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高新技术 打造智慧公安

2021-01-15 21:06李小华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警种公安公安机关

白 冰 李小华

(1.河北省公安厅;2.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催生了社会从IT 时代进入DT 时代,促使人类生活工作更加便捷、更加高效,同时为社会管理提供更高要求、更强支点。当前,社会正处在由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万维触角”数据网络掌控之下,手机、视频监控、射频技术等信息技术,无时无刻不在记录监控着人们的日常行为甚至思想,可以说,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在这种环境下,数据化生态也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传统犯罪信息的记录和存储方式,大大地扩展了“犯罪留痕和记忆”的范围,数字化时代在强化社会管理的同时,为新时代公安工作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为公安机关收集犯罪证据、查找犯罪线索、研究犯罪规律提供了重要抓手。因而,社会生态数据化和犯罪实现网络化是驱动公安工作模式转变的现实基础,打造智慧公安,实现社会的智能和高效管理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一、智慧公安建设和应用价值

智慧公安建设主要是以大数据为核心,高起点高标准打造智慧警务大数据新平台新模式,利用虚拟技术、分布式存储和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面向公安机关中情报、指挥、交管、刑侦、图侦等部门,提供视频分析研判、车辆应用、人脸识别、视频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智能化研判工具,实现人工与智能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相关警种之间的协作,在打击犯罪、交通管控、重大活动安保等方面实现精准管控精准打击,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构建以规范执法水平和提升工作效能为目的的智慧管理和应用体系。通过借助技术、人力、舆情、警情、信访、档案等六种渠道,建立并打造高效快捷、智能化的情报研判体系,能够精准做到事前预警研判,及时指导指挥开展行动;事中及时实时研判,为指挥调度决策提供方向和依据;事后分析,为勤务的动态调整和处置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了以情报为引导,从多维度角度科学规划勤务,动态监控警情,及时同步调整防控部署和防控力量,通过可视化监督,扁平化互动、数字化记录三大功能,实现了对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风险隐患的智能感知预警和高效处理,并为防范打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根本上提升业务指导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当前智慧公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形势任务的需要,各地公安机关立足高起点高站位,聚焦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不断转变管理方式,搭建信息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强力推进智慧公安建设,但是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经过梳理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据标准不一致

数据是智慧公安建设的基础和源头,离开高质量多领域全方位的数据资源,智慧公安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由于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方面采集设备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数据结构,各地公安机关在智慧公安建设中,使用不同厂家或不同品牌的前端感知设备,导致采集的数据在与其他平台对接过程中,存在兼容和冲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使用效果,影响智慧公安建设的预期进度和预期目标。

(二)智能化感知不足

目前前端感知系统大多依赖于视频监控,获取影像资料为公安机关和社会管理提供重要信息。当前,为加强社会的管理,各地不断加大视频监控建设力度,从前段设备的清晰度、布建密度、覆盖面等全方位予以加强,中国的视频监控建设的覆盖率在全球居于前列,这是我们社会管理的优势支撑,但是由于建设的标准不尽相同,视频设备的精度和智能化程度还不够高,特别是对人行为轨迹等感知不能进行动态关联和智能分析,远不能满足动态管控的要求,未能实现主动预防、精准管控的预期目标。

(三)数据共享不充分

在信息化建设中,为便于工作,公安机关相关警种部门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平台,这些平台一般由建设单位自行维护和使用,但是由于一些建设单位思想保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不愿意或不愿全部将数据资源与其他部门共享,源头数据不充分,极大地影响了数据信息的利用价值。树立“一盘棋”思想,打破警种部门之间数据壁垒,实现多元数据共享是智慧公安建设的现实要求。

(四)数据更新不够及时

随着公安信息化的建设,公安机关在与犯罪分子长期斗争中,陆续建立应用了现场勘验检查、违法犯罪等信息系统,有的单位为盲目追求数据的数量,制定了以数据量为主要的指标的考核体系。受数据采集任务的影响,数据源头把关不严,导致数量达标了,但是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却降低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质量,而且长期以往,数据越积越多,而且数据更新较慢,即使实现多平台对接,也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三、智慧公安大数据情报体系工作模式的建立

智慧公安大情报体系建设是在传统的数据系统平台的基础上,以对各类数据的存储、处理、深度挖掘为基础,通过建立海量的公安数据信息资源库,充分挖掘公安情报信息,大大提升了公安机关对信息的利用能力,真正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形成业务与信息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格局,极大地促进了工作方式的转变。

(一)建立大数据采集平台

工作中的数据来源主要依托数据采集平台,但是平台的大小取决于所获取数据的深度和广度,数据量大、来源范围广,可供我们利用的信息就充分。就公安工作而言,数据的来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公安基础工作数据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人员信息、物品信息、案件信息、场所信息、线索信息等等,涵盖了旅馆业、机动车维修业、印章业、印刷业、拍卖典当业、废旧金属收购业、机动车交易业、出租车业等治安管理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是各级公安机关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相关数据平台采集获取的,这是大数据信息的基础,而且这些数据平台的建设相对成熟和完善,信息量大、信息范围广,是不容忽视的信息来源,为维护社会治安、有效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出重要贡献。第二类是外部社会信息。外部信息具有广而散的特点,主要是针对互联网中发布的违法犯罪信息、检察、审判等机关办理的案件相关信息等等,这类信息目前也是较大信息来源。第三类是公安内网共享的数据平台信息。公安内网信息是整个信息的主体,这些信息主要是公安部及全国各省市公安机关各警种部门在日常案件办理过程中采集收集的在逃人员信息、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及各类预警信息等等。以上这些信息的融合,共同构成了大数据信息的数据资源,为大数据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提升公安工作战斗力的有力抓手。

(二)建立大数据组织平台

建立大数据信息采集平台,主要是为了解决收集到的海量数据存放问题,但为了便于工作和数据分析,工作人员需要对不同来源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分类,统一建立规范完备的基础数据视图。同时,根据不同警种部门实际需求,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适合警种部门工作需要的面向主题、较为清晰的数据集市,为实战部门使用提供便捷。

(三)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

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的主要目的是信息应用,需要公安机关对系统中存有的大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系统分析解读,这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逐步筛选的过程。在公安实践中,经过不断总结梳理,常用的数据分析解读的方法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查询分析。查询分析方法是刑侦人员常用的数据解读方法,刑侦人员通过对同类信息比对查询,对信息量进行扩展、串并,从中筛选分析出有价值信息的过程,为制定侦查方案、采取侦查措施、分析犯罪规律特点提供重要依据,通过数据的查询,打破了区域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大大提高打击犯罪的能力。

2.真实性分析。刑事犯罪多具有隐蔽性的特点,犯罪手段越来越高明,隐蔽性越来越强,犯罪手段往往随着信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加之一些新型犯罪中,作案人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这给侦查破案增加难度。因此系统中的信息是否真实,需要进行认真甄别,去伪存真,否则可能对侦查工作产生误导。

3.量化比较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某个区域、案件情况、涉案人员、财物、时段、线索等的数量与其他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公安实践中主要包括信息查询分析、人员甄别判断、比对碰撞、案件串并,还包括重大案件特点的分析预警、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犯罪规律提炼,生物信息档案管理和证件鉴别研究、可疑人员身份锁定及人员控制等功能,通过数据的系统分析,为进一步获取证据和侦查工作深入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四、智慧公安大数据情报体系的主要应用方向

(一)架构公安大数据“警务云”

建立在先进数据算法和超级计算引擎基础上的“警务云”,具有超级的计算速度,它可以实现在1 秒内从海量的数据中快速检索到所关注人员的基础信息、案件事件、活动轨迹、网络行为等所有关联所有信息,并能在5 至10秒内,快速完成关注人员的轨迹碰撞、时空分析、路径推演等工作,实现千亿数据的秒级计算、数据检索的秒级响应,可以说为全警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有力条件。同时还可以依托“警务云”对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并建立以身份证号码、车牌号码、电话号码等唯一值为索引、全数据相关联的主题数据库,实现海量数据关联融合,并根据各警种的实际需求,对数据进行分类,建立人员多各类专题数据库,为各警种实战应用提供了全方位、多元化、精细化的数据服务,成为实战民警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

(二)打造迅捷高效的治安防控体系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如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高效的治安防控体系,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智慧公安”建设将改变以往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实现把一线警力职责由“感知风险”转变为“精准处置”,可以大大提高治理效能,传统的管理模式将逐步被替代。它的最大优点是彻底改变了一线警力的驻点固守、巡逻警戒、安检盘查等传统模式,逐步转向由感知研判之后精准推送警情,实现毫秒响应,迅速判断犯罪现场周边的警力分布,并迅速把指令发送到民警终端,实现快速高效处置,大大提高了精准打击和快速处置效能。由此可见,智能系统发现、识别、判断违法犯罪的速度,要比传统的拨打110 报警方式更加迅速快捷,指挥调度的速度也将大幅提升,发展前景可观,智能系统的诞生推动了处警模式和效率的改变。除此之外,在预警方面还可以实现通过对违法犯罪前科人员违法犯罪信息等进行智能分析,从而判断其危险性,为有效预警防范提供参考依据;交通管理方面,还可以对交通运输、车辆管理及人们日常出行等领域进行管控支撑,实现交通管理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具备及时感知、环联互通、数据分析、信息预警、及时控制等能力,提升城市交通,特别是一、二线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现代管理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捷服务。

(三)提升公安“云打击”效能

智能系统除了为治安防控提供支撑外,还可以通过对各类案件的案件类型、作案手法等特征、相似度分析比对,快速实现同类案件的自动串并、智能关联和高效研判,为精准打击犯罪提供帮助,特别是针对跨区域、流窜性、系列性案件信息的共享价值更高。公安实践证明,在当前进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利用“警务云”技术,帮助公安人员成功比对出多名“一人多案”人员,为深入挖掘涉黑人员案件线索,严厉打击黑恶势力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在“人像云识别”方面也展现了很大作为,通过对监狱服刑人员的人像比对,发现同案人员,实现线索深挖。

五、结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量公安实践证明,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警务的深层次变革,公安机关要紧跟信息化时代发展潮流,在思维、意识、技术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变革,大力推行“大数据”“智慧公安”“智慧侦查”建设,打造现代化、智能化、法治化的风险防控和处置体系,这是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通过不断提升公安工作质效和社会管理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平安中国建设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警种公安公安机关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疫情当下,我们上前”——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港航公安掠影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执法记录仪在公安工作中的适用性研究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公安部印发《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的通知
对现代警务协作形式和指挥的分析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对群众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是怎么收费的?
我国行业警种发展的模型构想及其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