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专业建设第二课堂刍议

2021-04-01 09:22胡翔云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竞赛专业

胡翔云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一、前言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对第二课堂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第一课堂是育人主阵地,第二课堂只是第一课堂之余丰富学习生活的一种工具[1],把第二课堂等同于课外活动。因此,学校不应或不必对第二课堂进行干预,否则就变成事实上的第一课堂。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国内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无意地重视第一课堂,轻视第二课堂,对第二课堂缺乏系统规划,呈现出第二课堂活动目标不明、组织松散、过程零乱、管理无序的状态。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促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制约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因此,探讨如何围绕专业建设第二课堂有其现实意义。

二、围绕专业建设第二课堂的原因

围绕专业建设第二课堂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客观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2.5+0.5”学制,即二年半的校内教育加半年的校外实习。在有限的时间内,仅仅依靠第一课堂教育,要使大部分学生达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十分困难的,导致学生毕业后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结合的现象[2]。作为选择某个专业的学习者,其首要任务是努力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学校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第二课堂,理所当然地要发挥其对第一课堂的服务功能、补强功能,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第二课堂强调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管理,并不等于放任不管。在这个问题上有兴趣导向和专业发展导向两个选择逻辑。所谓兴趣导向的选择逻辑是指完全凭个人兴趣选择第二课堂活动,其目的是愉悦身心、张扬个性、发展特长、交朋结友等;所谓专业发展导向的选择逻辑是指围绕专业发展要求选择第二课堂,其目的是发掘专业纵向深度、拓展专业横向广度、突出专业发展向度,提高职业核心竞争力。两种选择逻辑不是对立而是互补的。专业发展导向的选择逻辑,并不排斥兴趣导向的选择逻辑。在达成专业基本要求的前提之下,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自由成长、快乐成长,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题中之义,是对专业特质的拓展和补强。但是,完全游离于专业培养目标和方案之外的第二课堂极端自由化,会导致专业教学内容的空心化、专业教学过程的碎片化,进而导致专业培养目标的模糊化和专业特质的虚无化。比如笔者认识的一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他选择的全部第二课堂活动均与专业无关或关系不大。整天热衷于电竞、唱歌、跳舞,以第二课堂名义,整日沉迷其中。他还动员、组织同班同学参与,日夜操练,以便参加民间组织的电竞、歌唱、舞蹈比赛,而对专业课学习完全不感兴趣,最多只是被动应付专业课程学习,不仅自己多门课程不及格,也让同班多名同学陷入游戏的深渊而不能自拔。这种极端自由化的第二课堂,完全背离了教育的初衷。学生兴趣广泛本是好事,但凡事不能走极端,舍弃专业发展、完全基于个人兴趣选择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极大地削弱了人才培养的专业性、职业性,极易造成培养目标落空。这种以“刺激、好玩”为取向的极端自由化的第二课堂,甚至会把部分自制力、判别力较差的学生置于某种危险的境地。因此,围绕专业建设第二课堂,并进行必要的管理和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围绕专业建设第二课堂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特质的客观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有两个基本特征——“高等性”和“职业性”,其中“职业性”是其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质。这个特质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要反复再现完整的典型生产(服务)过程。姜大源认为,真实的生产(服务)过程需要完成三个或三个以上,才能通过比较、迁移,进而内化为职业能力[3]。但是完成一个完整的生产(服务)过程往往要求比较长的时间和比较大的空间,学校为第一课堂配备的教室和实验室往往只能勉强完成一个简约化、“迷你型”的生产(服务)过程,要反复完成真实的、连续的生产过程基本是不可能的。很多实践性、探究性学习环节要靠时空相对自由的第二课堂(如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实习、企业生产实践、校企合作研究、国内外游学等)来完成。这就决定了第二课堂必须担当“工学结合”的使命,必须扮演“实践平台”的角色,必须落实“学做一体”的职责。

围绕专业建设第二课堂是高职学生群体特征的客观要求。对于具有较好学习习惯和较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国家重点大学的本科生,或许大部分学生能够相对轻松地完成学校规定的第一课堂学习任务,有相对充足的精力和能力自主策划、自主选择、自主组织和实施第二课堂活动。相对而言,学校可能不需要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过多干预,只需要进行方向上的指引,他(她)就能很好地完成各种各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而不可否认的是,为数众多的高职学生并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厌学现象突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他(她)们并不清楚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也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对自身发展有利。少数学生完成第一课堂学习任务尚且十分吃力,在选择第二课堂内容的问题上,就非常需要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对提高其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最有帮助的事情上。因此,围绕专业建设第二课堂,规划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布局完备的第二课堂网络体系,能够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增加学生锻炼机会,拓展学生成长空间。加以必要的引导,消除部分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方向上的“迷茫症”、选择上的“恐惧症”、实施上的“拖延症”。

需要说明的是,围绕专业建设第二课堂,并不排斥学生自主进行的常规课外活动,比如综合素质提升活动(包括政治素质、人文素养、沟通交流能力提升等)、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相反地,如能把这些活动与专业结合起来,更能发挥第二课堂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上的独特作用。围绕专业建设第二课堂,更不是抵制跨专业的学习活动。跨专业学习对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是应该大力鼓励的第二课堂活动。围绕专业建设第二课堂是指以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要求,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人本导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构建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组织严密、内容完整的第二课堂体系,在尊重第二课堂自主选择、自主实施的基础上,防范第二课堂各种风险。为此,要科学规划第二课堂体系,广泛开发多种形式的专业类第二课堂,增加学生选择余地;要通过适当的激励和引导,增强专业类第二课堂吸引力,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选择专业类第二课堂活动,把专业学精、学透、学宽,使其专业特质更显著,个性发展更鲜明。在确保专业培养目标达成的前提下,活跃的课外活动和宽泛的跨专业学习不仅没有背离专业,相反还能塑造健康的身心,拓展专业疆域和专业视野。换言之,只有第一第二课堂相互协同,课内课外协同,校内校外协同,才能把专业育人落到实处[4]。

三、围绕专业建设第二课堂的方法路径

如何围绕专业建设第二课堂,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第二课堂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二是围绕专业建设哪些种类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呈现方式如何;三是如何确保学生愿意参与专业类第二课堂,即专业类第二课堂吸引力的问题。

(一)第二课堂建设的原则

围绕专业建设第二课程,需要遵行一些基本原则。借鉴前人理论成果,并根据长期教学实践,这里提出了五大建设原则。

一是合规原则: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无论是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第二课堂管理者和参与人员应强化阵地意识,主动学习中国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第二课堂成为创新学习的阵地、思政教育的阵地、社会教育的阵地。

二是有序原则:必须加强对第二课堂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第二课堂组织有人管,方向有人导,活动有人知,绩效有人核。

三是自愿原则:吸纳第二课堂参与者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发挥学生自发组织、自愿参与、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组织、管理、参与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四是实效原则:第二课堂建设应力争取得实效。学校应优先支持那些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对人的个性成长方面有重要作用的第二课堂发展。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对第二课堂发展应进行差异化支持,搞遍地撒网式的支持既不必要也不可能。

五是激励原则: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正向激励,促进学生自觉参与。如建立第二课堂学分制度,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折算素质学分,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第二课堂活动团队或个人,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等。

(二)围绕专业群核心能力构建第二课堂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建设普遍存在不系统、不成体系的问题,限制了学生全方位、多层面选择第二课堂的余地[5]。构建第二课堂体系必须从专业群核心能力分析开始,这样建立的第二课堂才更具普适性和广泛性。这里以高职机械类专业为例进行说明。高职机械类专业是一个大类专业,包含专业众多。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高职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特种加工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铸造技术、锻压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机与电器技术、电线电缆制造技术、内燃机制造与维修、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工业设计、工业工程技术。这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各不相同,但其专业核心能力有一些是共通的,如工程图识读与绘制能力、常见机加工设备使用与维护能力、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和实施能力、简单机构或机械的设计能力等。高职院校在构建专业类第二课堂时,应依据本校开设机械类专业群特点确定核心能力,拟定需要着重培育的第二课堂。然后通过导师引导、学生骨干动员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专业类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第二课堂应形成组织严密的体系[6],通常包括课程层面的第二课堂、基本素质层面的第二课堂、技能竞赛第二课堂和专业层面的第二课堂。课程层面的第二课堂加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形成职业专项能力;基本素质层面的第二课堂促进基本素质养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竞赛类第二课堂锻炼学生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形成激励机制。这三类第二课堂是基础,而专业层面的第二课堂是根本目的,促进专业群核心能力形成,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四个层面的第二课堂构成金字塔形四面体的稳定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围绕专业群构建第二课堂

1.课程层面的第二课堂

教学计划中限定了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规定了学习内容和考核标准。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受时空限制,往往是实际生产过程的简约化,甚至是经过抽象凝练的符号系统。而实际生产过程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较复杂的工作过程才能完成。这时,如果仅仅通过第一课堂,无法再现实际工作过程。通过引导,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围绕课程学习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钻研。或者设计第二课堂实践项目,力图再现真实的生产过程。或者基于已有的课程知识,进行开放性、探索性、批判性的探讨,力求发现新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或方法等。

课程层面的第二课堂通常以培养学生单方面的能力为主,主要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存在。如机械制图课程学习兴趣小组、电气技术课程学习兴趣小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兴趣小组、数控加工课程学习兴趣小组等。

2.基本素质层面的第二课堂

这主要是跨专业的基本能力(如政治素养、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创业意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文艺术素养、沟通能力等)。通常以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形式存在。如体育爱好者协会、学生乐队、“金点子”公司、书法协会、演讲与表演协会等等。围绕专业建设第二课堂,并不排斥基于提高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活动,这些活动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身心素质,培养个人爱好,提高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技能竞赛类第二课堂

所谓竞赛不仅包括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市赛、省赛、国赛、世赛),而且包括学校自行组织的以服务第一课堂为目的的技能竞赛、专业竞赛、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文娱体育竞赛、社团竞赛等等。既然有竞赛,必然有奖励和表彰。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其根本目的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训练氛围,形成第二课堂激励机制。开展技能竞赛第二课堂活动,通常以培养专业前沿知识的核心技能为主,一般以竞赛团队的形式存在。如现代电气线路安装与调试竞赛团队、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竞赛团队、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竞赛团队、模具设计与制造竞赛团队、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团队等。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5]。

4.专业层面的第二课堂

区别于课程拓展类第二课堂,专业层面的第二课堂不是针对某个单一的知识系统,而是针对某类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素质所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扩展专业视野、提高职业能力,或对所学课程群进行综合运用,对零碎的、无序的、单一的知识进行整理、序化,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将习得性知识内化为职业能力。

专业层面的第二课堂常常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主。通常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存在,如数控技术协会、模具协会、机械创新设计协会等。

四类第二课堂构成一个完整体系,其主要目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XXX学院高职机械类专业第二课堂体系

(三)加强引导,提高专业类第二课堂吸引力

1.培养骨干

学生之间有相同或相近的思维方式、话语体系、行动方式、追求偏好以及较大的时空交集,用学生教育学生,更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为此需要发现和培养第二课堂骨干,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相融性强的特点,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特别是专业层面、课堂层面、技能竞赛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导师带骨干、骨干带班级、老生带新生,一届带一届,一级传一级,形成与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通过学生骨干的接力传递,既能把第二课堂导师从繁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2.树立典型

以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组建课程学习兴趣小组、社会实践与服务团队、技能竞赛团队、科研团队等。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苦练职业技能,提高职业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申报国家专利;积极推荐第二课堂积极分子就业,提高质量就业。以此带动和影响一批又一批学生。学校宣传部门要从活动中发现和培育第二课堂典型,并进行广泛宣传,吸引学生踊跃参加专业类第二课堂活动。

3.强化激励

学校制定“第二课堂奖励办法”,把专业类第二课堂活动优先纳入评优评先范围,形成第二课堂活动激励机制。广泛开展专业类第二课堂评优评先活动,通过精神奖励和必要的物质奖励,提高学生参与专业类第二课堂活动的获得感。鼓励和资助学生参与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团队,帮助学生获得省级、国家级等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4.重在引导

根据专业类第二课堂特点,选择有专业背景的优秀教师作为第二课堂导师,尊重专业类第二课堂导师的劳动付出,给予其合理的劳动报酬。明确导师在把握第二课堂政治方向,协助学生制定第二课堂活动计划,指导学生选择第二课堂活动,督促第二课堂活动的落实,带领学生从事科技攻关和创新活动,检查和考核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的职责。确保第二课堂有人引导、有人协调、有人考核,消除学生对专业类第二课堂的畏惧心理、畏难情绪,推动第二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5.防范风险

第二课堂活动具有组织形式灵活、活动场地多变、活动参与者复杂的特点,不加检查和放任自流,容易出现各种风险。加之学生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在第一课堂之外的自由活动时空中,极易被国外不良文化和思潮所影响,因而对第二课堂活动必须加强监督检查。形成第二课堂活动事前备案审核、事中抽样检查、事后评价总结的常态化管理机制。实施第二课堂导师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制度,及时掌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情况,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让第二课堂活动政治方向坚定、行动目标明确、活动方式规范、过程管理有序。

四、结语

为了促进第二课堂活动健康发展,强化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服务、互补功能,必须围绕专业构建第二课堂体系。应加强第二课堂的管理和指导,引导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专业类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培养学生骨干、宣传学生典型和必要的激励,增强专业类第二课堂吸引力。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竞赛专业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看竞赛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创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