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宣,张永宁,曾宪春,王英,侯巍
(1.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畜牧兽医杂志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1.1 易感动物 SVA 主要感染猪,不同性别、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但SVA的致病力随着不同菌株或猪品种、年龄的不同存在巨大的差异。潜伏期一般为4~5 d,发病率和死亡率因猪群年龄、来源和地理分布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母猪和育肥猪发病后死亡率极低,而仔猪发病后死亡率高。本病危害最大的是新生仔猪,发病率高达70%以上,死亡率达到15%~30%。国外有研究报告,牛、鼠、苍蝇甚至人的血清中都存在A型塞内卡病毒(SVA)抗体,提示这些物种可能是SVA的自然宿主或SVA可感染动物[2]。
1.2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携带病毒的感染猪是SVA最主要的传染源,包括患病猪和无临床症状的病毒携带猪。患病猪和隐性感染猪通过唾液、消化道、水疱等途径排出SVA,康复猪组织中也能检测到SVA的RNA。患病猪舍、通道、围栏、屠宰工具上以及食物、水源等环境样本中都能检测到病毒RNA。患病猪场内的苍蝇及老鼠的粪便和小肠样本中同样可分离到SVA活病毒,健康猪通过接触而间接感染。接触患病猪的饲养人员如果消毒不彻底,也能成为潜在的传染源,但人不会感染。Leme 等[3]对患病母猪分娩的1~5 日龄仔猪进行了免疫组化和RT-PCR 检测,结果得出:大脑脉络丛、舌溃疡的退化上皮、肾和膀胱的尿路上皮以及肠表层细胞具有免疫反应性,且在多种组织中均检测到SVA 的抗原和RNA,提示SVA存在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1.3 流行特征 SVA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气候多变、潮湿的春秋季节多发。近年来SVA在巴西、泰国、加拿大、美国和中国等地区暴发和流行,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逐年增加,且局部地区传播速度快,对仔猪的致死率较高。截至2019 年12 月,中国有超过一半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受到SVA感染的影响,少数中国毒株发生了遗传重组,在一些地区也发现了无症状的SVA感染。
成年猪感染初期采食量下降,出现厌食、嗜睡和发热等症状,随后鼻镜部、口腔上皮、舌和蹄冠等部位的皮肤、黏膜产生水疱,继而发生继发性溃疡和破溃现象,严重时蹄冠部的溃疡可以蔓延至蹄底部,造成蹄壳松动甚至脱落,病猪出现跛行、站立困难以及多数传染病常见的体温升高、厌食和精神萎靡等症状。新生仔猪(7日龄以内)体态虚弱,嗜睡,不愿吸乳,并出现急性死亡(死亡率高达30%~70%),偶尔伴有腹泻症状。
3.1 病毒分离 SVA 可在人胚胎肾细胞(PER.C6)、人肺癌细胞(NCI-H1299)、猪睾丸细胞(ST)、猪肾细胞(PK-15、IBRS-2)和幼龄仓鼠肾细胞(BHK-21)等细胞系中培养,从患猪血清、水疱液、口腔拭子、尿液、粪便等样品中分离SVA。其中PK-15最为敏感,可以利用PK-15进行病毒扩繁[4-5]。分离后再借助电子显微镜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技术对病毒进行鉴定。病毒分离耗时长,灵敏度低,一般只应用于获取病毒毒株。
3.2 PCR 方法 范慧等[6]对40 株SVA 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比较,筛选出最佳扩增引物,优化出了引物浓度(4 mmol/L)、退火温度(54 ℃)、延长时间(15 s)、循环次数(35 次),成功建立了SVA 的RT-PCR 检测方法。用该方法检测SVA、EMCV(脑心肌炎病毒)、FMDV(口蹄疫病毒)、PRV(伪狂犬病毒)、PRRS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CSFV(猪瘟病毒)、PED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其病毒检测限可达1 TCID50,比国外文献报道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更高。谢守玉等[7]建立了SVA 与O 型、亚洲Ⅰ型、A型口蹄疫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同时检测SVA、O型FMDV、亚洲Ⅰ型FMDV、A 型FMDV、PRRSV、PCV2(猪圆环病毒2型)、CSFV、PEDV、PRV 等主要猪源病毒,结果显示仅对SVA与O型、亚洲Ⅰ型、A型口蹄疫病毒的检测呈阳性,其他均为阴性,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李秀博等[8]建立的TaqMan 荧光定量PCR 方法,郭振华等[9]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都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林彦星等[10]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建立了快速检测SVA的实时荧光RT-RPA 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能准确检测SVA 核酸,与VSV-IND(水泡性口炎印第安纳型)和VSV-NJ(水泡性口炎新泽西型)、SVDV(猪水泡病病毒)、FMDV、CSFV、PRRSV等灭活抗原核酸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合荧光探针使用的实时RPA检测技术,可在便携式恒温扩增荧光检测仪中实现检测结果的直接读取,简便快速,反应时间小于20 min。王淑娟等[11]建立了SVA F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仅对SVA 出现阳性扩增信号,对BHK-21 正常细胞对照和口蹄疫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猪伪狂犬病毒等5种病原均未出现扩增,特异性较强;比常规RT-PCR的敏感性高10倍;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4%,重复性好。
Zhang 等[12]建立了第三代PCR 技术RTddPCR,以保守的病毒性聚合酶3d 基因为靶点,建立了一种新的逆转录微滴数字RT-dd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重复性和再现性,检测限为每次反应1.53±0.22 拷贝SVA RNA(n=8),比定量PCR 的灵敏度高10 倍左右;特异性分析表明,SVA 的RT-ddPCR 与其他主要的猪病原体无交叉反应。
3.3 血清学方法 王彩霞等[13]利用VP2 和VP3可能具有SVA早期感染中和抗体的识别位点,建立了基于结构蛋白VP2/3 的SVA 间接ELISA 方法,用该方法对FMDV、PRRSV、PCV2、PRV 等阳性血清进行检测,其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其他猪相关病毒无交叉反应。申水莹等[14]基于SVA VP3 蛋白建立了间接ELISA 方法,赵月龙等[15]基于VP1 建立了间接ELISA 方法,申珊等[16]建立了一种检测SVA VP2蛋白的间接ELISA 方法,这三种ELISA 方法对几种普通猪病毒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好,重复性和稳定性好。
申珊等[5]建立了A型塞内卡病毒VP2蛋白抗体的阻断ELISA 方法,该法对几种普通猪病毒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批间、批内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用于塞内卡病毒血清抗体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Liu Fuxiao 等[17]利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SVA 开发了一种快速病毒中和试验(VNT)方法,用于检测血清样本。新型VNT将96孔板的孵化时间缩短到48 h,比传统VNT 的孵化时间短得多。此外,它比传统的VNT更灵敏、更特异,因为读出的最终结果取决于绿色荧光,而不是CPE。
此外,成都微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家动物疫控中心合作研制的塞内卡病毒高敏荧光检测试剂盒,适用于现场和实验室,操作简单,可及时获得检测结果。其检测原理是:当检测卡加入试样后,试样中的塞内卡病毒抗体与标记荧光微球的抗原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该复合物随样液流至检测线,被包被特异抗原捕获形成双抗原夹心免疫结合物,该结合物的量与试样中塞内卡病毒抗体的量呈正相关,经高敏荧光分析仪测定结合物中示踪物的荧光强度,即可快速定量测定试样中塞内卡病毒的抗体含量。
目前,SVA尚无疫苗或特定的治疗方法可用,猪场只能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来防范。
4.1 做好综合防控 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坚持全进全出,提高消毒防范意识。发现水疱性病状后,应立即隔离和监控病猪,全场消毒、灭鼠、灭虫等,禁止一切出入活动。发现蹄冠部溃疡的疫病,应立即向养殖场所在地的兽医机构报告。
4.2 加强检疫 加强生猪及其产品的出入境管理,必要时暂停进口。落实春秋两防对口蹄疫等疫苗的接种工作,加强抗体水平检测和早期诊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掌握感染和流行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
4.3 加快疫苗研发 SVA 疫苗的发展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筛选高毒力标准菌株,二是建立实验动物模型。目前已生产出多种基因工程疫苗,最有优势的是病毒样颗粒(VLPs)。VLPs 是由具有自我组装能力的病毒结构蛋白组成的空病毒粒子。这些蛋白质自发形成类似病毒的三维结构,暴露了病毒的多个抗原位点,可以被树突状细胞吸收,从而引发有效的免疫反应。VLPs比活病毒和基因缺失疫苗更安全,因为它们不含遗传物质,不具有传染性或复制能力。与肽疫苗不同,VLPs与完整病毒发挥同样的免疫原性,并诱导完美的免疫保护[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