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高校意识形态和形式教育研究

2021-01-14 08:12:19罗楚妤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5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意识形态高校

摘要: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这场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同样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校作为人员密集程度高、防控难度大的重点场所,成为行管疫情防控的关键。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教育管理部门,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采取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在这一背景下,高校也催生出许多新的教学模式,给全体高校师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新冠疫情的影响是综合性、深远性、长期性的,在这些影响下,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和形势教育也面临许多新的机会。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高校;意识形态;策略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今年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国内外各种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通过多种方式制造思想混乱,再加上个别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具体工作中的一些失误等,导致抗疫斗争中的意识形态形势复杂。期间,作为各种思想交融和文化碰撞的聚集地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如何充分利用疫情防控这个大课堂化危为机,提升意识形态能力,抓牢抓实意识形态主导权、话语权,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做好这一研究,对高校在改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厚植爱党爱国信念,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免疫力,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

1新冠肺炎疫情给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的冲击

1.1疫情之下的学校教育失去了许多功用

学校教育不同于网络教学,是网络教学不能替代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前者是“教育”,后者是“教学”。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德育为先,是学校教育的必须。教育的范畴更大,它是由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和以涵养品德为主的“育人”两部分组成的,其中“育人”的作用应当更为重要。他们每天在班级群里督促学生上网络直播课,教师隔着屏幕给学生答疑解惑,效果堪忧。疫情之下的学校教育已经失去了许多功用。

1.2学生网上居家学习,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诸多挑战

居家学习不同于在校学习,学习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学校教育环境下的集体学习、团队学习更多地让位于学生个体居家学习了,对学生个体学习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家学习不同于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校学习,在这里,教与学的关系发生重要变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加突显,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更重了。学生居家学习,管理学生学习的责任主体与管理方式会发生重要变化,学校与家庭的作用相互易位,家庭在这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了。

在线上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不在场、一些学生不会学,而且这样的学生并不占少数。网络学习并不是没有空间,它空间特别大。但是有些学生不喜欢网课,缺少学习兴趣和内心的需求,导致自主学习能力缺失。由于高职学生学习自制力不高,并且教师对网络授课效果难于掌控。疫情之下,老师对学生伸手够不着,有劲使不上,能起的作用实在受限,隔空喊话效果不好,辅导员难于掌握学生思想和行为状态,以往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都无法实施。

2统筹舆论宣传,提升意识形态导向能力

面对国内外日趋严峻的意识形态环境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确保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在疫情防控的任何阶段,宣传部门都必须切实担负起意识形态主管部门的职责,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监测,及时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工作形势,联合共青团、党委宣传部、党委安全保卫部、党委学生工作部等意识形态工作体系,依托院系两级宣传媒体和宣传队伍,以宣傳思想工作协同推进的大格局,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为全体师生联防联控、尽职尽责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就导向来说,舆论宣传至少应涵括三个层面:一要及时传达党中央、教育系统、学校关于联防联控的决策部署和最新举措,帮助每个党员干部和师生群众理解、配合防控时期的各种临时管制政策,把握做好个人疫情防控的要点。二要展示学校联防联控的重要成效,生动讲述党员干部、师生群众在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展现全校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三要敢于亮剑、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抵制和揭批各种错误思潮、谣言和伪科学,引领党员干部、师生群众养成良好的上网、用网习惯,不轻信、不盲从,严格遵守学校网络舆情管理相关规定。

3精准施策,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

3.1多措并举,堵住防控疏漏。

各级党政组织团结协作,主要负责人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返校前对师生动向和健康状况进行排查,摸清湖北籍、现居湖北、到过湖北及返校的师生员工情况。有关信息我校向省教育厅每日一报,配合区教育局、内保大队等有关部门报送有关信息。学校实施的主要措施有:

(1)掌握疫情防控中高风险地区的教职员工、学生情况,开展分类指导防控。

(2)建立师生健康监测机制,每日一报。

(3)做好应急值守工作,实行留校人员外出报备、回校测温登记措施。严禁校外人员入校,切实加强校园安全防范。

(4)对留校师生员工进行电话随访,提供健康指引,开展监测和防控指导,加强正面引导。

(5)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做好开学前全校消毒准备工作,彻底清除各类病媒生物孳生环境。

(6)防止病毒随流动人员传播,学校交通班车临时停运,提供电话约车、专人接送的应急交通服务。

(7)确保留校师生员工餐饮安全和身体健康,学校提供食堂打包自取和食材代购服务。

(8)停止校内外一切聚集性教育教学活动,暂停各类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学校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场所暂停开放。

(9)指定地点作为临时隔离场所,做好隔离区相关配置准备工作,必要时随时可以启用。

(10)开通网络及热线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师生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情绪压力。

3.2利用信息化手段,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通过大数据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精准排查全校师生员工动态和健康状况,对师生员工持续深入开展防护宣传、自我防疫等工作;认真细致做好延期开学的应对方案,做好在线学习、线上教学等各项准备工作,科学合理的制定学校开学方案和学生分期分批返校工作方案。

3.3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工作

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工作,严格落实学校安全管理措施,把好入口关的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对已设立的独立的健康观察区域再检查、再落实,积极通过各种办法配备医用防护品和校园生活物资储备工作,加大校园环境整治力度和校园消杀工作,做好后勤保障,确保开学后的师生校园生活。

4新冠肺炎疫情下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4.1.模式创新:坚持战“疫”与育人同向而行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战疫”与“育人”之间的双重关系,增强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发挥好自身的组织引导职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時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人文道德素养,使其以应有的政治觉悟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思想倾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同时,还要积极发挥高职院校学生“四自教育”的功能,即在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做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激发他们抗击疫情的主观能动性。例如,组织引导学生加强对疫情防控政策和疫情防护知识的学习,真正做到自律、自治和自省;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各级学生组织在防控信息上传下达、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思想交流,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营造出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4.2.方法创新

强化线上引导和网络教育服务机制。线上教育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式。无论是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还是课堂育人、防疫育人、心理教育引导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可通过网络教育来实现。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意识,开展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多方联动的线上引导服务,把握好网上舆论宣传引导的时度与效度。同时,还要树立“智慧思政”理念,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构建疫情防控的全媒体矩阵。除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之外,还要引导他们理性进行网络表达,不信谣、不传谣,不在网络空间发布对疫情防控不利的信息。

4.3.内容创新

综合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对高职院校学生生理、心理方面可能造成的重大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增强责任意识、大局观念,积极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全覆盖的心理干预和疏导机制。重视对学生学情的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科学、规范、有序地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做到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同时,要畅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咨询的服务通道,确保心理咨询热线的正常服务,便于学生及时根据个人的心理困惑乃至心理疾病寻求帮助,为实施分类心理干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还要注意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高职院校学生战胜疫情的决心与信心,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矫正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5结语

对于高校来说,化危机为转机,在疫情的检视中发现意识形态工作漏洞和短板,在疫情的挑战中提升全体党员干部、师生群众的意识形态能力,是一个全新的经历和体验,探索的过程也许疲累,但收获的结果是全体师生的凝心聚力,是学校的长治久安。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导向,不断在新的境遇中探索意识形态“变与不变”的工作策略,增强意识形态的把控能力、导向能力和甄别能力,让过硬的意识形态能力成为学校内涵建设的“定海神针”,这也许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为高校治理贡献的宝贵经验之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21.

[2]朱继东.如何做好抗疫斗争中的意识形态工作[N].北京习风堂微信公众号,2020-03-20.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1.

[4]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5]姜迎春.批驳错误社会思潮增强社会凝聚力[J].群众,2018(20).

作者简介

罗楚妤(1993-),女,汉族,广西柳州人,研究实习员,本科,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意识形态高校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党政论坛(2020年2期)2020-03-16 03:30:42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治理研究(2020年2期)2020-03-13 08:10:15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治理研究(2020年2期)2020-03-13 08:10:15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环球时报(2020-02-28)2020-02-28 04:16:30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28:18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2:49:13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