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峰武侠动作电影初评

2021-01-15 04:58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武侠动作

杨 波

(汉江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徐浩峰已推出三部独具美感的武侠动作电影,后续作品如《刀背藏身》《诗眼倦天涯》正处于后期制作与发行筹备阶段。笔者尝试勾勒其三部初作的艺术面貌,研判其电影风格走向,为今后的持续观察与研究作铺垫。

一、《倭寇的踪迹》《师父》:开启武侠片创作新门派

随着徐浩峰的第三部动作电影《师父》(2015)面世,其独特的武侠风格渐近成形。徐浩峰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毕业后,未直接入行,而是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包括武侠小说和纯文学作品)、道教研究、武侠文化资料整理、撰写电影评论等工作,也曾出演电影,参与影视编剧(主要改编其武侠小说与武侠文化著作),直至正式执导武侠片。他之前的种种活动为其武侠片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化与实践基础,一旦于台前现身,便惊艳整个武侠动作电影界。徐浩峰的成长、创作走过了一条别样的道路,对其他后来者应不无启发。

武侠文化(主要以史传零星记载、戏曲、小说和影视剧为载体)为中国大众通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之所以绵延不绝,不断翻新,主要还是源于长期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所谓“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当社会运转不能体现足够的公平正义,个人武力行为便成了法制系统、主流社会之外的一种抗议与制衡手段。侠士以锄强扶弱、打抱不平为行动宗旨,往往赢得正当权利被普遍侵害的弱者的肯定与推崇。社会环境愈压抑,人们对武侠的想象与呼唤便愈强烈。清末民初,通俗武侠小说大量涌现,随之风行,到电影、电视普及后,许多小说被改编制作,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电影类型——武侠功夫电影。一些代表性作品往往以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慷慨激昂的情调、极具想象力的舞蹈化动作、卓越的表现技巧见长,在国际影坛为华语电影争得了荣誉。中国电影史早期便出现轰动性的神怪剑侠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武侠动作片绽放出奇异的光彩,涌现出张彻、胡金铨(部分作品在台湾制作)、刘家良、楚原等著名导演,推出一些列佳制。之后,武侠动作与喜剧、犯罪等电影元素结合产生了谐趣功夫片、时装枪战片等混合类型,武打明星也经历了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的更新换代。八、九十年代以来,吴宇森、徐克、杜琪峰等导演成为动作电影制作的佼佼者,王家卫、周星驰等影人也不断在创作中继承或更新武侠传统。随着香港电影的衰颓,武侠动作电影也从高峰滑落。以李安的《卧虎藏龙》(2000)为标志,新世纪初掀起了武侠电影制作的的又一波浪潮。

李安创作的初衷在于将格调低下、“粗俗”的武侠文化提升到高雅文化的地位,他的努力部分回应了胡金铨重视文化历史背景与意境营造的武侠片传统,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张艺谋导演走的则是古装武侠大片的路子,他的目标是强化其形式美学,在影片中制造以动作为核心的各类奇观,夸张打斗的视听效果。《英雄》(2002)拉开了华语大片序幕,其产业意义、形式美学价值远远高于社会文化意义。陈凯歌、冯小刚等导演跟进,形成古装动作大片热潮。

甄子丹先后与叶伟信、陈德森、刘伟强、李仁港、陈可辛、麦兆辉、庄文强、霍耀良、罗永昌、郑保瑞等多位香港导演合作,不断推出武侠功夫片,施展其快速、凌厉、顽强的打斗风格,其一线武打明星与杰出动作指导的地位得到持续巩固。

此外,袁和平、陈嘉上、冯德伦、侯孝贤等影人偶尔推出重要的武侠动作电影,延续此一类型的命脉。

在此背景下,徐浩峰携其特异的作品跻身武侠动作片创作领地,激起波澜,势将革新此类型的艺术景观,重塑武侠电影美学。

首作《倭寇的踪迹》(2011)便呈现出较为成熟的美学格局。故事植根于历史,假倭寇梁痕录(宋洋饰)实为抗倭名将戚继光的部下,所持长刀乃戚将军为对付倭刀而改制,并开发了“如响”“如影”等技击招式。梁痕录的理想是将此刀此技传入民间,保存而发展之。影片布景为江南城镇,小桥流水,深宅大院,残塘枯荷,门派林立,实乃古典侠士活动的完美空间。各类人物形象多朴素而真切,动作设计则强调人物的步伐与身姿,侠士在近身对抗前不断试探,寻找机会,为关键一击作准备。打斗双方身体很少脱离地面(更遑论飞檐走壁,腾空跃起),不避地心引力,于闪转腾挪间发挥动作的实战性。总之,该片展现的是一种写实而灵活(辩证统一)的动作美学,与大量借助威压、动则神乎其技的旧式手法不可同日而语(1)李小龙、刘家良同样注重动作实感,但也多借用弹床、剪辑等手段夸大动作效果。。

影片深层意蕴涉及武侠文化与心性修养等议题。梁痕录之所以冒险犯难,目标却是超越一己私利的武侠文化传承。戚家军已成过往,但特殊的技艺和思想不可随之湮没。通过武侠宗师裘冬月(于承惠饰)的行动轨迹主要表达的是练武实为一种修为的观念。只有抛开各种名利目标与世俗事务才可望将功夫练到更高境界,于是大侠放过与护卫私通的夫人,放弃至尊地位,独自入山修炼。他帮助山村小酒店已寡的女子不为情欲。化解“倭寇”危机之后,他又决定亲自将银两带给那女子,可能想与她一起生活,开启另一段不脱离尘俗的修炼人生。

捕捉如实的动作打斗是表层,努力重现相应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及武侠文化,进而深入到对修养、人生的领悟,徐浩峰为我们呈现的是具有多层丰富意义的武侠文本,带给我们丰裕的审美感受。《倭寇的踪迹》不再是肤浅的通俗类型片,而是武侠类型与文艺类型的有机融合,除了欣赏紧张刺激的动作场面,观众还需调动文化积累、生活阅历与审美领悟力,才可能充分领略其特殊魅力。徐浩峰由此提升了武侠片的文化品位(创作动机近似李安,具体策略不同,风格迥异),此种艺术追求在《师父》中得到进一步贯彻。

师父陈识(廖凡饰)四十岁后结束了漂泊南洋的航船生活,背负起对他人的责任——对于家族企望重振家业,对于师父则要传承与光大咏春一门——来到当时(民国)北方的武林重镇天津(开有十九家武馆)闯码头。影片中的功夫是兵器——刀的世界。甄子丹(《叶问》系列)和梁朝伟(《一代宗师》)打咏春不用兵器,廖凡则使八斩刀,更新了我们对咏春的认识。天津的各派高手则用各式刀具,这的确是刀光剑影的武林,然而影片多位主演可能并无功夫底子,打斗及动作效果却相当出彩,原始、质朴却又魅力十足,兼任武术指导的徐浩峰及动作班底的工作显得尤为出色。徐浩峰凭本片获第52届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此一荣誉实为对武侠动作片的高度肯定。

影片围绕人物活动铺排了广阔、真实的社会历史环境。当年的天津为开放港口,西洋文化涌入,而本土文化深厚。军阀控制了当地的命脉,其力量威胁到各类民间团体及行业组织,许多人的生活受影响。最好的西餐厅有白俄美女表演舞蹈(主要展示修长、匀称的双腿及灵巧的动作,或为简易芭蕾),是社会上层聚集的交际场所。武林头牌郑山傲(金士杰饰)的徒弟林希文(黄觉饰)进入军界发展,担任督军副官,不择手段想要控制天津武行。市井则颇具活力,耿良辰(宋洋饰)立身的脚行靠出卖劳力为生,他随陈识习武后脱离脚行,在街头经营小书摊,女友在马路对面卖茶汤,混混随时出没,骚扰民众。十九家武馆团结、紧凑,规矩森严,其中一条重要规则是——作为天津本地人的徒弟如成功连踢八家武馆,武行则公推一名高手打败踢馆者,将其逐出天津,然后允许其师父在天津开馆授徒——这样做既维护了武行的利益(垄断经营),又保存了天津的脸面。种种行规定然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发展出的严密的生存谋略。复杂而可信的社会环境的构筑为剧情展开及主题表达提供了严实的基础,是影片成功的一层重要保证。

陈识的行动便开始于周密的计划与算计。他初试身手便赢得郑山傲的赏识,郑山傲到晚年想起天津武术界之所以难有发展——很难培养出高手——主要原因在于封闭和保守,各门派广收徒弟却并不传授真本事,而陈识打算教真功夫。郑山傲想借此机会重振天津武林,条件是陈识也要将咏春刀法传授给他,他将代表武术界打赢陈识的徒弟,以此维护老规矩,保存自己的好名声。可见,郑山傲是处于守旧与革新之间的过渡性人物。他出钱帮陈识组建家庭——陈识看中在西餐厅工作的声誉不佳的本地女子赵国卉(宋佳饰),帮其物色徒弟。

陈识与赵国卉约定——提前支付“分手费”,住贫民区,共同生活三年,之后各走各路,赵不会跟他回广东,她不必过问他的事情,他的承诺是以她为约束。两人共同生活实为陈识掩人耳目的手段——表面无欲无求,靠木工为生,与武林无涉,暗里授徒,最终目标是在天津开武馆,光大咏春派。

耿良辰一开始便是陈识和郑山傲的棋子,一切按部就班进行,他已成功踢过八家,情节走到拐点。重重算计与谋划的负面效应爆发,人物命运及故事后续如多米诺骨牌坍塌。林希文算计师父(可能报未得真传之仇或代军方控制武林)并拍下记录片,郑山傲无法作为代表打败耿良成,名声被毁,躲在家中,后远走海外。林希文可能与郑榕(前头牌的寡妻,郑山傲之后武行实际控制者,蒋雯丽饰)勾结,被后者利用。林希文偷袭耿良辰得手,将其送到郊外教堂医院附近,勒令他治好后离开天津。耿良辰有骨气,怀抱对天津的强烈归属感,甘愿冒死跑回,躲在远处见过女友,用最后一把力气帮脚行兄弟推车,脚行重新接纳他并将其埋葬。

陈识的新武馆开张当日,郑榕安排播映《火烧红莲寺》(之前插播林希文偷袭师父的纪录片),激起众怒,郑榕巧舌如簧,提议奉林希文为新的武林魁首。陈识走上戏台,声称要传授咏春,目标直指林希文,郑榕挡刀受伤,陈识被制。混乱中,一把刀传到陈识手上,陈识割破林希文颈部(为徒弟报仇),郑榕决定处死陈识。陈识提出要见识天津的刀,很快为几柄重刀围困。他又提出死前将咏春传授给年轻人,趁机逃到街面。武行围堵,于一条窄巷内,陈识一一击败所有高手。

赵国卉在武馆门外等陈识,后两人相互寻觅,脚行兄弟用推车送她到火车站。陈识先登车,郑榕写信以赵国卉作要挟逼陈识封口——不讲出天津武林没落的现状。她并且安排女弟子跟踪赵国卉,掌握其行踪。

打乱计划的事态发展令人们逐渐改变初衷,变换了先前执着的种种观念。希望保全名声的郑山傲和野心勃勃的林希文失败了,处心积虑、狡猾多谋的郑榕也失败了,她未能保住先夫及整个天津武林的脸面。有骨气的耿良成为了故园情(出身及家庭所系)、爱情、兄弟情不惜牺牲生命,他与陈识的师徒情谊得到保全,尽管明知为师父的棋子却甘愿被其所用,本为觊觎师娘美色的小人在习武过程中生命境界得到提升,特别尊重师父两口子,无奈经验不足且心肠柔善终遭林希文的黑手。与陈识共同生活的日子,赵国卉真正爱上他,为其安全担忧,改变不离开天津的誓言,决定陪陈识回广东。

最重要的领悟发生在陈识身上,一声“师父”不是白叫的,耿良成(天才后辈)死心塌地执行他的计划,最终早夭。耿应是咏春的最佳传人,在陈识的计划中却注定要被放弃,这是悲剧性的悖论,谁知倔强的他甘愿领受牺牲的命运。郑山傲远走,耿良成死去,陈识不再坚持自己的事业——继续在天津开馆授徒,他调整计划,与整个天津武林决战,让年轻后辈观摩,以此方式传授咏春,之后返回广东老家。俗话说“师徒如父子”,徒弟对师父的敬重,师父对徒弟的爱护,此一可贵的人伦情感最终超越开宗立派、光大门户的功利目标,功夫虽难以正常大范围传播,但为徒弟复仇,教训狭隘的武林势力,实为对伸张正义、肯定师徒情谊的武侠精神的护持与弘扬。与传授高超技艺相比,维护武侠价值观是更重要的目标。

于是,与前作《倭寇的踪迹》类似,本片除表现非凡的功夫与打斗场面外,同样注重对历史环境的重塑,对武侠文化及人性觉醒等深入议题的探寻,影片包含多层认识与情感维度,同样能给人丰富的审美感受。

传统港式武侠片重视打斗场面的铺排,追求美化暴力的形式感,其他剧情铺展及主题表达往往失之草率而浮泛;李安、张艺谋、王家卫、周星驰等导演涉足武侠属偶尔为之,他们所拍的动作片主要成绩在武侠类型之外(或文艺,或形式,或喜剧);甄子丹主演或主导的影片主要为强化与丰富其动作明星形象。徐浩峰在以上创作模式之外,开辟了新路。这是立足于武侠而广泛表现文化、人性等深广议题的模式,是严肃而严谨的武侠片,其美学源头同样可追溯到胡金铨那里,不过,徐浩峰武侠片的主题与胡金铨所重视的儒家文化(如精忠报国)与佛教哲理等内涵明显不同。

假以时日,各种条件配合,徐浩峰继续经营武侠片,可能在华语武侠创作界建立一个门派,成为武侠文化世界的重要势力。

二、《箭士柳白猿》:价值与影响未充分彰显

《箭士柳白猿》(2016)本为徐浩峰第二部编导作品,却放在第三部《师父》之后发行,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师父》中有廖凡、宋佳、蒋雯丽、金士杰、黄觉等明星出演,更易吸引观众,在推出两部作品,累积一定口碑后,《箭士柳白猿》可能收获更高票房。此考量有一定道理,然而这部先拍后上的片子市场反应却比较冷淡(最终成绩应该会比《师父》差不少)。主要原因不在影片品质,而在于宣发。除了宣传语中“《一代宗师》编剧”的字眼可能引起一般观众注意外,其他推动市场的措施未见明显效果。

本片整体品质与徐浩峰另两部作品相当,均为近些年不多见的“另类”武侠电影,应得到足够重视。《箭士柳白猿》与《师父》均讲述民国武林的传奇人事,《倭寇的踪迹》说的是明朝遗事,三部影片均成功营造相应历史现场氛围,说明徐浩峰是场面调度高手,其工作态度之严谨可见一斑。可信的环境是叙事成功的坚实基础,导演及团队在此方面用功不少。除刻画武林中人的面貌、行迹外,影片对外围(群众、建筑、布景、道具等)信息均作出丰富而准确的交代,使我们的历史想象不至于悬空。

柳白猿是个名字,也是可继承的独特身份——武馆纠纷仲裁人。双喜在经历巨大人生惨痛(目睹姐姐被王老爷凌辱)后当了跳墙和尚,机缘巧合做成柳白猿(宋洋饰)。柳白猿必得有过硬本领,同时保持警觉,才可能做更长时间。先后被两个女人纠缠,柳白猿才识破骗局,他的最后功能是与匡一民(于承惠饰)比武,了却对方心愿。踢馆及高手过招多打“划勒巴子”(双方促膝对坐交手)。闻梨和抽烟斗都可练呼吸。柳白猿需每日面对漫画式头像自省,看是否偏离了初心。柳白猿如何履职,射箭比的是气势,匡一民怎么踢馆,长枪在他手中威力无穷,影片均作了重点展示。这些本领、规矩、传统在以往的功夫武侠片中难得一见,本片再次扩展了此一类型的文化内涵。

武林已变味,就像匡一民传给徒弟的功夫。军阀混战的年头,武人成了军政势力角逐的工具(在《师父》中也有表现),火枪和炸弹取代弓箭与长枪,有无柳白猿已无大关系。影片在呈现武林传奇的同时,相机传达丰富的人生与社会教训。主持公道会得罪所有人,大家看重的不是公理,而是私利,因此柳白猿仇家多,平日要隐藏行迹,睡觉时习惯钻到床底下。(上一代柳白猿教导:“主持正义就是与世人结仇,要像逃犯一样生活。”)武馆里教拳总是骗人的,不肯传授真本事,要不然留不住徒弟。(此一观念在《师父》中强调过)比武是力量与智慧的交锋,无回旋余地,可世人热衷投机取巧,武术这一传统技能自然逐渐退化乃至消泯。匡一民到六十才领会自己是无才无福之人,会的只有功夫,找高手比武才是该干的正事。许多人要花一辈子的时间才能认知自我,准确定位。亲人遭难,自己因无能为力而崩溃,想逃到另一天地,如此行事对亲人的伤害不下于恶贯满盈的肇事者。世界已不需要柳白猿,不必执着,可做回自己,重新安排今后的生活,这大概是“回头箭”的意思(回归家乡,回到自己原初的世界,找寻亲人,接续以往的生活)。

本片风格及表现技巧与另两部作品高度统一。合于功夫武侠类型常规,本片也将大量篇幅用于对抗场面,主要采用长镜头完整呈现动作过程(穿插快速剪辑表现动作之敏捷),同时灵活移动镜头,切换机位,既传达出动作的实感(接近想象中真正实战的状态),同时强调神奇而惊人的威力,使场面活力迫人,十分耐看。动作描写与其他段落风格一致,朴实而灵动,打戏未跳脱出影片整体,与文戏相辅相成,始终牢牢抓住观众,效果突出。

本片叙事也颇为巧妙,之前似与主线(新一代柳白猿怎么产生,了断了哪些恩怨)无干的情节到后头全部聚合一处。匡一民的徒弟过德诚与手下二冬、匡一民与追随自己的女人月牙红分别对付与保卫下野要员杨乃兴,柳白猿被前者利用,为后者提防。柳白猿的出身、活动及后来寻找姐姐均交代清楚。整个叙事结构显得严密紧凑,说明徐浩峰也是布局高手。(2)徐浩峰曾撰文评论杜琪峰的《放·逐》(2006)(《平静的暴力——〈放·逐〉的局面》,《电影艺术》2007年第1期 ),认为其布局精彩。

如此出色的影片一方面打破观众的期待视野,普通观众需要一段时间调校预期,服务于影片的发行工作要同步跟上,评论与研究也要及时作出回应,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使其被充分认知与感受,其潜在的巨大社会效益才能真正发扬出来。

影片本身的瑕疵(主要在台词方面)多少影响观众的接受,不可不查。本片对白(包括少量独白)简练,人物应答含机锋,潜在意义丰富,这应是导演的着意追求。少数几处表达显得突兀,欠圆转,妨碍理解。韩四和赵七争执的时候韩的语调有些生硬。过德诚发现柳白猿踪迹后,花一根金条买下带柳白猿四支箭的柱头,他与二冬谈论此事的几句话有些含糊,后来二冬说:“你我是合办一件事,你和我没事”,这一句的意思也不明朗。二冬与柳白猿分头乘马车于郊野再次会面,柳白猿说自己做不来她托付的事,二人交手,她说“你怎么这么差”,他答“怎么用刀背”。这两句的意思也不甚明晰。到达尧舜国术馆争斗现场后,柳白猿收起了弓箭,直接进去击倒所有弟子,出门,有长者跟出,说“这是干什么呀?柳爷”,柳白猿没转身,没说话,略停顿离开。长者的意思是不明白柳白猿为何以此种方式处理,柳白猿因为别人交代的事遇到困难,他在犹豫该不该继续跟进,心态发生了变化,所以此次率性而为。这里应可为柳白猿添一句对白,让他略作解释,表意会流畅些。柳白猿先说过:“主持公道,凭的是气势,但一个人在气势上压住了我。”在旅馆房间,二冬离开时问:“这趟为自己,上一趟呢?”柳白猿不答,举被她砍过的箭琢磨。面对挑战,柳白猿的想法不断变化,最开始应是对二冬产生了好感,拒绝之后提出帮忙可以,拒绝后又决定继续,理由是证明自己——作为柳白猿应在气势上压倒别人,而月牙红的气势盖过了他。月牙红身手一般,她的气势何在,怎么会超过匡一民,指的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吗?柳白猿对二冬说:“大大小小的军阀都在打仗,街面上枪多,逃兵多,找个杀过人的吧。”意为再次拒绝对方的请求,这里也可说得更充分些。柳白猿射中王老爷两箭后内心独白:“我没有资格杀你,对于姐姐,我比你更恶劣。”这句话颇费思量。柳白猿没找到姐姐,立于巨石上对流水射出四箭,内心独白:“也许姐姐从未存在过,她是一个让我看清内心的契机,一个佛菩萨的点化。姐姐,保重。”这是柳白猿自我省思及劝慰的话,前一句带虚无感,观众难以认同。

意图将许多对白(包括独白)锤炼为金句,更耐咀嚼,此种追求本没错,关键是把握好尺度,不让跳跃、省略的话语阻碍观众对剧情及人物内心的理解,影响叙事的流畅推进。想起许多经典影片(特别是黑泽明与小津两位大师的作品和多本色市井语的优秀港片),其对白意思显豁,对答流畅,并不妨碍整体艺术表现,相反给我们的感觉是特别自然。文艺腔用得好的片子不多(王家卫早期影片是少数成功的例子,《一代宗师》〈2013〉的缺陷之一也在文艺腔太重,不少台词与角色身份及情境不合,可能与徐浩峰的参与有关),内地时有于对白方面栽跟头的伪文艺片,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编写台词还是要从大局着眼,不能为了局部的亮色而影响整体表达,对此方面,徐浩峰导演今后需多留意。换一个角度看,《箭士柳白猿》对观众欣赏文艺型武侠片提出更高要求,徐浩峰武侠电影品牌持续扩大影响,可能倒逼观众阅读其武侠小说原作,综合解读其作品系列,台词的障碍可能被逐渐克服,反过来成为其独特艺术风格的确证。

期待徐浩峰的武侠动作电影之路越来越光明而宽阔,其对华语电影美学的贡献也将日益凸显。

猜你喜欢
武侠动作
武侠风
嘿!这才是武侠
下一个动作
武侠影后郑佩佩
武侠教室
动作描写要具体
让动作“活”起来
武侠传说中的十大“神药”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