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几点思考

2021-01-14 00:44高云坚
三晋基层治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党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

高云坚

〔摘要〕城乡社区治理在国家治理全局中具有基础性重要地位,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社区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體系逐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逐步健全。进一步推进和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在城乡社区治理的方向上,要体现党建引领的旗帜导向作用;在社区治理的重要理念上,要发挥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引领作用;在社区治理的发展目标上,要彰显党和政府的重大关切所在。

〔关键词〕城乡社区治理;党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442(2021)06-0051-04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聚居在一起所形成的生活和工作上相互照应、相互关联的区域,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社会的缩影,其社会性毋庸置疑。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城乡社区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2〕为城乡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进行了顶层设计,明确了发展方向。

城乡社区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而出现的。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第一次从中央的层面提出了城市社区建设问题,之后逐步扩大到乡村社区。城乡社区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我国社区治理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推进和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加快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进程,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换言之,城乡社区治理在国家治理全局中具有基础性重要地位,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城乡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社区治理要坚持党建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3〕16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城乡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必须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4〕。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建引领的最基础抓手在社区,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构成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稳。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明确党来领导和主导开展城乡社区工作这个根本方向,明确党对城乡社区工作全面领导的首要要求。首先,要从组织布局层面做好党组织全覆盖工作。城乡社区在哪里,党组织就延伸覆盖到哪里,只有党组织延伸到社区,党组织覆盖到社区,才能切实把城乡社区最基层的工作做扎实做出成效,把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和彰显出来。其次,必须高度重视党组织建设。城乡社区工作,归根结底是服务人的工作。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组织负责人能力强,才能锻造出坚强的党员队伍,才能真正体现党的领导力和感召力。必须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大抓党建统领城乡社区工作。再次,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和人文建设。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达到服务社区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人文建设达到服务社区人本关怀有温度的可持续性。实践证明,城乡社区得以有效治理,必定是以上三方面都互为支撑、共同作用和相得益彰的。

二、社区治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类社会生活是由各行各业的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的发展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作用。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宝贵历史经验。人民,不是抽象的而是具象的,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也不是抽象的,它最集中地体现在城乡社区。城乡社区和谐的基础在民生,民生和谐的基本条件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构建和谐社会生活共同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幸福生活的“全覆盖”,是和谐人生的“大满贯”,是社会建设的至高境界,人人共建社区,人人共享社区。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聚焦人民的急难愁盼

做到党的执政基础坚固,就要重视民心、赢得民心,党员干部就要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入手,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谋福祉,为群众提供暖心贴心服务,甘为人民的勤务员,把群众的事情办成办好。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为民的事没有小事,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要改革创新,完善基层治理,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6〕。这就说明,城乡社区的良性生态在于两个点的平衡——一个是为民服务,一个是基层政权。做好这两个平衡点,就能确保城乡社区治理的“政通人和”。

(二)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城乡社区属于以抓落实为主的社会基层,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因此,贯彻党中央精神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的工作是解决政策落地的问题,也就是解决群众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问题,注重群众出行、上学、就业、就医等民生关切,本质上就是把政策化为执行力,把工作落实落细,让社区居民暖心、舒心、安心,感知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把党和国家的社区政策和惠民政策落实到基层社区。城乡社区把中央的政策执行好落实好,本质上是民心的问题,基石牢固的问题。社区稳,则社会稳;社会稳,则国家稳;社区和谐,则社会和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社区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多想想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真正使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7〕。因此,社区工作者作为社区治理的骨干力量,要做好连接党和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桥梁,积极发挥纽带作用,向社区居民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

(三)体现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

社区是居民赖以安身立命的“家”之所在,也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小社会”。社区居民的安全牵动整个社区,连着千家万户,波及整个社會。城乡社区治理处在国家治理长河的“下游”,但是,就安全而言,它又处于“上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城乡社区成为社会风险防控的“最主要阵地”,足以说明它的“上游”作用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这主要得益于我国采取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的社区预防为主的策略,其中,城乡社区的疫情防控功不可没。首先,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任务繁重艰巨,成效显著;其次,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主阵地,疫情防控工作关键在社区,全国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再次,社区发动和依靠群众,构筑起了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有精辟的论述,他指出,“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8〕。“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9〕习近平总书记对社区疫情防控的精辟论述,体现出其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思想,也是对城乡社区的风险防控的定位和要求。这一定位和要求,明确了城乡社区治理在整个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疫情等风险防控中的重要价值。

三、社区治理要坚持彰显党和政府的重大关切

党和国家的重大关切,往往释放着巨大的社会和民生红利。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是聚焦民生,都是致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都是要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问题。而城乡社区是民生的晴雨表,因此,城乡社区治理彰显国家的重大关切成为必然要求。

(一)脱贫攻坚的成果需要拓展和巩固

历时8年脱贫攻坚战,其释放的巨大社会和民生红利包括: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标志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标志着我国在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的基础上迈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发展阶段。当前,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为摆在城乡社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明确规定脱贫攻坚胜利后的五年作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五年,要求做到“摘帽”不摘责任,城乡社区宜应时而动,特别是农村社区要积极应对,站在与乡村振兴战略对接的高度认识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后脱贫攻坚时期的工作规划,把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农村社区的中心工作和最重要任务。

(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抓手在农村社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等文件的先后发布,说明乡村振兴战略将是未来十五年国家关注和推进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将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上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农村社区,应当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乘势而上,了解熟悉国家有关政策,科学把握乡村振兴20字方针,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断成为现实。关于这一点,已有不少成功例子,如一些地区在脱贫攻坚后的硬件设施和人居环境得以改善的同时,紧紧抓住基层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把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三)共同富裕的观测点和落脚点在社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10〕和谐城乡社区建设必须以推进共同富裕为目标。家庭既是社会的细胞,又是社区的单元,从这个意义上说,城乡社区是一个“微型社会”,社区工作牵涉着千家万户,全国每个城乡社区都建成和谐幸福社区了,我们期待的和谐社会的建成便是水到渠成;全国每个城乡社区都进入共同富裕社区了,我们整个社会进入共同富裕便是水到渠成。因此,社区无小事,社区的每一件事都关联百姓冷暖,社区的和谐关联社会的和谐,社区的富裕关乎社会的共同富裕。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共同富裕,不仅指富“口袋”的富裕,还包括富“脑袋”的富裕,即不仅物质方面要富裕,精神方面也要富裕。党中央已明确提出到2035年的目标是“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50年的目标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1〕。实现共同富裕要经历一个过程,但作为城乡社区要成为推动共同富裕工作的宣传者、组织者和推进者,要切实让每个居民都认识到,社区中的每个人都是共同富裕的主体,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最终实现人人享有。城乡社区应将长远眼光和务实行动结合起来,将目标意识和过程意识结合起来,将共性目标与个性路径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01).

〔3〕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4〕杨安琪.关于党支部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EB/OL〕. https://www.12371.cn/2018/12/17/ARTI15450335626772 22.shtml.

〔5〕王才忠.社区治理基础牢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EB/OL〕. http://ex.cssn.cn/glx/glx_xzlt/201805/t20180530_4315927. shtml.

〔6〕祝文博.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EB/OL〕.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463599.

〔7〕卞军凯,段金柱.“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EB/OL〕. http://news.ijjnews.com/system/2019/10/29/011064035.sht ml.

〔8〕李红梅.筑牢疫情防控的“社区防线”〔N〕.人民日报,2020-02-21(05).

〔9〕秦松,汤南,任珊珊等.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中央党校和市委党校专家与广州党员干部热议抗击疫情两个阵地〔N〕.广州日报,2020-03-12(02).

〔10〕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6(02).

责任编辑白慧玲

猜你喜欢
党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
支部建在合作社 凝聚农户共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