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林
(沛县人民医院,江苏徐州 221600)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临床抗菌药物滥用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也随之增加[1],进而导致致病细菌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保证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治疗期间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化,临床上开始落实不同模式的预防管理措施,本研究通过试验,旨在探究于抗菌药物预防管理中采用PDCA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如下。
选取沛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Ⅰ类切口手术治疗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常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管理措施的2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月1月至2020年1月接受Ⅰ类切口手术治疗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2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性112例,女性88例;年龄33~52岁,平均年龄(42.51±1.11)岁;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眼科各50例。观察组男性110 例,女性90例;年龄32~52岁,平均年龄(42.44±1.17)岁;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眼科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沛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落实常规药物管理,根据医院现有的相关药物管理规范展开基础药物管理,记录药品出入库情况,在药品消耗期间关注药物有效期,进行药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同时调整药品储存条件,充分掌握药品生产时间、使用禁忌等相关情况,根据药品性质分类储存。观察组则采用PDCA管理,具体研究内容总结如下:①调查现状:在落实PDCA管理措施之前调查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调查内容涉及药物使用名称、药物应用剂量、预防用药实际以及用药途径和用药疗程等。调查结果表示,在管理期间存在大量的问题。②原因分析:总结医院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包含:抗菌药物监管不到位。即便在医院中制定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够,没有落实相关责任。医护人员缺乏对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知识,对于用药指征以及治疗疗程未严格掌握,存在个人经验用药,在手术期间存在抗菌药物盲目使用的情况,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药物选择、药物使用以及用药剂量不合理等情况。③制定管理目标:将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目标设定为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降低用药负担[2]。④具体执行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落实具体责任机制,组建抗菌药物使用监管机制。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实施监管,定期检查医院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确不合理用药情况,在科室中下发相关通知单,定期处理所反馈的处理意见,在发生严重用药不合理情况时需要落实处理措施。设置信息科对于医生的抗菌药物处方权:在医院HIS系统中嵌入药物信息查询的相关窗口,当医师对临床用药情况存有疑虑时可查询相关信息。⑤检查:将抗菌药物管理所设定的相关规章制度与医院实际情况以及药物使用情况说明等结合,制定抗菌药物评价标准,定期展开例会,对上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对新阶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3]。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包含药物使用时机、疗程以及品种等,同时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频次以及成本费用[4]。分析两组术后感染情况。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评定[例(%)]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抗菌药物的成本费用以及用药频次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抗菌药物使用费用以及使用频次对比分析()
表3 抗菌药物使用费用以及使用频次对比分析()
组别 n 人均用药费用(元)人均用药频次(次)观察组 200 100.36±7.78 0.82±0.62对照组 200 110.18±9.17 1.04±0.77 t 2.818 3.147 P 0.005 0.002
观察组术后感染16例(8.00%),对照组术后感染21例(10.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由于在临床实践中所应用的抗菌药物品种较多,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临床管理难点[4]。临床资料显示,在Ⅰ、Ⅱ、Ⅲ等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率较高,在Ⅰ类手术切口治疗期间应用量最大的抗菌药物主要为β-内酰胺类药物。抗菌不合理的现象在多个方面都有所体现,所存在的问题涉及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不规范、用药时间长、用药时机不规范等[5]。由此可见,大多医疗机构管理执行力比较差,患者依从性不理想,普遍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其中在围手术期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比较突出[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成本费用以及用药频次,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充分证实,在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管理中应用PDCA管理模式具有确切效果,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指标明显改善。分析原因如下:PDCA循环管理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戴明环,是由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早提出,戴明对此管理模式进行了不断普及和发扬,PDCA管理模式的内容涉及计划(plan)、执行(do)以及检查(chek)和处理(action),通过检查结果能够及时发现在抗菌药物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此方面的专家总结和点评,对于问题较多的科室进行改进,以便在后续工作期间延续和应用[7]。在沛县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中采用PDCA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PDCA循环针对抗菌药物管理的可行性,但是目前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包含很多,如:医生未明确认识抗菌药物的重要性,没有完全认识到抗菌药物不能代替消毒灭菌技术以及无菌操作,很多手术医生将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认定为术后感染有效预防的措施,因此在盲目用药以后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性[8]。
综上所述,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管理中采用PDCA管理模式具有确切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对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广泛推广。
表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