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静静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药剂科是医院中比较特殊的科室,主要工作内容与药物密切相关。医院中科室众多,每一科室每天均需消耗掉大量的药品,对此药剂科需严格按照规范化流程进行药品供应。但是据实际情况来看,我院药剂科工作质量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药品调剂品种差错、数量差错等情况,不利于药品工作的开展。对此,想要改进这一问题,并提高药剂科工作质量,就必须要针对当下药剂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工作质量。品管圈是工作模式的一种,将其应用于药剂科中,可对日常工作规范性、临床药学服务体系的建立等多方面提供重要帮助。本次实验中,探究了将品管圈应用于药剂科持续质量改善工作中的实际效果,具体如下:
参与本次对照实验的研究对象共有74例,均为住院患者,存在心脑血管、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无精神类病史、药物过敏史等情况,符合入组标准。入组后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了使用品管圈用药管理的观察组和使用常规用药管理的对照组,每组37例患者。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9例、18例,年龄介于26~77岁,平均年龄(64.25±1.47)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56.96±1.3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调剂人员与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准进行药品调剂管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观察组需在常规用药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品管圈用药管理。第一,药剂科管理部门应在正式开展品管圈用药管理前于科室内选取若干名专业素质较高者参与实验,成立品管圈小组,选举组长、小组长,设立责任护士,并详细了解患者病症情况,结合药剂科用药管理制度开展用药管理工作。第二,工作分析。药剂科管理工作中,风险性相对较大,如用药数量出错、医嘱出错、药品规格出错等用药差错事件,以及HIS系统问题等。对此品管圈小组成员应整理分析相关情况,根据用药管理工作中常见用药差错事件进行针对性防范。第三,管理过程。药剂科药品调剂人员应对科室内药物进行合理分类,做好详细入库、出库记录,护理人员持摆药单据拿药时,要在观看单据的同时核对相关信息与药品数量,确保调剂无误,在调剂人员签字后方可完成取药并签字。
SPSS 22.0为本次实验的统计学处理工具,使用t值检验结果,若数据间差异较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表1 两种不同用药管理方式效果对比(±s)
表1 两种不同用药管理方式效果对比(±s)
组别 药品调剂工作管理质量评分 药品调剂工作满意度评分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观察组 6.54±1.63 9.36±0.58 6.31±1.25 9.26±0.36对照组 6.48±1.56 8.21±0.16 6.26±1.35 8.35±0.82 t 0.2883 13.6437 0.3574 6.6217 P <0.05 <0.05 <0.05 <0.05
观察组药品调剂工作管理质量、药品调剂工作满意度评分明显更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未出现药品调剂差错情况,差错率为0,对照组出现1例药品数量出错、药品分装出错,差错率为5.41%,对照组药品调剂差错率明显更高,(P<0.05)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还能磨合小组成员间良好的团队合作思维模式,提高圈员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获得较好的工作成果。医院中科室众多,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均发挥着其不同作用,药剂科是医院中至关重要的科室,随着当前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药物种类较之过去更加多样化,为提升医疗质量提供了重要帮助,但同时也带来了些许问题。由于药物种类较多,对于某一种病症有着多样化的药物可供选择,使得药品调剂工作存在着较大的难度,时常出现药品数量出错、医嘱出错、药品分装出错等情况,不利于药剂科工作质量的提升,对此必须要在质量管理方面开展持续改善。在药品管理方面,常规管理方式粗放性较强,精细化管理不足,因此需在实施持续改善前改进药品管理模式,使用品管圈活动小组。据实验结果来看,其管理质量及工作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药品调剂差错率为0,未应用品管圈持续质量改善的对照组,差错率为5.41%,观察组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在应用品管圈持续质量改善前,两组药品调剂工作管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持续质量改善后,观察组调剂工作管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6±0.58)分、(9.26±0.36)分,而对照组分别为(8.21±0.16)分、(8.35±0.82)分,对比来看观察组显著优于使用常规用药管理的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将品管圈持续质量改善应用于药剂科中有极高的价值,适宜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