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雪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大力发展起来的,总体起步较晚,到当前为止行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启动阶段。这一阶段是从2010年到2015年的时间段,在2010年我国颁布了消费金融行业管理办法,并批准成立四家消费金融公司,至此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初步发展,而到2015年我国批准成立1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且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打开了消费金融市场的大门。其次是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从2015年到2017年的阶段中,在2016年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消费金融试点工作,并鼓励金融机构对消费信贷产品进行创新。在各种政策鼓励以及行业创新等基础上,我国消费金融一时间迈入到了爆发期,各种实体企业、电商平台不断涌现出来,消费金融的参与者也日益增多,行业发展更为成熟。最后是行业整顿以及规范化发展阶段。在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关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包括暴利催收、过度授信等,导致行业经营模式不合规,损害了有关人员的利益,对此在2017年我国政府开始出台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监管以及资质政策,行业迈入重组时期。当前在国家不断提升管控力度的过程中,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逐渐开始步入正规。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率不断提升,且消费金融为人们提供了资金上的便捷,所以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参与者不断增多,消费场景以及消费模式等也更为丰富,参与主体主要有银行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等。
第一,银行机构。银行是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参与者,通过成立消费金融公司的形式开展消费金融业务。通常银行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且有良好的征信系统,所以在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上有更大的优势,其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主要是房产消费场景,一些银行会发展家装消费分期。能够吸收存款,不过要房产抵押担保,最长贷款分期时间为三十年。
第二,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也是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重要参与方,它们在消费金融发展上较为专业,经验丰富,且有成熟的运作体系。一般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大多是大中型垄断性企业、银行等,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直接放贷。其有较多的消费场景,且场景综合性较强,涉及旅游、医疗、教育、家电等诸多方面,产品类型也较为丰富。消费分期贷款期限在3期到36期之间。
第三,电商企业。消费金融有关的电商企业主通常指的是消费业务平台以及衍生金融产品等,平台直接与终端客户对接,资金来源较为多样,主要服务对象为中小用户的分期付款。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
第四,网络分期。网络分期主体主要指的是分期购物平台,其涉及的消费场景一般较为分散,且对消费场景和客户群体的划分较为细致,业务集中于消费场景垂直细分区域,将特定消费群体以及特定消费场景为目标。如特定场景有教育分期、装饰分期、旅游分期、婚庆分期等。特定消费群体有蓝领工人、大学生等。
因为我国传统金融机构所涉及的消费金融业务少,没有完全覆盖消费金融领域,所以很难满足多个客户群体的需求,也导致这部分群体出现了较大的贷款难题。互联网消费金融则解决了这一问题,拓宽了消费金融的覆盖面,使更多客户能够享受到便利,不过由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将互联网作为载体,所以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探索合理的风险控制模式尤为重要。
贷前风险控制是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能否做好贷前风险控制,直接关系到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贷前风险控制要对交易过程进行系统分析与把控,对各个交易环节进行详细分析,做好数据信息的搜集、清洗以及辨别等,并通过智能模型识别风险,对客户进行自动化授信,做好最终的资金匹配。详细而言,贷前风险控制的模式有两种,即场景迁延模式、线上风控模式。场景迁延模式指的一般是消费金融020方式,对线下交易场景的推广较为注重,通过二维码支付等形式引导用户进行线上消费。这种方式一般获客成本较高,不过转化率也通常较高。线上风控模式指的是,运用互联网获取客户,进行数据挖掘、清洗等,并借助于互联网手段对用户进行画像,做出分层,对风险进行智能评估等。该模式的对象一般为电商平台和网贷机构,由于电商平台存在流量层面的优势,能够更为容易地获取客户,且能够直接连接客户消费行为,因此可以及时对有关数据进行掌控和分析,会提升贷前风控的水平。在风控过程中会通过运用电商平台中的数据信息构建用户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自主匹配资金,并完成授信,不仅效率较高,而且准确率高。
贷中风险控制相对更为容易,要在贷前风险控制的基础上构建风控模型,并依据客户画像对风险进行定价,审核消费信贷,并决定发放。通常这一风险控制是运用计算机设备完成的,不需要人工介入。
贷后风险控制指的是在客户取得贷款之后,对其行为进行详细分析和跟踪,对资金运用的情况、流向、债务余额等进行监视,以更好地对风险进行预防。这需要构建科学的风控指标体系,并设定风险预警线,构建催收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在催收的时候,不仅要对逾期客户进行催收,而且还要对没有逾期但系统发出预警的客户进行催收,因为这类客户通常触碰到了预警线,超出了风险范围。
消费是我国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而金融服务能够更好地拉动消费,所以产生了消费金融。多种多样的消费金融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这就能够推动社会消费潜力的释放,持续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在需求拉动以及政策支持下,消费金融行业迎来了诸多发展机遇,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则为消费金融行业注入了活力,改变了行业格局,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空间,与此同时也加剧了行业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对风险进行管控,进一步提升风控效果显得十分关键。
消费金融行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科学的风控体系,当前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已经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的重要技术依靠,通过对这种技术进行运用,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获取和分析,并根据对应情况呈现风险概况,促进风险管控水平的提升。不过当前相关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之间并没有进行联系,在建设风险控制平台上存在重复的情况,这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且因为大数据风险管控涉及支持向量机、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所以研发能力低下的机构无法对其进行深入运用,即便是开发出了有关的模型,也没有较高的适用性,阻碍了中小机构的发展。因此应当鼓励建立开放式的大数据风控平台,促进资源节约,并推动行业大数据风控水平的提升。
精准营销是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有效开展精准营销,能够更好地对客户进行定位,深入了解客户信息,从而降低风险。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的心理反应、购买意向、购买习惯等进行感知,对这些信息进行搜集,为企业提供参考,帮助相关企业或者金融机构开展精准营销。还要科学评估营销效果,跟踪客户资金运用状况,并分析不同营销方式的具体效果,有效调整营销方案。此外,还要注重对市场的调研,全面分析市场情况,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对风险进行有效把控。
消费金融机构可以在发放过消费信贷之后,取得某时间段中的应收账款权益,并将其进行抵押,出售投资行发行应收账款证券,销售给本地投资者,这就可以提前回收贷款,并回笼资金。同时,资产证券化还能够促进风险转移与分散,提升金融机构资金的周转率。现有情况下一些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已经做出了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他机构也应当积极探索这一方式。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消费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将互联网作为基础和载体,通过对互联网技术手段的运用发展消费金融。因为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等特征,所以互联网消费金融涉及的信息也较为复杂,很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会加剧行业的风险。为了更好地对行业发展进行规范,降低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风险,必须要构建科学的风险管控体系。现有情况下,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控制模式较多,且涉及业务发展的各个阶段,本文对这些模式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具体的风险管控措施,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