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跨项选材的基本内涵、价值意蕴与实现条件

2021-01-14 00:44:36李鑫董致彤夏静李赞
山东体育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基本内涵价值意蕴竞技体育

李鑫 董致彤 夏静 李赞

关键词:竞技体育;跨项选材;基本内涵;价值意蕴;实现条件

中图分类号:G80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21)05-0026-07

Basic connotation, value meaning and realization conditions of talent transfer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LI Xin1,DONG Zhitong1,XIA Jing1,LI Zan1

(School of Sports Training, Tianj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ianjin 301617,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based on literature data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conduct an in-dept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value implication and realization conditions of Talent Transfer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show: Talent Transfer of China is a product of the new era form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foreign athlete selection experience on the basis of adhering to my country’s localized traditional training concepts and methods, providing athletes with secondary selection opportunities; my country’s Talent Transfer reflects Strengthen the value of assisting double Olympics preparations, alleviating the shortage of reserve talents, restricting the imbalance of project development, improving the traditional selection model and the value of talents' competitive potential; early multiple training, successful cases of transfer, reasonable selection requirements, appropriate cross-sports competitions and favorable policy support It is the condi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alent Transfer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Key words: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 transfer; basic connotation; value meaning; realization conditions

基金項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竞技体育跨项选材的生成逻辑及创新路径”(编号:20FTYB001)。

“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端,也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绕不开的主题,科学合理的选材是加速各国竞技体育实力快速提升的关键。为了应对东京奥运会的备战工作以及实现北京冬奥会力争“全项目组队,全项目参赛”的竞技目标,国家体育总局于2017年3月在备战北京冬奥会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针对冬季项目的“跨项选材”工作[1],同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又发布了《关于开展攀岩、冲浪、滑板、小轮车4个奥运项目跨界跨项选材工作通知》[2],以期4个新兴项目在短时间内形成备战优势。“跨项选材”一经提出,便迅速在竞技体育领域受到重视并彰显出其独有的“价值性”,经过各省市逐层推进和逐级落实,最终入选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1 200余人,强有力地扩大了冬奥备战的人才基数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跨项选材”作为一种选拔运动员的创新手段得到了竞技体育界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热议,并且有望今后成为我国一种常态化的选材方式。但是,“跨项选材”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跨项选材”的概念内涵的界定、价值的定位以及实现途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本研究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和收集跨项选材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对“跨项选材”的基本内涵、价值意蕴以及实现条件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丰富我国“跨项选材”的理论体系,提升“跨项选材”长期高效发展效益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 竞技体育跨项选材的基本内涵

跨项选材(Talent Transfer)作为一种选材手段是由国外引进并经过逐步深化应用而形成的。虽然跨项选材手段源于国外,但在我国早期的运动训练实践中也一直存在此类现象,我国学者将其定义为“转项训练”或“转项成才”。因此,关于跨项选材内涵的界定在竞技体育界一直伴随着争议,国内外专家从不同的立场或视角对跨项选材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解。

1.1 转项训练及成才:我国早期跨项选材理念的雏形

运动员转项训练及成才现象是我国早期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时代产物。1991年由林民伋最先在田径项目中发现了运动员转项训练能够提升其竞技成绩[3],此后便开启了国内学者关于运动员转项训练方面的研究,并对运动员转项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探讨。由表1可知,虽然不同学者对运动员转项的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不同视角的界定,但对其核心内涵基本达成共识,即运动员转项训练是指运动员在从事某种运动项目一定时间后改练其他项目并取得一定运动成绩,其为运动员长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因此,跨项选材的理念长期孕育于我国运动员转项成才的实践之中,我国著名学者田麦久也曾表示“跨项选材”虽然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热词,但其实质就是运动员转项训练。

1.2 人才转移及利用:国外成熟跨项选材理念的呈现

“跨项选材”英文直译是“Talent Transfer”或“Talent recycling”,也可以称之为人才转移、天赋转移或是人才重复利用,其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运动员选材方式。规模化的跨项选材自1987年由澳大利亚率先正式提出之后[10],众多国家纷纷效仿,并引起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但对于跨项选材的定义描述始终表达不一,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如表2所示,跨项选材主要发生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之间,且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另外,国外的跨项选材主要是以高水平运动员或精英水平层面的运动员为主要目标(包括已经退役或即将退役的运动员),将其所具备的运动天赋有效地转移到另一个具有相似生理特征、运动技能以及心理需求的项目中,以期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随着跨项选材在我国迅速实施,我国学者依据我国的现实境况对跨项选材的概念进行了本土化梳理。所谓跨项选材是指以快速培养运动员参赛或夺牌为目的,从其他项目中选拔已经达到一定训练水平且具有新项目所需的先天能力和后天经验的运动员进入一个新的运动项目,并提供全方位保障的有组织的选拔和培养的过程[11]。

由此可见,尽管跨项选材的理念源于国外,是一种外来的思想文化,但实际上在我国传统的训练学中早就出现了跨项选材的理念,它是以转项训练及成才的形式存在于我国运动训练实践之中。但是在我国,早期的运动员转项仅是小范围实施并未大范围推广,且形式较为被动,多为运动员伤病、成绩停滞等情况不得已而为之[5],尚未建立起成熟的体系。而相比之下,国外的跨项选材对现有的竞技人才进行充分利用,为多数运动员提供了更多的“二次择项”机会,使运动员充分发挥自身的竞技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我国现阶段实施的跨项选材很大程度上是在坚持我国本土化传统训练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融合国外的运动员选材经验所形成的新时代产物。

2 我国竞技体育跨项选材的价值意蕴

在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对于跨项选材的持续推进,有效实现了各领域以及各部门之间的联动。跨项选材作为一种特殊的选材方式,被国家和竞技体育业内人士给予厚望,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作用。跨项选材的本质功能决定了其作用的发挥,在竞技体育领域其主要的价值意蕴为助力我国双奥备战的价值、缓解后备人才不足的价值、制约项目发展失衡的价值、完善传统选材模式的价值以及发挥人才潜能的价值。

2.1 跨项选材助力我国双奥备战的价值

冬、夏两季奥运会作为竞技体育领域的头等赛事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在奥运周期内各国围绕着各自的备战目标运用多種手段来提升自身的竞技实力,以期在奥运舞台上彰显国家风采。相比于东京奥运会而言,我国在北京冬奥会上面临的形势则更加严峻。长期以来我国在冰雪项目中的竞技实力普遍较弱,北京冬奥会我国坐拥主场,国家提出了要实现109个冬奥项目全面参赛的目标,然而,在四年之内想要培养出世界级高水平运动员并成功完成比赛实属不易,故我国竞技体育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巨大压力。

跨项选材作为一种在短时间内快速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手段已经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可,并且其通常以奥运备战为目标广泛实施。例如英国将跨项选材列为了国家备战冬夏两季奥运会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07年至今已经围绕着奥运备战启动了至少11项跨项选材计划,成果斐然,这也是英国实现竞技体育复兴的关键要素之一[19]。因此,现如今我国所实施的跨项选材计划彰显助力奥运备战的价值。

2.2 跨项选材缓解后备人才不足的价值

强体育须先强竞技,而强竞技必先备人才,雄厚的竞技人才储备是提升竞技体育实力的关键。我国作为人口资源大国,原本应该享有大量的竞技人才储备,但是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基层体校数量逐渐缩减,三级训练网中所容纳的竞技人才数量也日益萎缩[20],因而造成部分夏奥项目出现人口危机。另外,由于我国受地域、气候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冰雪项目的参与人群有限,群众基础较为薄弱,后备力量更是出现了严重不足的现象[21],据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所注册的冰雪项目运动员仅有5 000余人[22],这也就间接造成了多数冬奥项目无材可选、无人可用的局面。

那么,跨项选材的提出可以将各项目的人才资源进行整合,有效地提高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率。从不同项目之中选拔人才,使竞技人才进行主动又合理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部分项目人才资源匮乏问题。所以,跨项选材具有缓解部分项目后备人才不足的价值。

2.3 跨项选材制约项目发展失衡的价值

竞技运动项目的均衡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展现一个国家综合竞技实力的有利表现[23]。举国体制下催生出的六大优势项目是长期推动我国竞技体育成绩稳居世界前列的关键。但是,从近几届奥运会成绩可以发现,我国的优势项目竞技成绩呈现下滑的趋势[24],举国体制背后所产生的“马太效应”日益暴露。当优势项目的发挥已经近乎极致的情况下,劣势项目这一短板就成为阻碍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继续攀升的“高原现象”。长期以来,我国的优势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国家的大量投入,获得了充足的资源,而相比之下劣势项目所能获取的资源较为薄弱[25],其发展缺乏动力,竞技实力较难得到提升。运动项目发展水平失衡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各项目竞技人才数量和质量失衡[20]。虽然我国总体后备人才数量呈现出下滑趋势,但是优势项目依旧有雄厚的人才数量和质量支撑其发展,而劣势项目则会由于人才资源匮乏使得自身发展更加困难。

那么,发展落后的运动项目要想提升自身的竞技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跨项选材可以作为其实现“弯道超车”的捷径。例如,我国的钢架雪车项目通过实施跨项选材提高了项目的整体发展水平,经过跨项选材的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逐渐崭露头角。跨项选材能够增加部分落后项目的人才资源储备,促使这些项目“有人可练、有材可用”,稳步提升其竞技实力。所以,也可以说跨项选材既是适应新兴项目或“冷门”项目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此类项目发展的重要途径。田麦久认为:面对大量冬奥项目在我国从未开展的现实,从竞技能力高度相似的友项选拔运动员转项训练,虽是权宜之计,但不失为应急之策,明智之举[26]。所以,跨项选材具有制约竞技项目发展水平失衡的价值。

2.4 跨项选材完善传统选材模式的价值

“低成才率”和“高淘汰率”在我国竞技体育领域较为明显。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这种“低成才率”显得更为突出[27],成材率低则间接说明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多数运动员还未成才就被淘汰。我国传统的运动员选材和培养模式是通过先天遗传因素占主导的科学选材和后天长期系统的训练来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看似科学合理的传统选材和培养模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选材指标具有局限性、方法缺乏创新性以及理论层面太多[28],未把选材、训练和竞赛有机结合[29],多数运动员在不成熟时期就被选材等,这些都是造成运动员成才率较低的原因。其实,运动员选材很难做到精准抉择和一步到位,运动员自身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和能力发展的局限性等都是运动员长期培养过程中无法控制的问题。

不可否认,传统的选材和培养方法虽然存在不足,但也为我国培养了众多的奥运冠军,它仍是我国必要的选材方法和手段。但是,应在坚持传统选材方法的基础上将跨项选材融入传统选材之中以作为传统选材的完善和补充,经由传统选材方法漏掉或淘汰的运动员可以经跨项选材再次发现和利用,促进我国运动员培养体系的高效发展。所以,跨项选材具有完善传统选材模式的价值。

2.5 跨项选材发挥人才竞技潜能的价值

由于竞技体育的特殊性,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因此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潜能并不会立刻展现,而是需要在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慢慢发掘。但是,我国在长期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过早专项化和过早定向等情況[30],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运动员在身体、心理、技能和战术等方面的发展,导致部分运动员出现整个运动生涯只练一个项目,在本项目成绩停滞不前,久久不能突破进而造成不同原因过早退役等现象。这是对于人才的浪费,未能使运动员的竞技潜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扭曲了竞技体育多元化培养人的目的,与“人尽其才”的理念相违背。

那么,跨项选材作为一种新的手段或选择为运动员提供二次择项机会,使运动员已有的竞技潜能在另一个项目中继续发挥,实现运动员的个人价值取向。可以说,每一名运动员都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当他们发现自己在原有的专项发展方面难以企及巅峰,往往会“穷则思变”,进而尝试新的项目发展。因此,跨项选材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竞技人才的个性化诉求及其个人发展的需要,具有发挥人才竞技潜能的价值。

3 我国竞技体育跨项选材的实现条件

跨项选材是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大举措,我国竞技体育跨项选材的实现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其主要包括早期的多项训练、转项成才成功案例、合理的选拔要求、适当的跨项比赛以及有力的政策支持。

3.1 早期的多项训练为跨项选材的有效实施提供前提基础

实现跨项选材的首要任务就是鼓励和支持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进行早期多项目训练、多元化发展。通过对澳大利亚运动员的研究显示:28%的运动员在首次参加一项新运动后,4年内均达到了精英水平。这些快速发展的运动员在17±4.5岁就开始此项运动,并在此期间平均接触3种体育项目[31]。因此,提倡运动员早期多项发展将更有利于跨项选材的实施。反观我国的教练员在培养运动员过程中往往会过早确定运动员的专项,从而对运动员实施专项化训练,这样就会将运动员固定在某一项目中从而造成其竞技能力趋向单一化发展。这种模式过早地将运动员的竞技训练内容限定于一定范围内,当教练员或运动员发现运动员个人在这一专项上难以取得理想成绩而意欲转项、跨项时,长期以来相对单一的训练内容无疑会加大这一过程的实现难度。

跨项选材是为运动员提供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运动项目的机会,属于一种晚选材(或青春期后期选材)的方式,在经历早期的多项目训练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运动技能得到积累,综合能力得到加强,更加有利于之后跨项选材的实施。当然,早期多项的发展也要注意项目之间的关联,重视项目之间存在的移植规律,所参与的其他项目也应该与专项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例如,运动员在练习体操的同时也可以兼顾与其相似性较大的跳水或蹦床项目的训练等。现如今,随着我国体教融合的大力推进,青少年早期多项化发展得到了一定的保证,这将更加有利于后期跨项选材工作的实施。

3.2 转项成才的成功案例为跨项选材提供实践经验与借鉴

现如今,我国的跨项选材工作才刚刚起步,虽然已经完成了冬奥会全项目建队的任务,但是在世界大赛中取得显著性成绩突破的运动员仍较少,这不利于我国针对跨项选材相关问题的研究。虽然我国在跨项选材中的成功案例不多,但转项成才的案例却有很多。针对于转项成才的现象,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主要以项群为视角分析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得出结论同项群之间转项成功率要高于异项群[5],并且以体操、蹦床等具体项目为例分析转项成才的关键因素[29]。转项成才现象的研究为跨项选材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和指引。

诚然,运动员满足于转项或跨项需要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特征,通过对部分转项成才运动员的归类分析发现,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为项目之间存在相似的身体形态特征、相似的心理特征、相似的运动技能特征以及相似的运动素质特征(见表3)。通过表3可以看出奚爱华从铅球成功转入赛艇主要是由于其身体形态特征符合赛艇项目的发展,而耿文强和闫文港由短跑转入钢架雪车主要是由于运动素质相似,徐梦桃从体操转入自由式滑雪主要原因是具有相似的核心技能,而相似的心理特点也是实现转项成才的成功因素。因此,我国早期转项成才的成功案例能够为跨项选材提供实践经验和借鉴。

3.3 合理的选拔要求为跨项选材的系统实施提供方向指引

合理的选拔要求对跨项选材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跨项选材计划会依据运动员背景和经历,通过一系列的测试要求和标准对运动员进行筛选,并应用固定的流程使运动员完成一系列测试,最终完成运动员的选拔[17]。我国的跨项选材工作无论是冬季项目或是夏季项目都出台了明确的选拔阶段划分和各阶段的具体要求。

例如,我国针对东京奥运会新兴项目跨项选材具体实施分为五個阶段:首先为宣传报名推广阶段,以此加大跨项选材的宣传推广力度,使运动员熟知跨项选材,踊跃报名;其次是初步选拔阶段,依据国家统一制定的选拔测试标准主要在各省市进行相关测试;接下来到集训阶段,被初步选拔上的运动员经由国家体育总局相关管理中心实施集训;然后是开展复试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集训再对这部分运动员进行相关测试,根据运动员综合情况确定各项目进入国家集训队名单;最后是国家集训队阶段,对进入国家集训队的队员进行再次筛选,最终确定正式入选国家队队员。其中,每个阶段都有相对的时间节点,各环节步步紧扣、标准统一。因此,合理的选拔要求为我国跨项选材的系统实施提供方向指引。

3.4 适当的跨项比赛为跨项选材的高效实施提供潜力评价

竞技比赛是运动员展现自身竞技实力的舞台,运动员在长期运动训练过程中所获得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比赛这种形式表现出来才会得到公众的认可。运动竞赛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其竞争性,通过竞赛既能够对运动员的竞技潜力给予评价,又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用竞赛这个平台去识别更多优秀的运动苗子,以竞赛促发展。我国的跨项选材在实施过程中也有意识地增设了一些跨项比赛,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参与跨项选材,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跨项的运动员在经历一定时间的训练后对此阶段的训练效果进行一定的评价。例如,我国在二青会中就设置了跨项比赛,所设项目都是新增项目,多数以冬季和夏季两个项目捆绑的形式呈现,以运动员在两个项目中的综合得分为胜利标准。江西省立足于本省资源特点设立“新星计划”跨界跨项选材青少年锦标赛[30],这种以竞赛为杠杆来推动跨项选材的方式,对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以及增强相关项目后备人才力量储备具有较大作用。

3.5 有力的政策支持为跨项选材的持续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跨项选材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和各省市相关部门的分工协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形成有关跨项选材的政策合力。我国实行跨项选材以来提供了多方政策的支持,涵盖了从项目选择到激励保障等多种政策。自2017年起,国家针对不同项目提出跨项选材计划,至今已经提出并实施了9项跨项选材计划,涉及至少17个项目(见表4)。跨项选材计划的不断增加既为运动员提供了更多的跨项机会,同时也为各项目扩充了人才储备。

此外,为进一步培养更多优秀跨项运动员,鼓励和支持相关单位、教练员为国家输送高质量人才,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国家体育总局于2018年8月发布了《北京冬奥会跨界跨项选材激励政策》。该政策从增加突出贡献奖、给予教练员职称晋升优惠政策、设定运动员等级评定的特殊政策、鼓励并倡导新老项目成绩互相承认、提供专项资金的保障、建立训练津贴和补偿机制、制定相应特殊政策的支持以及对单位进行通报表扬8个方面对教练员、运动员以及相关组织单位进行了奖励。其中,教练员职称晋升和运动员等级评定对于跨项选材相关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给予了绝对支持。因此,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我国跨项选材的持续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4 结 语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我国竞技体育跨项选材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面对体育强国建设的重大使命,对于跨项选材的目光不仅要聚焦于当下,更要放眼于未来,拓宽国际视野,深入跨项研究以及提升科学化水平,以期实现我国跨项选材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冬季项目备战2022年冬奥会跨项跨界选材动员和座谈会在京召开[EB/OL].(2017-03-09)[2020-05-31].http://www.sport.gov.cn.

[2]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攀岩、冲浪、滑板、小轮车4个奥运项目跨界跨项选材工作通知[EB/OL].(2017-08-11)[2020-05-31].http://www.sport.gov.cn/n316/n336/c821286/content.html.

[3]林民伋.从裴芳、王磊看田径运动员的转项训练[J].体育科研,1991(2):1-4.

[4]王大卫.对运动员转项成才现象的初步研究[J].体育科学,1993(4):44-48.

[5]王金灿.运动员转项规律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2):6-11.

[6] 隗金水. 运动员选材的选育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7]李士建.我国夏季奥运会优秀运动员成才过程的项群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6):12-18.

[8]王舜,汪作朋.我国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转项现象的研究进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4(2):71-76.

[9]陈丹.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员转项成才[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8,26(4):9-11.

[10]缪律,史国生.从无序化到规模化:运动员跨项选材的演进历程与经验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3):72-79.

[11]黎涌明,陈小平,冯连世.运动员跨项选材的国际经验和科学探索[J].体育科学,2018,38(8):3-13.

[12]GULBIN J. Identifying and developing sporting experts[M]//FARROW D, BAKER J, MACMAHON C. Developing Sport Expertise: Researchers and Coaches put Theory into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2008: 60-72.

[13]Nicola Bullock,Jason P. Gulbin,David T, et al. 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deliberate programming in skeleton: Ice novice to Winter Olympian in 14 months[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09,27(4).

[14]COMMISSION A S. National 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ree:A Three-year Snapshot of the NTID Program[M].2009.

[15]VAEYENS R,GULLICH A,WARR C R,PHILIPPAERTS R.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promotion programmer of Olympic athletes[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09,27(13):1367-1380.

[16]COLLINS R,COLLINS D,MACNAMARA ,JONES MI.Change of plans:an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successful talent transfer[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14,32(17):1621-1630.

[17]MACNAMARA ,COLLINS D.Second chances: investigating athletes’ experiences of talent transfer[J].PLOS one,2015,10(11):e0143592.

[18]REA T,LAVALLEE D.An examination of athletes' experiences of the talent transfer process[J].Talent Development and Excellence,2015,7(1):41-67.

[19]姜志遠,张莉清.经验与启示:以奥运会为导向的英国运动员跨项选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2):72-77.

[20]孙克诚,李赞.结构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生态化转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9):22-29.

[21]王锥鑫.我国冰雪运动竞技人才储备与发展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2):82-87.

[22]臧荣海,胡悦.备战2022冬奥会我国冰雪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J].冰雪运动,2017,39(3):1-4.

[23]田麦久,蔡睿,刘大庆,等.2020年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发展目标定位及实现策略[J].体育科学,2002,22(3):1-5.

[24]李彦兴,靳强,李定忠,等.我国奥运项目优势等级的界定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5):73-77.

[25]彭国强,杨国庆.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结构性改革的特征、问题与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10):5-12.

[26]田麦久.早期定向选材、跨项选材与转项训练(聚焦“跨项选材”:我国运动员选拔培养路径的建设与反思)[J].体育学研究,2018,1(5):69-77.

[27]赵鲁南,赵曼.国际体育多极化视野下我国体育国际竞争力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4):432-441.

[28]宋震昊.论运动员的生态主义选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4-15.

[29]王金灿.当前运动选材研究的十大热点问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4):68-71.

[30]米靖.中国青少年训练存在问题与未来出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5):77-82.

作者简介:李 鑫(1994- ),男,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通讯作者:李 赞(1975- ),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基本内涵价值意蕴竞技体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理论导刊(2017年2期)2017-02-25 18:45:55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绿色科技(2016年21期)2016-12-27 16:09:19
依法治国之基本内涵探析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 20:01:32
企业危机管理对策思考
中国市场(2016年32期)2016-12-06 11:41:32
初中体育中的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终身体育的相关性研究
天津游泳运动员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9:52
浅析竞技体育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27:34
如何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
考试周刊(2016年72期)2016-09-20 13: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