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忠海,戴玲玲
(1.江苏省农药总站,江苏 南京 210017;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4)
二甲戊灵(pendimethalin)是可在大蒜、棉花、玉米、水稻等多种作物田中使用的二硝基苯类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及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效果较好,而对大粒种子的阔叶杂草防效较差[1-3]。可以通过药剂复配的方式提高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取代吡啶基酰苯胺类除草剂吡氟酰草胺(diflufenican)对猪殃殃、婆婆纳和堇菜属等多种阔叶杂草防效较好,且作用速度较快[4-5],可用作二甲戊灵的复配药剂。为明确二甲戊灵与吡氟酰草胺的联合作用效果,分别测定二甲戊灵与吡氟酰草胺的室内活性及二者的复配制剂在大蒜田的除草效果,以期为蔬菜田除草提供可替代使用的药剂。
1.1 材料 供试植物:杂草菵草(Beckmanniasyzigachne),看麦娘(Alopecurusaequalis),猪殃殃(Galiumaparine),牛繁缕(Malachiumaquaticum);杂草种子由江苏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田间试验主要的杂草种类有菵草、猪殃殃、牛繁缕、蛇床(Cnidiummonnieri),大蒜品种为鲁蒜二号。
药剂和仪器:95%二甲戊灵(pendimethalin)原药;98%吡氟酰草胺(diflufenican)原药;21%二甲戊灵·吡氟酰草胺乳油(质量比为2:1)、330g/L二甲戊灵乳油、50%吡氟酰草胺可湿性粉剂。3WPSH-500D型生测喷雾塔;市下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SX-MD15DA,编号SH008,流量1.9L/min,压力0.3MPa,喷孔直径1mm)。
1.2 试验方法
1.2.1 温室盆栽试验 依据《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除草剂 第3部分:活性测定试验 土壤喷雾法:NY/T1155.3-2006》[6]对二甲戊灵和吡氟酰草胺的复配活性进行室内测定试验:将供试杂草种子分别播种于装有营养土(基质与风干土比例为1:1)的塑料杯中(直径6.5cm,底部打孔吸水)。每杯播种20粒,覆土0.2cm,播种后第2天采用3WPSH-500D型生测喷雾塔进行土壤处理。二甲戊灵单剂5个处理的有效成分为40、80、160、320、640g a.i./hm2,吡氟酰草胺单剂5个处理的有效成分为82、102、128、160、200g a.i./hm2。2种单剂不同剂量间两两复配的25个处理,另外以等量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4次重复。处理后置于温度为20~25℃的温室中培养(自然光照,相对湿度65%~75%),药后35d测定供试杂草的地上部分鲜重,根据式(1)计算实际鲜重抑制率(E),根据式(2)计算理论鲜重抑制率(E0),采用Gowing[7]法评价二甲戊灵与吡氟酰草胺复配的联合作用类型,E-E0>10%时为增效作用,E-E0<-10%时为拮抗作用,E-E0值在-10%~10%间为加成作用。
(1)
(2)
式(2)中X、Y分别为二甲戊灵与吡氟酰草胺单剂各剂量的实际鲜重抑制率。
1.2.2 田间药效试验
1.2.2.1 试验地基本信息 二甲戊灵·吡氟酰草胺复配制剂的大蒜田间防治效果测定试验:试验地设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鲍家庄,该试验田种植旱管作物,土壤类型为黄壤土,pH值为7.0,有机质含量23.4g/kg,前茬作物为大豆。2019年10月11日播种大蒜,播种量为140kg/hm2。10月13日于大蒜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喷雾处理,喷液量为500L/hm2,施药当天多云,东北风微风,气温17~25℃。
1.2.2.2 试验剂量及方法 试验共设有8个处理,21%二甲戊灵·吡氟酰草胺乳油剂量为472.5、630、787.5、1260 g a.i./hm2,对照药剂330g/L二甲戊灵乳油和50%吡氟酰草胺可湿性粉剂的剂量分别为544.5和262.5 g a.i./hm2,以及空白对照和人工除草(大蒜幼苗期及前期每15d除草1次,幼苗期后每10d除草1次以保证该处理区无杂草),每处理设4次重复,共32个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20m2,每个小区四周设置1m保护行。
1.2.2.3 调查方法 分别于药后30、45d调查剩余杂草株数,每小区随机调查5个点,每点0.25m2,药后45d同时测定靶标杂草的株数和地上部分鲜重,按照式(3)计算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同时在药后观察记录各处理对大蒜有无药害症状发生,收获前对每小区进行测产,计算增产效果,调查二甲戊灵与吡氟酰草胺复配剂对大蒜的安全性。
(3)
数据分析:采用DPS(V13.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计算差异显著性。
2.1 二甲戊灵与吡氟酰草胺的复配活性 二甲戊灵与吡氟酰草胺单剂及二者复配对菵草、看麦娘、猪殃殃、牛繁缕的除草活性如(表1),二甲戊灵单剂对菵草、看麦娘及牛繁缕的效果较好,有效成分为640g/hm2时,对3种杂草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89.8%、90.5%、85.2%,对猪殃殃的效果相对较差,鲜重抑制率为63.5%;吡氟酰草胺单剂在供试剂量160、200g a.i./hm2下对猪殃殃和牛繁缕的防治效果较好,鲜重抑制率为80.3%~90.8%,对菵草和稗草的效果较差,鲜重抑制率为33.7%~50.3%。二甲戊灵与吡氟酰草胺复配后经Gowing法评价可知,二者复配各组合对供试杂草为增效作用或加成作用,无拮抗作用,E-E0值为0.3~16.5。尤其当二甲戊灵与吡氟酰草胺以质量比为2:1复配时,对供试杂草的联合作用类型多为增效作用,推荐作为复配比例混用。
2.2 二甲戊灵·吡氟酰草胺复配剂防除大蒜田杂草效果 (表2)结果可知,330g/L二甲戊灵乳油剂量为544.5g a.i./hm2时对菵草、牛繁缕的防效较好,药后30d株防效分别为86.8%和90.6%,而对猪殃殃、蛇床的防效较差,株防效分别为50.0%、56.2%。50%吡氟酰草胺可湿性粉剂在有效成分262.5g/hm2下对猪殃殃、牛繁缕、蛇床的效果较好,药后30d的株防效为92.6%~98.3%,对菵草的效果相对较差,株防效为80.7%。二者的复配制剂21%二甲戊灵·吡氟酰草胺乳油对4种供试杂草的防效均较高,药后30d复配制剂的有效成分为630~1 260g/hm2时的总体株防效为95.9%~99.5%,显著高于二者单剂处理。药后45d复配制剂的总体株防效与总体鲜重防效均>二者单剂处理。
表1 二甲戊灵、吡氟酰草胺复配对供试杂草的联合作用
大蒜收获前测产结果显示(表3),21%二甲戊灵·吡氟酰草胺乳油在降低杂草危害、挽回产量损失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供试剂量处理区大蒜产量较空白对照区增加38.9%~47.1%左右。
表2 二甲戊灵·吡氟酰草胺复配剂对大蒜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表3 二甲戊灵·吡氟酰草胺复配剂对大蒜产量的影响
山东省是我国大面积种植大蒜的主要地区,仅金乡县种植大蒜面积即可达3.5万hm2,大蒜田间杂草种类较多,且由于大蒜苗期叶片形态窄长,植株的竞争优势较弱,易导致田间杂草数量大,造成大蒜产量减少[8]。目前应用于大蒜田的主要除草剂有二甲戊灵、乙草胺、乙氧氟草醚、精异丙甲草胺等,而乙草胺、乙氧氟草醚对大蒜的安全性较差[9]。目前猪殃殃已经逐渐成为大蒜田的恶性杂草之一,对大蒜的生长存在较大的危害,二甲戊灵可以通过抑制杂草植株的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进而导致杂草死亡,对禾本科杂草及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效果较好,而对猪殃殃等大粒种子的阔叶杂草效果相对较差[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二甲戊灵有效成分544.5g /hm2及以上在室内及田间对菵草、看麦娘、牛繁缕的防效均较好,对猪殃殃、蛇床的防效较差。因此研究复配制剂提高对杂草的防效为大蒜田除草提供可替代的药剂是目前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法,吡氟酰草胺是用于防除大蒜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的取代吡啶基酰本胺类除草剂,可阻碍杂草体内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对猪殃殃、婆婆纳以及堇菜属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好[12-13]。二甲戊灵与吡氟酰草胺复配的室内联合作用活性结果显示,二者复配的各组合对供试杂草的E-E0值为0.3~16.5,表现为加成作用或增效作用,无拮抗作用,尤其当二甲戊灵与吡氟酰草胺的质量比为2:1时,对菵草、看麦娘、猪殃殃、牛繁缕的室内联合作用类型为增效作用。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复配制剂21%二甲戊灵·吡氟酰草胺乳油对菵草、猪殃殃、牛繁缕、蛇床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0d复配制剂在有效成分为630~1 260g/hm2下的总体株防效为95.9%~99.5%,显著高于二者单剂处理。且田间试验期间各处理对大蒜安全,测产结果显示复配制剂供试剂量处理区大蒜产量较空白对照区增加38.9%~47.1%左右,表明二甲戊灵与吡氟酰草胺复配在降低杂草危害、挽回大蒜产量损失方面具有一定效果,可以作为大蒜田替代药剂的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