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日本传统建筑中的现代主义思想

2021-01-15 13:28
山西建筑 2021年1期
关键词:木构模数现代主义

黄 杰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 成都 611756)

日本传统木构建筑是日本文化中的瑰宝,而进入近代以来,业界对于日本传统木构建筑中体现的“现代主义”思想的解读,一直都是日本建筑学界探讨的重要课题。日本传统木构建筑设计和建造思想,在古代时期解决了当时由于地理因素和生产力低下产生的各种问题。进入近代以来,由传统建筑形式和思想传承而来的日本现代建筑,以其极简和功能至上的设计理念,也在世界建筑之林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日本传统建筑也以自身独特的创作思想影响着现代主义建筑师,如美国的现代主义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柯布西耶等都与日本传统建筑颇具渊源,在这些现代主义大师的作品中也体现了诸多与日本传统建筑颇为相似的设计理念。美国现代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曾对日本传统建筑的评价:“对于日本来说,现代建筑本不是新事物,神社和桂离宫的建筑传统本身就是现代的”。本文在现代主义的语境下,分析现代主义中的功能主义、极简主义、流动空间、模数制在日本传统建筑中的体现。

1 日本传统建筑中的功能主义思想

日本传统木构建筑中一直保持着功能至上这一原则,史学家藤本照信将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特征归纳为“以用途为基础,样式从属于用途”,这和现代主义所追求的“形式随从功能”的原则一致。在日本传统木构建筑中,出檐深远是最为明显的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处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存在着夏天潮湿多雨,冬天多暴雪的天气状况,因此屋檐的挑出有利于抵抗雨雪、强风等各种自然侵害。同时,日本传统建筑坡屋顶的坡度较为陡峭,便于在日本的多雨雪天气中排除雨水和防止积雪,保护房屋。此外,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住宅建筑檐下的空间逐渐满足更多的人居功能,其廊下空间称为“缘侧”,是日本平安时期的寝殿造流传至今的一种做法。此空间形式的产生和人们日常活动相关联,如日本人进入室内需要脱鞋,这种生活习惯形成了“脱靴空间”,“缘侧”的设置即是满足坐立、换鞋、储藏、收纳及主人迎客的基本功能需求,其尺度与空间形式也符合人进行换鞋这一活动的需求,相当于现代的“玄关”。“缘侧”一般布置在南侧和光照条件好的位置,结合室外庭院的设计,也能作为一处“休息平台”,满足家人起居休憩的功能需求。“缘侧”这一传统空间形式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中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这一原则。由气候的影响因素出发,产生的深远挑出的建筑形式,而对于该形式赋予了类似“灰空间”的功能加以利用,这也是形式伴随着功能的佐证。

在现代主义建筑中,如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入口处抬高的地板,屋顶下灰空间的处理手法与“缘侧”的处理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如此,古往今来的大量建筑中存在的“灰空间”的处理手法,都是居于屋面的深远挑出和进入房屋的前序空间设置,提高使用的感受和功能性。

2 日本传统建筑中的极简主义思想

极简主义在日本传统建筑中的体现主要有注重材料本身的自然表达和去除一切繁复的装饰,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多地震、火山、风暴等地质灾害,培养了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崇敬和世事无常变换的独特审美;二是由于日本的自然资源匮乏,财力和物力上的有限,使得人们要“物尽其极”;三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物哀”审美情趣,重点在于欣赏和表达材质本身随着时间而产生的变化,得到一种欣赏从兴盛到衰败的审美取向;四是限制于日本古代对于木构建筑的加工和生产技术,未形成系统完整的技术体系,不能对材料进行很好的加工和制造。

日本桂离宫作为日本古典园林的第一名园,史学家家永三郎曾对其这样称赞:“彻底甩掉装饰性要素,只是在作为生活场所的功能性和力学构造美上倾注最大的力气”,作为日本简素之美的典范。日本深爱那些可以融入自然美景,能够在风化中逐渐还原真实的材料,与现代建筑的材料不同,自然材料能顺应自然,在老化中回归自然。在桂离宫中使用的茅草、树干、碎石、竹篱等均为不加修饰的自然材料,看似随意,其实经过用心设计。这些材料能在时间维度上产生衰败变化,留下时间的印记。暗含极简的设计美学原则桂离宫中的建筑强调交接节点、结构之间的关系,体现着“装饰就是罪恶”这一现代主义原则,园中木梁使用呈现弯曲不规则形态的木材,保持着原有的形态不加修饰,梁柱的衔接简单直接,体现着直白的建筑力学,正如密斯德国馆中柱与梁的直接相遇。又如园中建筑的镂空小窗,将墙体内部的用于巩固墙体的藤条外露,形成透光的小窗,既是对墙体结构和受力构造的表达,又是丰富了墙体的造型,既增加了采光和通风,又借由本身的结构和肌理达到了装饰的目的。在桂离宫中处处都体现着“少就是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洁风格正体现了日本自古以来的审美倾向:简洁无华,深入本质。

3 日本传统建筑中的流动空间

在传统和室建筑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即是一室性,讲究空间布局自由,灵活无碍。主要手法是采用“障子”进行空间划分,类似现代建筑设计思想中的“流动空间”的设计理念。这种灵活轻质的“墙体”,也是由于日本多地震的外部环境,为了减少在灾害发生时对室内人员的伤害,而使用了这种轻质的分隔材料,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与之适应的功能。通过使用障子进行分隔,在空间的外围有连廊相连,既可以从室外进行空间穿梭,也可以从室内进行空间跨越,彼此间的空间连续性极强。过哲郎把这种只有临时隔断的日本传统建筑空间描绘成“没有距离的聚合”,所有的分隔物轻质、通透,可以随时移走。通过“障子”形成的空间通透、流动而非固态化,在有限的空间中,随着需求的变化能满足居住者的使用,是在当时物资匮乏的年代的一种居住需求解决方式。这和密斯的德国馆、柏林国家美术馆等建筑中垂直的框架体系和水平的流动空间类似,灵活的分隔空间,实现室内空间的通透。

4 模数制

在传统东亚木构建筑中,模数制一直是建造活动不可缺失的重要法则。在日本江户时期木匠世家私传的建筑设计手册《匠明》中,即采用“木割法”将有关木构建筑营造各部分的比例和尺寸进行详细归纳。以椽间距为基础进行建筑平面设计、以柱径、总开间值为基础进行立面设计、以柱径、椽厚、椽净距为基础进行构件设计。在日本传统住宅建筑中榻榻米即是住宅的基本模数。榻榻米根据人的生活空间和行为尺度为基准来确定室内空间各个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现有的日式榻榻米的基本模数为190 cm×95.4 cm和181 cm×90.9 cm,通过此模数确定的住宅柱间距197 cm和181 cm。这与柯布西耶的“模度”类似,也是从人体尺度出发,形成“红尺”“蓝尺”两套极数,将红、蓝尺重合,作为横纵坐标,其相交形成大小不同的矩形称为模度。两种模数制起到了相似的作用,即便于建筑进行比例控制和减少构件种类,简化制作。

5 结语

美国现代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在《晚期现代建筑及其他》一书中对日本传统建筑的评价:“对于日本来说,现代建筑本不是新事物,神社和桂离宫的建筑传统本身就是现代的”。纵观日本建筑的发展历史,因为各个方面的因素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征,其中也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不谋而合,究其两者相似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古代日本的自然条件恶劣以及资源匮乏等因素,这与一战后的经济萧条大环境相似,使得繁复的建筑类型不再具有普遍存在的基础;其次,模数制标准化的加工建造模式也能更好更节省的满足要求,因此在日本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建筑中均强调实用功能和经济效益。当然,日本传统建筑中的现代主义思想之于东西方建筑师们具有不同的意义,西方建筑师在东方传统文化中找到了现代主义的养分,并且逐渐与西方的建筑体系相融合,影响着现代建筑的方向和发展。对于日本建筑师来说,在西方建筑思潮国际化的影响下,找寻传统建筑中的文化特质和建筑思想,使得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具有鲜明的本土化风格和特征。

猜你喜欢
木构模数现代主义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基于单片机和模数化设计的低压侧电压监视与保护装置
木构的味道
模数化设计方法在景观铺装设计中的应用
山西蒙元仿木构墓葬文化特征研究
基于ENVI和ArcGis的云南省侵蚀模数图量算方法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龙泉驿区雷电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与区划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秦汉时期世界最大木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