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钧铭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0)
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中,高校在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加快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就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学生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完善,高校应依托信息技术改革学生管理模式,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学生频繁地接触互联网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加强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信息化的学生管理能够借助信息化系统整合分析零碎的学生数据,实现对学生基本信息的实时把控,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使学生和教师能够在不同空间内查询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摆脱了空间的束缚,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方便高效。
在学生管理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合理化、科学化的教育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综合分析学生课堂参与、课业完成等方面的数据,提出行之有效的学习建议。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微信视频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平台,管理人员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请求,不仅缩短了流程,还提高了效率。
信息化平台的实施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流。利用微信群和QQ群发布教育文章,对学生进行滚动式调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进行教育和指导,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与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信息化环境下的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势,实现了评价结果反馈的动态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调控网络教学,全方位收集学生的信息动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
当前,各大高校的网络与硬件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校园内基本实现了Wi-Fi覆盖,使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更加方便。教育资源库的建立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师可将各种教案、课件及文档上传至校园网站中,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可在校园内任何一台联网的电脑中学习课件、调阅教案、完成练习。
虽然很多高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信息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未认识到学生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不利于推进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要想更好地实现学生管理信息化,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学生管理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信息化素养。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管理人员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有效处理管理数据,经常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不利于对学生信息的全面、动态管理。
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开发缺乏全面的规划指导,开发的软件互不兼容,使得各学院的系统之间无法共享,学生信息不能互通互用,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此外,很多学院在开发系统时没有统筹考虑,导致新系统无法适应已有系统,加上硬件设备的快速折损,现有设备的使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
自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管理水平,但因互联网环境的复杂性,系统安全也成为了高校亟需关注的重要问题。部分高校在维护系统安全时只重视病毒软件、防火墙等技术性的管理,并不能有效防止黑客入侵,信息系统数据容易被恶意篡改。很多不法分子通过在教师和学生下载的数据包中加载木马盗取重要信息数据,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高校的稳定健康发展。
管理人员应提高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视程度,能够利用数据信息科学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借助信息化平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优化管理模式,科学制定管理计划。管理人员还应清楚自身职责,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提升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管理水平,高校应重视对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培养:第一,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第二,强化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第三,引进优秀人才,组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第四,管理人员应坚持业务学习,并不断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推进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完善学生管理信息化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人员明确自身使命和职责,全面掌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和实施过程。高校应鼓励教师掌握更多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此外,充分开发利用现有教学管理设备的使用价值,避免资源闲置浪费。
第一,学生和教师在使用基于Microsoft桌面操作系统的文件时,应采用隐藏共享、密码等手段加以保护。第二,对于需要打开防火墙的服务,须经领导批准后方可使用。第三,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安全防护设备甄别与防范各种信息化活动,避免非法攻击。第四,建立安全检查机制,定期检查所有网站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实现学生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