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作文焦点之细节聚焦法

2021-01-14 03:20胡阳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黑布月台阿长

胡阳

名家引路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阿累《一面》

●阅读心得

这是对鲁迅先生外貌的描写,一方面,“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大病新愈”写出先生因繁重的工作导致精力透支,毁坏了身体;另一方面,“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先生的头发,“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先生的胡须,凸显出鲁迅先生刚正的性格和顽强的斗志。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阅读心得

这一段是朱自清对父亲翻越月台为自己买橘子的细节描写。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抓住了“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几个细节,这是民国时期普通男子的典型服饰,质料普通(与原文中父亲为“我”做的“紫毛大衣”在颜色、质地上进行了对照)。这里写父亲的穿着,还体现出冬天衣服的厚重,为下文父亲行动不便作铺垫。

朱自清对父亲攀爬月台的动作描写也非常细致:“攀着上面”,表明月台有一定高度,不能轻松地上去;“向上缩”“向左微倾”“努力”等词语具体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时的艰难姿态。再加上本就肥胖的身子,一个穿着臃肿、努力为了孩子而攀爬的中老年父亲的背影便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感动。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阅读心得

作者保留了阿长语言的“原汁原味”。对不识字的阿长来说,“山海经”是三个毫无意义的“音符”,她将其误听为“三哼经”,但只因小少爷朝思暮想的书似乎叫这样一个名字,便牢牢记在了心中。另外,这本书给她留下的准确印象是“有画儿”,这对她来说可能是最有辨识度的标志了。这两个语言细节能够使我们想象到,这位没有文化的妇女是如何跟书店老板描述她要买的书,这中间可能会闹什么笑话,或者经历怎样的艰辛。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虽没有文化,但质朴、关爱鲁迅的阿长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杨绛《老王》

●阅读心得

作者写老王居住的环境,看上去是平淡而客观的叙述,但其中的细节却可以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老王艰难的处境。“荒僻”“小”表明胡同位置偏僻且狭窄,“破破落落”是老王所居住的“大院”的整体特点。再进一步到他具体居住的屋子,“塌败”和“小”写出了老王居住环境的破旧。当作者问到那里是否是他的家时,老王回应“住那儿多年了”,一个“住”字表明那不过是一个住处,尽管“多年了”,但并不是他的家,他也許是没有家的。

写作借鉴

以上几个片段对人物的外貌、穿着、动作、居住环境等细节的刻画都非常精致。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它能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追求和心理状态,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

细节描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肖像细节:对人物身材、容貌、服饰、表情、神态等进行的细致刻画。如片段一中的外貌描写和片段二中的穿着描写。

2.语言细节:既能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同时又能触动作者或读者心灵的特殊话语。如片段三中阿长口中的“三哼经”。

3.动作细节:可以是一连串动作,也可以是某一个典型动作。如片段二中父亲攀爬的动作。

4.环境景物细节:特定时空下,对那些能够对人物形象或作品主题产生特殊表现意义的景物进行的描绘。如片段四中对老王居住环境的描写。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调动各种感官来观察世界,洞察生活。要从细微处入手,关注细节,精选典型。

描写细节时有这些技巧可以采用:(1)紧紧抓住要描绘肖像的特征,步步追问,如人物脸型有什么特点?眼神怎样?穿着如何?(2)展开联想,眼前所见让自己想到了什么。(3)细化动作,对人物的行为动作进行拆分,并将每一步写清楚。(4)善用对比,对不同人物或者同一人物前后的对照能进一步强化人物特征。

习作片段

尘世间的老婆婆

◎吕羽晗

老婆婆坐在一个角落里,满头白发被梳理得一丝不苟,一双眼睛好像古董玉珠,古老而又鲜活。她静静地坐在那儿,不吆喝,也不推销,与周围的喧嚣格格不入。摊位上摆满了新鲜的时蔬:火红的辣椒、翠绿的小青菜、黑紫的茄子……没有客人时,婆婆就仔细地在菜堆中翻找,一看到枯黄或烂掉的菜叶便挑出来,放到身后的大尼龙袋里,然后接来清水,细细地洒在菜叶上,让它们保持新鲜。

不一会儿,来了一位客人,他一来就扯着嗓门喊道:“老太婆,来点儿青菜!”婆婆的脸色丝毫不变,从菜堆里选出几株,放到秤盘里,她一手提着吊绳,一手慢慢拨动秤砣,直到杆秤刚好平衡不再摆动,才仔细盯着刻度读出重量。婆婆报完价钱,那人又气势汹汹地讨价还价,婆婆也并不恼,只淡淡地说:“得嘞,你就看着给吧。”

(浙江杭州市文澜未来科技城学校)

点评

小作者首先抓住了老婆婆的外貌细节,从“被梳理得一丝不苟”的白发、“古老而又鲜活”的眼睛,可以看出主人公对待生活的平静与安详。接着,“静静坐在那儿”“不吆喝”“不推销”“仔细地在菜堆中翻找”“细细地洒在菜叶上”等动作细节,让读者看到了一位淡然且诚信的生意人。面对嚣张无礼的客人,老婆婆的品性进一步凸显,“脸色丝毫不变”“也并不恼”等神态细节可见老婆婆内心的平和。“选出几株”“放到秤盘里”“一手提着吊绳”“一手慢慢拨动秤砣”“仔细盯着刻度”这一系列动作细节,准确地描写出她从容不迫地完成选菜、称菜、报价的过程。

每一处细节刻画,无不在为塑造老婆婆安静、淡然的形象而着力。以上片段说明小作者在生活中非常善于观察,能够找到凸显人物形象的典型细节,并细腻地描写出来。

专项训练

运用细节描写扩充以下句子。

(1)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这位快递员顾不上打伞,骑着电动车在雨中穿梭。

(2)我第一次去班主任家,他的书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相信他一定是个热爱阅读的人。

猜你喜欢
黑布月台阿长
所有的……
阿长最看重的是“福”
鸡蛋里的针
那月台
无 题(1)
阿长与沙县小吃
晒衣服
阿长买《山海经》
阿长买《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