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潮,刘丽平,蒋智伟
(1.贺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贺州542899;2.贺州学院 教务处,广西 贺州542899)
碳酸钙产业是贺州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是贺州市传统碳酸钙产业存在“小散乱”、经济附加值低、社会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大等严重问题。为了提高碳酸钙产业的综合效益,加快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2020年3月2日贺州市委提出培育打造绿色高端碳酸钙产业集群。绿色高端碳酸钙产业集群是贺州市工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和重要推助器。充分认识贺州发展绿色高端碳酸钙产业集群的意义,准确把握和深入分析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研究出有效对策加以解决,有利于推动贺州传统碳酸钙产业改造提升和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发展同向发力,从而提升贺州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助力贺州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赶超跨越。
产业集群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世纪,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在《经济学管理》中提到“在特别的地方,专业化的产业集中”的集群现象。1990年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概念,并定义为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认为产业集群一旦形成,整个产业群就会相互支持,减缓或阻止产业群内部竞争升级和新进入者进入[1]86-87。产业集群对竞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提高产业集群内企业生产率;(2)增强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创新;(3)促使新企业建立,扩大和加强产业集群整体创新和竞争力[2]80-84。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产生积极效应,如智力资本的溢出(spillover of knowledge capital)、共享公共资源(share of mutual facility)、良性供应链系统((good logistic system)、集群整体创新能力(innovative competence)、区位品牌效应(location reputation effect)、集群的议价能力(ability of bargain)以及植根性(embeddedness)[3]275。产业集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关联产业因为知识、投入产出、需求等方面联系而产生的地理上的集中[4]120。产业集群有多种不同分类,根据其内在关系可以分为非正式集群、有组织的产业集群以及创新型集群[5]11-19,根据产业区结构特征可以分为马歇尔新产业区(Marshallian district)、轮轴式产业区(hub-and-spoke district)、卫星产业平台(satellite platform district)以及政府定位型产业区(state-centered district)[6]151。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在于:(1)内因,即产业集成带来的优势(如运输成本、中间投入品成本降低和知识外溢等)使产业在特定地理区域聚集;(2)外因,即一些外部因素(如福特式生产方式的困境、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导致交易费用降低等)推动产业在特定地理区域的聚集[7]26。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包括资源、产品、技术、市场以及环境。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态包括产业区和新产业区。
贺州市成立于2002年,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近年来,贺州市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贺州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奋力推进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提出了培育“3+6”产业集群的战略部署,其中绿色高端碳酸钙产业集群是重头戏。发展绿色高端碳酸钙产业集群,就是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集群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对推动贺州市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对实现贺州市经济社会赶超和跨越发展,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发展绿色高端碳酸钙产业集群有助于发挥贺州市的资源优势。贺州具有丰富的碳酸钙矿产资源,预测碳酸钙资源储存量达3.59亿立方米,远景储存量达26亿立方米(70多亿吨),约占全国碳酸钙资源储存总量的1/8,是全国知名的“重钙之都”。立足碳酸钙矿产资源优势,开发培育具有贺州特色的高端碳酸钙产品,打造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相关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碳酸钙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使贺州市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贺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发展绿色高端碳酸钙产业集群有助于实现贺州市多个城市品牌并举和协调发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刻理解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结合贺州市实际,科学谋划布局,规划设计好碳酸钙产业发展,毫不动摇地抓紧抓好绿色矿山、排废区等碳酸钙产业相关项目规划和建设,对碳酸钙矿山努力做到“吃干榨净”,走绿色发展道路,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这有助于“中国(贺州)·岗石之都”“中国(贺州)·重钙之都”及“世界长寿市”等贺州多个城市品牌并举和协调发展。
发展绿色高端碳酸钙产业集群有助于实现贺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赶超和跨越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端碳酸钙产业及其相关企业,落户贺州市相关产业园区,努力培育绿色高端碳酸钙产业集群。当产业集群形成后,产业内部分工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企业间相互学习及竞争与协作,刺激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将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为贺州市解决更多当地人的就业问题或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到贺州务工。产业发展将会促使贺州人口大规模增长,从而促进贺州的第三产业或第一产业的发展,加速贺州的城镇化步伐。绿色高端碳酸钙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是应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有效措施,发展碳酸钙产业集群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节约环保成本,从而有效地保护环境,促进贺州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助于实现贺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赶超和跨越式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创新发展,园区产业企业在创新驱动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如广西利升石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广西科学院联合研制出国际首台大功率人造岗石微波固化装置并投入使用,较大幅度地提升了广西利升石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率和竞争力。但是,园区产业企业创新驱动总体效果仍然不太明显,其主要原因有:(1)产学研用合作不够全面深入。目前,园区产业企业只与国内少数几个顶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如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广西科学院等)展开合作,尚未与国际相关顶尖机构展开合作,其合作领域主要集中于新产品、新工艺以及新设备的研发,而在管理、市场等方面的创新合作少有涉及。(2)缺乏创新长效机制。其主要表现在缺乏高端创新人才供给长效机制、创新资金供给长效机制、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
园区产业改造升级压力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贺州市碳酸钙产业“小散乱”企业整治工作推进缓慢。其主要原因在于:(1)征地拆迁及相关补助经费未能及时有效落实;(2)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土地征用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城乡规划建设的审批程序比较烦琐及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效率低下;(3)园区的用地指标供不应求。不少待整改企业用地尚未取得用地指标。二是园区行业企业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中上游,产品品种较为单一,产品附加值较低,能够进行深加工的企业或下游的企业数量较少,生产规模较小。三是下游产业集群发展遇到障碍。其主要原因为:(1)园区项目审批尚未实现“一口受理”工作机制,影响“摘地即开工”的项目推进目标;(2)园区申请工业用地指标难以落实。受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影响,水田、旱地、林地征用指标难以落实。目前等待土地拟入园项目29个,计划需要用地5000多亩。
近年来,贺州市碳酸钙产业得到较为快速的发展,但产业园区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裸露的地表尚未得到有效的绿化。目前,园区的绿化程度较低,绿化效果较差,缺乏有效绿化管护,如园区内的道路及非建筑区域的绿化明显不达标。由于园区绿化管护缺乏有效的市场化运作,绿化管护效果欠佳,除了多处地表裸露之外,枯树、死树以及发育不良的树木没有及时清理更换。二是工业固废得不到彻底处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虽然大部分岗石废渣可以通过华润水泥厂进行综合处理制成水泥处理掉,大部分大理石废浆可以通过华润火电厂用作尾气脱硫制成石膏处理掉,但华润水泥厂处理岗石废渣的数量和华润火电厂处理大理石废浆的数量在目前条件下毕竟有限,处理不完的工业固废不管是铺在路面还是倾倒至荒山野岭或别的地方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污染。三是扬尘较多导致空气污染。园区内来往的运输车辆较多,而且车轮时常带泥上路,加上道路两旁村民住房附近地表多数裸露,以及207国道(平桂段)两旁的绿化效果较差,导致该路段扬尘较多,对空气造成了一定污染。
贺州市先后引入矿山开采、人造岗石、高端粉体、塑料母粒、涂料、新型建材、树脂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等行业企业,截至2020年6月,规模以上碳酸钙行业企业达到120家,其中粉体企业37家,石材加工企业47家,矿山开采、塑料、涂料、废渣处理等碳酸钙上下游其他企业及产业配套企业共36家(其中碳酸钙产业下游企业10家),基本构建起“石材矿山开采—板材和工艺品—边角废料回收—重质碳酸钙超细粉体—合成人造岗石—新材料(涂料、塑料母粒、新型建材等)—碳酸钙固废综合利用回收”的“一石多吃、吃干用尽”的循环产业链。但是,目前园区引进碳酸钙产业下游企业较少(规上企业仅10家),企业规模也较小,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低(2019年为159781.31万元)且增速慢(2019年同比增长2.1%),产业链延伸不够,且大部分项目技术含量不高,产业层次较低,缺乏一批与产业关联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项目,除人造岗石产业外,其他高附加值的下游产业还未形成规模,碳酸钙产业链还不够健全,产业竞争力还较弱。受主要生产原料运输成本高(受地区间要素配置及交通运输状况影响)等因素制约,某些配套企业(如机械制造企业)的引进存在较大困难。
目前贺州市对外交通主要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及水路交通。公路交通方面,目前有3条高速公路(另有3条在建)以及8条非高速公路(包括5条国道和3条省道)。贺州市与其周边地级市之间都已开通高速路。园区产业企业近距离货运主要靠公路交通运输。铁路交通方面,目前有1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1条客运货运两用单线普通铁路。大件或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主要靠铁路运输,但贺州市铁路交通比较落后,其货物运输能力比较弱,目前贺州铁路交通货物运输能力难以满足园区产业企业未来快速发展的需要。水路运输方面,有贺江和桂江。据相关部门测算,贺江和桂江两条河流每年可分别运载2000万吨货物,但由于航道等级偏低及通航建筑受限等问题影响,两江实际所发挥的作用不足设计的3%。同时,贺州市市内交通也相对落后,路面窄,路不平,易拥堵,园区内交通及相关设施(如创新科技服务中心、平石大道二期、棚户区小区基础设施、东干渠改造、生态绿化、文化广场、第七期基础设施、低丘缓坡山体排洪等基础及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牵动贺州市绿色高端碳酸钙产业集群发展的“牛鼻子”就是创新。因此,贺州市发展绿色碳酸钙产业集群,就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于构建创新长效机制,包括市场应变机制、内在动力机制和外部激励机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国内外同行或相关企业(包括风投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间的全面深入合作,合作的重点在于科技创新,但不局限于科技创新,合作领域可以拓展到其他方面的创新,如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通过创建碳酸钙行业数据服务平台,开放数据,共享数据,建立市场应变机制,让创新参与者能够及时把握行业市场动态,更好地参与创新活动,让创新成果更有效地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通过引导和鼓励园区行业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构建内在动力机制,创造出一种自学的、主动的、不懈的追求实现卓越创新目标的园区行业企业文化氛围。通过完善创新相关的配套设施及制度体系,采用先进科学的协作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构建外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创新各参与者的积极性。
一方面,着力推动“小散乱”企业整改提质。首先,需要加快落实土地征收工作,确保“小散乱”企业整改工作顺利推进。其次,要配合市矿投集团在2020年12月前完38万㎡标准厂房及配套道路、给排水、绿化、输变电、照明等工程建设。另一方面,着力推动岗石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多元化。在开发生产岗石建筑装饰材料的同时,开发生产深加工的岗石家居产品。继续壮大合源、利升、东升等原有岗石深加工企业,并发展具备条件的企业新增岗石深加工生产线。加快引进大湾区优质家居企业入驻园区,发展壮大无机石产业。推动园区实现人造大理石室内家居产品、室内外装修“两条腿走路”。促使欧美实业年产400万m2岩板项目落地。逐步形成岩板产业集聚区。同时,着力推动碳酸钙下游产业集群。实行领导分工责任制,推动项目审批承诺制,争取实现“摘地即开工”,加快已摘地项目的建设进度。结合东融工作,对标碳酸钙全产业链,着力推进“以商招商”,重点引进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小、市场前景广的“延链、补链、强链”碳酸钙下游产业及配套项目,加速形成绿色高端碳酸钙产业集群。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聘请大型专业园林公司对园区绿化进行整体规划设计,聘请有资质的专业园林公司对园区绿化进行有效管护,对园区绿化管护进行市场化运作,实现园区绿化提质升级。重点打造园区内207与323国道沿线绿化景观带、园区道路绿化带、中资控股景观带等3大绿化带。对文化广场、华砻路口、中石油路口、西湾红绿灯路口等4个区域绿化提质升级。对园区现有绿化全面排查,清理更换枯树、死树及发育不良等树种。
其次,实现工业固废零排放。巩固华润电厂对大理石废浆“吃干用尽”成果,并做好协调工作,加大华润水泥厂对岗石废渣的处理力度。加快推进东江环保、广厦环保、桂翔建筑科技等碳酸钙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进度。此外,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推动平桂区制定货运车辆入园标准、冲洗标准,并督促从矿山、企业、工地进入园区的货运车辆必须按标准上路。推动平桂区对进出矿山车辆进行改造,实施封闭式运输,严禁车顶扬尘、车厢漏渣漏水、车轮带泥上路。对207国道及进出园区道路、厂区出入口、居民点进行全面硬化。同时,科学引导企业参与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督促企业安装VOCs在线监测设备。在园区敏感点安装PM2.5在线监测设备,对扬尘污染进行动态化监管。
首先,精准招商方向。以建设碳酸钙全产业链为目标,以全力东融为突破口,深入实施向东开放战略,全力东融,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及东部发达地区对接产业、资本和人才,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双向招商的方式,招大引强,重点引进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小、市场前景广的“延链、补链、强链”的绿色高端碳酸钙下游产业项目。
其次,丰富招商方式。一方面,充分发挥好中资、正威、和立鑫、怡亚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企引企,以商招商,通过完善“园中园”内部产业链条,健全内部产业链,推动碳酸钙全产业链发展,实现碳酸钙新材料产业等碳酸钙下游及配套产业快速集聚。另一方面,开创网络招商、代理招商等招商方式。紧紧围绕无机岗石、岩板、塑料制品、无纺布、涂料、PVC管材等碳酸钙下游产业链项目,以及机械设备、树脂等碳酸钙产业配套项目开展重点精准招商。
再次,成立强有力的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分工责任制,并从业务单位抽调专业骨干驻点园区办公,大力推进项目精准招商工作,推动实施项目审批承诺制,着力实现“摘地即开工”,加快已摘地项目的建设进度,加速形成绿色高端碳酸钙产业集群。
坚持产城融合,统筹推进,狠抓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一是深入了解贺巴、信梧、连贺高速各项目开工建设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建成通车。二是积极与周边城市及上级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科学论证,搞好前期工作,争取柳韶、柳贺、贺梧、贺肇铁路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或纳入国家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三是积极跟进贺江扩能和桂江扩能项目,争取纳入交通运输部《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项目库。四是做好前期相关工作,积极推进贺州支线机场、黄姚通用机场及麦岭通用机场建设项目。五是着力完善园区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创新科技服务中心、平石大道二期、棚户区小区基础设施、东干渠改造、生态绿化、文化广场、第七期基础设施、低丘缓坡山体排洪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六是依托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全国知名品牌、组建专业团队,以前瞻和适度超前的管理理念,打造覆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办学、继续教育及技能培训的多层次办学体系。着力推进广西东融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大学、K15基础教育园区、青少年体育集训竞赛基地等建设项目。
第一,加快建立信用机制和完善信用体系。着力推动市级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推行“互联网+监管”信用管理模式,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信用管理联合机制。坚决向审批服务、工程建设和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的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亮剑,让破坏营商环境、阻碍经济发展的现象在贺州市无处藏身。同时,根据国家和广西工作部署,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在全市营造出“诚实守信,一路畅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良好信用氛围。通过信用机制的建立和信用体系的完善,不断提升社会诚信、政务诚信和司法诚信,从而改善贺州市的城市信用状况,助力良好营商环境的营造。
第二,着力改善市政服务状况,切实提高园区项目审批效率。加快市政服务“一张网”建设,推进政务数据治理和共享开放,建立“四改四转”新机制。积极推动“双容双承诺”试点落户园区,切实提高园区项目审批效率,实现企业摘地即开工。引导新入园企业通过“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寻找中介服务机构进行技术审查、论证、评估、评价、检验、检测等工作,加快项目报批速度。进一步完善项目代办制体系,提高园区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落实企业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相关成本。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协同推进、整合资源、绿色发展、开放合作、成果共享”为原则,以全力东融为突破口,加强与大湾区在战略规划、政策衔接、产业协调、要素配置等方面合作,大力引进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延链、补链、强链”的碳酸钙产业及配套项目,全力打造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产业链条完善、核心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轻钙重钙并重、线上线下协同的绿色高端碳酸钙千亿元产业集群,协同发力,建成全国重要碳酸钙深加工基地,助力贺州市经济转型提质和赶超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