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一场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悲剧

2021-01-14 10:40戴晨刘薇禛平张禹
留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加害人施暴者家暴

戴晨 刘薇禛平 张禹

这些国家的反家暴规定和立法,你都知道吗?

每年的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随着这一天的临近,“家暴”这一常见话题再次因几个真实案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对于家暴的评判标准和惩治措施,一直是人们热衷于讨论的内容,每个人的观点不一,各持己见。而那些出现在茶余饭后谈话中的受害者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在遭受到家暴时,是该忍气吞声,还是运用法律的武器保障自身安全?或许从世界各国发生的真实事件和统计数据中,我们能够窥得端倪。

家暴只会“由轻到重”

忍气吞声绝不可取

作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各国都对家庭暴力做过一些统计,而得出的结果往往触目惊心,令人不敢相信。在中国,根据全国妇女联合会的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过家暴,但面对暴行,女性平均被虐待35次才会报警处理。在美国的家暴受害者中,85%都是女性,每年,全美有4774000位女性被亲密伴侣进行肢体暴力。在全美所有与暴力相关的犯罪中,有15%是亲密伴侣之间的暴力。另外,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2020年,美国家庭暴力案件数直线上升,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约50%,根据美国“全国家庭暴力热线“提供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分钟有24人正在遭受家庭暴力。

英国的统计数据同样让人震惊,近年来,英国因家庭暴力死亡的人数激增,达到因恐怖袭击死亡人数的15倍。根据法国政府发布的数据,每年平均约有21.9万名年龄介于18岁到75岁间的女性,有遭现任或前任配偶所施予暴力的经历。约75%的受害者表示家暴原因出于日常问题。在新西兰,有大约35%的妇女曾遭受过伴侣对其身体施加的暴力行为,仅2018年,新西兰的警察局就进行了133022起对家庭暴力事件的调查。并且,新西兰在针对妇女遭受家庭暴力事件进行研究发现,有87%的妇女在遭受了伴侣的暴力行为后并没有向警察举报。2019年,日本警察厅发布了家庭暴力案件官方数据,日本家庭暴力事件连续15年增加,2018年接到9088起家暴报告,创下警方2003年汇总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

这些冷冰冰的数据显示的不仅仅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很多人正在家庭暴力的“泥沼”中痛苦的挣扎,不知如何自救。然而,面对家暴,忍耐从来不是一种解决方案,而只能让其愈演愈烈,只有鼓起勇气,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2017年,一位中国女留学生在英国被当地男友殴打致死,警方通过调查得知,该名男子经常因一些小事辱骂并殴打女友。尸检报告显示受害者身上有多处骨折和淤青,还有很多正在愈合的伤口,来源于之前的多次殴打。2017年,另一位中国女性在美国被男友使用利器残忍杀害,根据调查,女方之前就已多次遭受男友的殴打,经常被打的遍体凌伤。尽管在案件发生后,其男友被判无期徒刑,但逝去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让人们对家暴的态度逐步改变,由原来的“不理解”到现在的“零容忍”,然而,抵制家暴需要有相关政策的支撑,方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世界多个国家都出台了反家暴的法案,以帮助受害者合法维权。

家暴不是“家务事”

各国反家暴法案汇总

在很多国家,都有着明确的针对家暴如何评判以及惩治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前了解这些规定,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我保护能力,让我们在自己或者身边的人遭遇家暴时能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家人朋友的人身安全及合法权益。

在评判标准方面,根据有关国际公约、国外立法例以及被普遍认可的学界理论研究成果,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经济控制四种类型。

身体暴力是加害人通过殴打或捆绑受害人、或限制受害人人身自由等使受害人产生恐惧的行为;性暴力是加害人强迫受害人以其感到屈辱、恐惧、抵触的方式接受性行为,或残害受害人性器官等性侵犯行为;精神暴力是加害人以侮辱、谩骂、或者不予理睬、不给治病、不肯离婚等手段对受害人进行精神折磨,使受害人产生屈辱、恐惧、无价值感等作为或不作为行为;经济控制是加害人通过对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收支状况的严格控制,摧毁受害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以达到控制受害人的目的。

在法律法规方面,每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不同,需分开讨论:

中国

2015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的通知,以积极预防和有效惩治家庭暴力犯罪,加强对家庭暴力被害人的刑事司法保护。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作为中国第一部反家暴法,该法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美国

目前,美国各个州都有着针对家庭暴力的相关法案。1994年,美国通过了《针对妇女暴力法案》,并于1995年成立了专门机构反对针对妇女暴力办公室,负责指挥与协调有关停止包括家庭暴力等在内的针对妇女的犯罪行为。另外,《针对妇女暴力法案》不仅关注妇女的权益,也将儿童遭受家庭暴力伤害纳入了法律保护范围内。

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中,家庭暴力受害者可以向美国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禁止施暴者靠近自己,施暴者若违反保护令可被直接逮捕,此举有效的保护了一些受害者的人身安全。

俄罗斯

2017年,俄罗斯议会通过了新的《反家暴法修正案》,法案中规定,未造成严重肢体伤害的首次家暴行为,将不再被视为刑事犯罪,而被视为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施暴者将被处以5000至30000卢布(约合人民币590至3541元)不等的罚金,或行政拘留15天,或处以60至120小时的义务劳动。但若在1年之内再次实施家暴行为,则将被视为刑事案件。

英国

2019年,英国公布了新版《家庭暴力法案》草案,目的在于提高法律效力、更好地保护英国女性的权益。新版《家庭暴力法案》规定,在被举报之后,施暴者首先被要求离开受害者的家长达48小时。在这48小时内,警方将向治安法庭申请一项较长期的家暴保护法令,以保护受害人。此外,施暴者不允许在法庭上盘问受害者。

德国

在德国的《反家暴法》中,明确规定了将施暴者强制带离居所的规定,树立了“谁施暴谁离开”的原则。如果受害者与施暴者同住,即使房子所有权或是使用权归于施暴者,受害者也可以要求施暴者离开,独自使用该居所。经过受害人申请,法院可以颁布人身保护令,在一定期限内,禁止施暴人进入受害人居所,禁止施暴人在受害人居所特定范围内逗留,禁止在受害者经常逗留的场所出现,禁止与受害者联系(包括电话)以及禁止与受害者进行不必要见面。施暴者违反禁令可以受到行政处罚。

新西兰

2018年,新西兰通过《家庭暴力-受害者保护法案》,规定给予家庭暴力受害者10天带薪休假,让他们离开伴侣找到新家,以保护自己和子女。此外,法案还允许受害者要求灵活的工作安排,并为他们提供免受歧视的保护。

日本

2001年,日本通过《配偶暴力防止暨受害者保护法》,该法案中将配偶之间的“暴力”规定为“严重侵犯人权,包括构成犯罪的行为”,除身体暴力之外也将精神暴力、经济暴力、性暴力等纳入这一概念。该法以人身保护令为中心,适用对象包括处于法律婚姻关系的配偶以及事实婚姻关系的配偶。人身保护令保护内容则分为“禁止命令”和“迁出命令”。其中,“禁止命令”规定,从保护令核发起6个月内,禁止加害人骚扰以及靠近被害人的居所、工作场所,禁止监视、强迫见面,禁止采取辱骂、羞辱的言语行为。而“迁出命令”则为:在被害人和加害人共同生活的情况下,命令加害者搬出房屋两个月,以便为被害人搬出房屋等做准备,并禁止对方在同一时期在房屋附近活动。

泰国

2019年,一项名为《家庭发展及保护法》在泰国《皇家公报》上公布。该法将于8月20日生效。泰国妇女事务和家庭发展部主任叻帕亚在曼谷举行的第18届“烟草和肺部健康”全国会议上表示,《家庭发展及保护法》旨在解决所有形式的家庭暴力,在家中吸烟可能对健康有害,因此是对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其他人的一种暴力形式。

猜你喜欢
加害人施暴者家暴
走近加害人家属
青瓦台常驻记者吃霸王餐?
反对家暴
“白丝带”,协助家庭暴力施暴者开展“自救”
需要立法保护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
论高空抛物侵权责任
被害人怠于采取公力救济原因探析
校园暴力施暴者的施暴行为分析
先到先得还是机会均等:共同犯罪中的刑事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