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 闯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表格将其等分,各40例。对照组基本资料中,患者年龄30~66岁,平均(38.21±3.46)岁;研究组基本资料中,患者年龄33~65岁,平均(37.89±3.68)岁。组间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在患者经期结束以后三至七天,患者在手术前一天,禁止发生性行为。参照组治疗方式为常规冷刀锥切除术,本组患者麻醉方式相同,患者体位采取截石位,以此为基础,进行手术,对病变组织进行切除操作。研究组治疗方式为宫颈环形电切术,本组患者麻醉方式相同,患者体位采取截石位,进行常规消毒,将阴道镜镜头对准宫颈,调好焦距,从而将患者宫颈充分暴露,使视野更加清晰,将碘酊溶液涂于宫颈表面,浓度为2%,再次确定病变组织进行切除范围,注射利多卡因在患者的子宫颈周围,2%的浓度,注射方式是点位注射,电刀的功率在宫颈麻醉后设定为40~50赫兹,在对电极设定的过程之中,应按照患者的病变的范围和深度选择切入方式,垂直接近宫颈表面的切入方式,可直接到达宫颈间质,5~8 mm的切刀深度,切除范围需要大于病变边缘,大于5 mm,对病变组织进行切除操作,术中,可采用电切刀行止血操作,术毕。术后60天应叮嘱患者禁止发生性行为以及使用盆浴。
(1)对比组间治疗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2)对比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宫颈管粘连、继发性出血。
由表1得知,参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组间治疗有效率[n(%)]
研究组40例患者,切口感染1(2.50%)例,宫颈管粘连1(2.50%)例,继发性出血0(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参照组40例患者,切口感染4(10.00%)例,宫颈管粘连3(7.50%)例,继发性出血2(5.0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50%,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环境的每况愈下,宫颈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安全的一大因素,主要就是女性对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进而发展为低级别的CIN,而后发展为高级别CIN,导致宫颈的癌变。子宫颈部是女性生殖器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病变的发生率比较高。子宫颈部病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发病年龄多为育龄期女性群体中,会给患者带来无法言说的痛苦,对其身心带来巨大的危害,也会对其生殖能力造成严重危害。宫颈癌病程较长,病因包括性生活紊乱、早产、生育早等其他因素。如果能迅速有效地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就可以减少发生宫颈癌的几率。
宫颈环形电切术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宫颈环形电切术是新型的手术,采用超高频射频刀作为手术刀,通过大电流、低电压的对病变组织进行切除操作,有效地去除病变组织。以脱水干燥理论为主,可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切除组织的有效切除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点[1]。与传统的宫颈冷刀椎切除手术治疗方式相比,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和康复的时间,同时对手术中的出血量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这种手术治疗方案还能够保留子宫,满足部分患者的生育需求,另外在手术过程中必须要进行麻醉,因此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身体机能。
在本次实验中,参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效率和切除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降低恢复的时间,缩减患者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同时由于手术的子宫保留,能够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针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采取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效果佳,并发症发生几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