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PCA管理提升患者术后镇痛质量分析

2021-01-15 02:08:02杨峻岭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7期
关键词:智能化麻醉实验组

杨峻岭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急性疼痛服务有利于解决术后镇痛效果较差的问题,麻醉科APS医生和专业疼痛护士是疼痛服务工作的关键,病房医生和病房护士发挥辅助作用。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镇痛效果会受到医护人员、设备、药物、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分散会导致巡查的时间延长,急性疼痛服务成员无法有效的评估患者的情况后及时调整药物使用剂量,会影响镇痛质量,同时麻醉科医护人员无法掌握镇痛泵报警,从而不利于镇痛的安全性。本次实验针对我院收治128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实施对比调研,分析应用的效果,并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4月~2019年9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8例进行研究分析,将12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有64例。实验组中有男35例,女29例,患者平均年龄(58.6±5.1)岁,对照组中有男34例,女30例,患者平均年龄(57.3±5.5)岁。在入院后对患者的基础身体情况、生活情况进行了解和整理,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的开展征求了家属的同意,并且报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并得到了批准。

1.2 方法

1.2.1 镇痛泵治疗

患者手术治疗接触前,取帕洛诺司琼0.25 mg给予患者静脉注射,患者采取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泵药物为舒芬太尼100 μg、地佐辛20 mg与生理盐水融合后取100 mL药液进行镇痛泵入治疗。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开始采取镇痛泵输注治疗[1]。

1.2.2 管理方法

对照组。麻醉医生和病房护士要为患者采取常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常规PCA电子镇痛泵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用NRS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患者若发生重度疼痛、自控无效或者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则需要及时调整镇痛泵的参数。实验组,实验组同样采取健康宣教后,APS医生和护理人员可通过中央监控站为智能PCA镇痛泵进行监控,若发生镇痛不足、镇痛欠佳以及疼痛剧烈等都要在1 h内完成随访[2]。

1.3 评价标准

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次,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等。此外,调研患者的术后疼痛度,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结果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患者的VAS评分采用t检验,用()表示;不良反应率采用x2检验,用%表示。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14±0.36)分,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5.24±1.02)分,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具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采取智能化PCA管理后,出现1例恶心呕吐、1例过度镇静、2例瘙痒、2例头晕,对照组采取常规PCA管理后,出现4例恶心呕吐、3例过度镇静,5例瘙痒和4例头晕,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管理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分析[n(%)]

3 讨 论

智能化自控镇痛是通过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运算结合,发挥远程监控、智能报警、智能评估等作用,从而有利于实现术后镇痛的动态管理[3]。智能化PCA管理属于新型的阵痛模式,能够保证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术后智能化管理,具有规范性、高效性,并能够从整体医学观出发,从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系统性上进行分析,具有人文关怀性。而在术后为患者讲解镇痛的危害性,选则镇痛的方式和简单的处理方案,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遇到不能忍受的疼痛则需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前来处理。在术后还可以通过口头沟通,为患者讲解疼痛知识,倡导联合麻醉医生、麻醉护士、护理人员成立综合性多学科疼痛管理小组,更为规范的去解决患者疼痛问题[4]。应用智能化自动镇痛方案,能够达到高效、有序的护理膜表,促使患者在较为舒适的状态度过围术期,并从PCA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制度上的优化,从大的工作流程到小的细微服务,都更为周到。与此同时,应用到镇痛性细化、智能化的大数据分析,有助于规范临床工作,监控护理管理质量,能够重视患者的治疗过程[5]。PCA应用的疗效与整个过程有关,无论是实施者还是实施对象,都需要了解镇痛方案,加强疼痛认识是前提。麻醉意识可以解决镇痛问题,而镇痛管理需要麻醉护士和质控医生共同解决,要做好交接班工作,为患者提供围术期全面服务。

综上所述,为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智能化PCA管理后,能够有效提高术后急性镇痛的质量,改善患者的疼痛,降低患者PCA疼痛管理后的不良反应,保证镇痛管理的安全性,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智能化麻醉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军事文摘(2022年19期)2022-10-18 02:41:14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印刷工业(2020年4期)2020-10-27 02:45:52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云南医药(2020年5期)2020-10-27 01:38:14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