文本计算强化、计量理论应用深化的趋势。
[关键词]教育政策计量;量化评价;概念界定;脉络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2-0035-04
在符号逻辑、集合论、点集拓扑和超限数理论为大数据分析理论基石的当下,计量科学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与管理学等领域[1],目前以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知识计量学和经济计量学为主要分支,业已发展成彼此独立且成熟的学科(详见图1)。在政策计量领域,可视化分析成为当下研究主流,拉斯韦尔和魁德等知名政策研究学者是政策可视化分析的重要发起者与奠基人。随着量化计量技术的发展、演变和进化,政策计量从政府文件的数据收集、获取和分析逐渐向教育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分支发展,目前以教育政策计量为主题的论文广泛发表在Scientometrics、《情报杂志》和《教育研究》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2]。
计量科学在厘清政策脉络、探索政策走向、构建政策框架和探寻政策范式等领域具有独特价值[3]。目前,有关教育政策文献计量、教育内容量化、教育政策关系网络计量和文本计算等的新理论在教育政策研究中发生了新嬗变,继而产生未来教育政策计量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理论内涵:概念思辨
得益于经济学、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欧美将政策工具配置理论引入教育领域,教育计量将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相关研究已呈井喷式发展趋势;在我国,教育政策计量也呈现方兴未艾的趋势:在CNKI的高级搜索页面中,选取“核心期刊”与“CSSCI”来源类别,在主题检索中输入“教育计量”“教育政策计量”“教育量化”“教育可视化”等主题词,在2020年5月2日共检索出可作为研究对象的564项纪录。
(一)教育政策文献计量与教育政策计量
教育政策文献计量和教育政策计量是统一而相关的定义。教育政策文献计量是进行量化分析教育文献特征属性和政策文献结构的方法[4],马立超等认为教育政策文献计量是数学、统计学和计量学等有机结合产生的研究方法,继承了洛特卡定律、齐普夫定律与陈超美的计量理念,主要应用于主题词、关键词、词频、群体和作者关系等内容分析。教育政策计量的研究成果及其概念与推论相对较少,有关学者指出教育政策以继承和发扬计量研究方法作为学科范式,并以此作为同教育政策文献计量的分界线。
教育政策文献计量主要以计量学学科范式为指导理论,开展以教育政策主题、历史、形势为导向的时间、关系、分布和规律的特征研究[5];基于教育政策文本,探索文献结构属性与内容分析法,以教育政策文本特征构建特定视角的研究框架,进而建造具有针对性和区域化的教育政策框架分析模型;以主题、单位、时空特征、演进脉络和政策类型等维度,开展教育政策的关键词聚类和图谱分析。
(二)教育政策文本计算
教育政策文本计算研究已成为教育政策计量的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政策计量主张构建教育政策文本的计算分析框架,以元政策为核心聚焦点,在非介入和非精准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主题词数据库,依据教育政策文本识别并系统分析政策文本[6]。
教育政策文本以框架分析、文本计量和数据处理等为主要研究模式对象,通过概念识别与抽取继而进行清洗、管理、分析、编码和建构。当下教育政策文本分析为教育舆情和信息公开等领域的协商和决策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文本资料支持。
(三)教育政策文本量化
教育政策文本量化主要通过计量方法对文本内容开展分析研究,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以教育政策文献计量、教育政策文本计算和量化分析教育政策分析对象的功能、结构和趋势,明确量化分析数据与教育政策价值间的博弈局限。教育文献计量是教育信息计量学的重要分支,而教育政策计量是教育文献计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政策文献计量同教育政策文本计量一道在向教育政策计量逐渐融合,成为量化研究的核心研究领域。
二、理论取向: 研究内容、探究方法与具体特征
在教育政策文献计量、教育政策文本计算与教育政策计量有关的概念基础上,对教育政策量化开展聚焦分析,将564份文献进行分类,选取与教育政策计量相关的文献样本为324份,其中包含教育政策计量、教育文献计量、教育文本计算等内容。
(一)研究内容
教育政策计量聚焦于教育文本计量、教育政策结构、教育导向变迁、教育部门与机构内部关系分析等。其中,教育政策计量和教育政策工具结构研究具有相似性与协同性(详见图2)。
教育政策工具往往以界定和划分不同教育政策工具来分析文本内部结构特征,以对教育文本进行降维处理,继而深入分析系统化与整体化,分析教育政策文本的诸如结构特性、政策意图和工具结构等内容特性。
(二)探究方法
教育政策计量研究的维度主要为分析方法和计量工具。教育政策分析方法包含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知识计量学和经济计量学方法,利用Citespace、SATI、STATA、Ucinet和Netdraw等软件工具通过分析前沿政策热点问题、教育政策体系构建,把握教育政策发展脉络,确定学科互动关系,甄选基金与研究机构,判断政策独立性与成熟度等内容,以此来直观了解政策文本分析不同主体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同时利用主题词、网络结构和发布主题等关系分析相关数据(详见图3)。
(三)具体特征
教育政策计量涵盖了教育管理学、教育行政学、教育政策学的理论框架与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统计学和理论数学等学科的科研范式,并借鉴组织行为学、教育心理学和文化社会学等探究教育政策文本蕴含的行为特征和动机的科学性。
教育政策计量同教育政策文献量化研究都具有阶段性发展的特征,从教育政策文献计量、教育政策工具结构、教育政策变迁、科层资源分配等层面,开展文献计量分析、框架分析、话语分析与可视化分析,可以为政府教育机关决策和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三、理论趋势: 研究脉络与趋势
信息学视野下的科学计量分析为进一步的政策数据计量从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维度提供了具有地域特征、研究方向、作者特征分布及关键词为核心的可视化脉络(详见图4)。教育政策计量的内容、方法和特征取向,理应从时间、机构、趋向等维度分析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
(一)研究脉络
通过教育政策聚类的时间顺序图谱可明确政策计量研究的框架脉络,研究脉络建立在外部与内部特征维度,外部聚焦于地域比较、发文来源、分布结构、研究方向和分布结构,内部聚焦于关键词和主题分布,明确共现聚类和术语坐标的教育图谱,印证了教育政策计量经历了从文本分析、政策量化、内容分析到工具主义的变迁,具有政策研究的连续性、阶段性与脉络性,集合实际研究成果明确了教育政策计量的宏观发展脉络。
(二)研究趋势
结合教育政策计量研究的横向切面取向和纵向时序特征,根据量化研究的方式,以科学的洞察力和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结合辩证的端正态度,展望未来教育政策计量的发展趋势。
以教育社会热点为导向,科学规划教育政策计量格局,挖掘高等教育的深度,合理建构政策计量与量化的合法性,揭示政策走向的内在逻辑、运行机理与发展规律,通过发散思维透析政策制定到执行,以强化政策文本计算研究蓝海领域,有机融合多个学科与方法,探求教育政策计量研究的内涵、意义与价值。
1.导向发散: 从政策规划到政策落实
从政策构想、规划再到落实,政策计量法与教育政策学走向融合、完善与成熟。当下教育政策计量的发展受限于政策科学与计量科学的发展,从当下规范性政策行为的出现呈现出维度片面性。
尽管教育政策计量是计量共同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须以教育政策为研究对象,多角度、多层次采用综合计量范式对教育政策进行探究。按照苛斯托弗的观点,文献计量、科学计量、知识计量和经济计量贯穿教育投入、产出、效益和回报率等维度,对教育政策的制定、决策、执行、分析和反馈过程具有连续性、贯穿性与阶段性,可同教育目标政策相互检验与验证,具有独特的益处和优势。
2.研究蓝海: 强化政策文本计算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育政策文本计算不仅要加强教育政策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更要加强政策文本计算工具的研发和应用,深化教育政策计量的理论研究和范式创新,完善教育政策文本挖掘、识别和进程体系,加强教育数据库和管理政策系统建设,明确科学教育技术指标和信息源头选择,完善教育计量管理和评价系统,推动教育政策量化分析的长远发展。
利用文本计算进行计量分析,从文献结构和内容特征分析政策的地域特征、政策走向、政策分布以及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术语坐标图,对政策文本计算分析的宏观意涵、制度运行、效果转化,对教育政策量化分析具有建设成果转化的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3.纵深发展: 多个学科与方法的深化融合
在数据分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系统应以教育政策量化为先导,聚焦于教育政策的收集、储存和分析,以教育政策文献计量和教育行政管理等集合,将教育政策文本外部特征与教育管理、教育文献计量等有机结合,同文献扎根理论、案例研究等质化研究相衔接,以发掘新研究视角,提高教育政策量化数据化、科学性和针对性。
因此, 只有多角度、多层次采用教育计量对教育政策进行分析, 才能获得清晰的现状与科学的决策。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知识计量学和经济计量学等方法对于教育政策而言具有独立的优势和益处,亟须相互印证和检验,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计量学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四、理論展望:有机融合与分离
教育政策计量是教育政策量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信息科学、情报学与计量科学有密切联系,是教育政策信息学发展的理论基石与政策萌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蓝海的研究空间。应针对现有研究格局和教育政策计量中的专有定义,明晰相关范围、关系与研究取向,从多元维度发掘教育政策计量的发展脉络。
(一)明确教育计量的概念界定
以教育文献计量学方法、共词分析法和知识图谱为基础,演算方法衍生出了量化分析与可视化分析。教育政策文献计量与教育政策计量的差异基于量化科学内容的基础,呈现出快速融合发展的趋势,代表了教育政策计量的最核心内涵,教育量化具有广泛的外延。
(二)基于教育政策研究取向
教育政策计量聚焦于文献计量、工具组合和内容政策变迁等量化研究范式,社会网络分析法、结构框架分析法、可视化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是其主要探究方法,具有跨学科性、科学性和阶段性等特征。
通过分析教育计量理论、方法与应用,进一步凸显多源聚类结果的共识性和差异性,得出教育政策计量的宏观意涵、制度运行、调适及效果的二次推进,深化计量科学同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图论学与拓补学的结合,指导完善教育政策的理论基础,以此来实现计量方法的多元化发展。
(三)呈现阶段性发展特点
从内容分析、话语分析和结构分析到文献计量与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发展走向,表明教育量化将更加聚焦于教育政策文本视域,突出驾驭政策计量的工具性和实用性,深化跨学科理论在教育实践管理操作、教育管理研究推进和教育学科自身发展理论等方面的应用。
将政策决策与计量研究方法结合,不仅显示了目前教育政策决策研究的样态,拓展了教育计量的研究方向,还突出了教育政策计量的宏观意图、运行机制和成果转化等维度存在的研究意识。
当前教育政策计量已呈现阶段性的积极上升发展趋势, 为进一步完善教育政策计量与量化机制,全面提升教育决策质量,探索教育政策决策改革动力,需要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应用[7]。与此同时,应切实提高教育政策计量与量化的质量和水平,探究教育政策学与量化科学相结合的创新应用,从计量科学视角加深对教育政策决策的理解,增强政策计量作为教育政策变革决策的精准度、时效性和综合性。
[ 参 考 文 献 ]
[1] 祁占勇,陈鹏,张旸.中国教育政策学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J].教育研究,2016(8):47-56+98.
[2] 沙莉.當前教育政策研究的国际热点与话语权特征:基于7种代表性英文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6(7):21-26.
[3] 陈超美,陈悦,侯剑华,等.CiteSpace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3):401-421.
[4] 李春林,邓寒怡. 中国省域“双一流”政策文本量化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4):145-151.
[5] 林小英.中国教育政策研究:艰难形成中的研究范式[J].教育学术月刊,2018(12):3-11.
[6] 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7] 李江,刘源浩,黄萃,等.用文献计量研究重塑政策文本数据分析:政策文献计量的起源、迁移与方法创新[J].公共管理学报,2015(2):138-144+159.
[责任编辑:钟 岚]
[收稿时间]2020-07-22
[作者简介]管恩浩(1992-),男,内蒙古呼伦贝尔额尔古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国际化。胡文杰(1982-),男,河南温县人,海军勤务学院教学考评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后勤财务管理等。杨燕(1991-),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教育。王文娟(1992-),女,山西临汾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