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 卓
(曲靖市广播电视台,云南 曲靖 655000)
媒体融合打破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界限,新闻内容鱼龙混杂,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具有了多样化特征。在此背景下,新闻工作者要想深入挖掘新闻事件中蕴含的潜在价值,就要具备对社会热点事件较强的判断力。但目前,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很多新闻工作者缺乏全新维度的价值观和视角。一方面,新闻记者缺乏具备人脉资源整合、娴熟沟通技巧以及信息获取路径,不具备对新鲜资讯掌控和应用的能力,所以无法在第一时间做到及时来采集和汇总新闻信息,新闻内容粗放、雷同多,从而导致新闻采写、报道的错失最佳时机;另一方面,媒体融合背景下,在采写过程中,部分新闻工作者无法有效剔除虚假信息,辨析虚假存在局限,无法对新闻内容的筛选和辨析,严重影响着新闻真实性和公信力。同时,目前,很多新闻工作者的撰写能力有待提升,个人主观臆断较强,对新闻事件不能进行简洁明确的写作,甚至借助夸张的新闻标题来吸引眼球,严重影响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可读性。
媒体融合使得媒体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但新闻采写过程中,部分新闻工作者过度依赖新媒体技术。一方面,媒介融合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技术设备进入到新闻采写领域,借助这些新媒体技术,可以促使新闻采写更具清晰度、画面质量更好。但过度依赖新媒体技术,导致部分新闻工作者逐步忽视了新闻采写的重要性,新闻采写内容呈现不全面、内涵发掘不及时,造成内容制作的缺失,导致新闻内容无法满足受众需求,新闻节目效果下降;另一方面,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写技术手段更加丰富、采写效果得以提升,新闻工作者可以采取诸如电话采访、视频采访等更为灵活的手段进行新闻采写工作。如:针对某张图片或者视频片段,为了确保新闻效果,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必要的新闻剪辑等手段,针对性地做好技术处理工作,促使其符合新闻采写的主题。但在一定程度上,日益丰富的新闻采写手段,会导致采写特色不够明显、采写形式单一、呈现同质化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削弱新闻采写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影响整个新闻采写结果的整体观感,也阻碍了新闻采写的创新发展。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各种媒体形态相互交织,新闻信息纷繁,传播途径和方式也更加丰富,这不仅会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迷茫困惑,很有可能在素材积累、角度选取时,使得新闻工作者左右为难、摸不着头脑。在此背景下,新闻采写应掌握以下几方面技巧。一方面,应增强新闻的敏感度。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写中新闻工作者应不断增强自身新闻的敏感度,深入分析新闻栏目受众对于资讯获取的痛点、痒点问题,充分掌握新闻事件的基本情况,提前收集相关信息,实时调整新闻采写的内容。应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理清新闻采写的头绪,充分了解、掌握公众的新闻兴趣点和关注点,细化新闻采写的重点。在实际采写过程中,还应积极探寻社会热点问题或者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故事,充分挖掘新闻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梳理社会热点问题的诱发原因,真正发挥新闻采写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做好新闻采写内容梳理。媒体融合背景下,在实际采写过程中,为了确保新闻采写问题设置的合理性,应提前了解新闻的内容以及基本概括,做好新闻采写内容梳理。依托各类新旧媒体(如: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终端等),从不同的维度出发,通过提前获取新闻线索,对新闻采写进行梳理,准确地把握新闻采写方向,促使采写更具针对性、问题设置更具指向性,增强新闻采写的质效;另外,更好地捕捉新闻细节。新闻采写的本质在于将信息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因此,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工作者应明确新闻采写的本质,转变思路,做好自身心态的调整,深入发掘新闻细节,更好地捕捉新闻细节,从而实现新闻采写质效的提升。如:在采写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应深度发掘新闻内核,以细节作为切入点,通过在较短时间内梳理出热点问题出现的原因、影响、危害等,顺利完成采写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应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媒体融合。”由此,为了适应媒体融合大趋势,新闻采写应将媒体融合作为当前变革的方向,积极探索新路径。一方面,应着力打造以APP、微信、微博、微直播等为构架的新媒体矩阵,走出一条“有机构、有指导、有措施”的路子,促使原来的采访者、编辑者转变为新闻产品的生产者,带动新闻采写工作者强化新媒体思维;另一方面,在新闻采写的指导思想上,应打造“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新格局,在坚持“线上线下端微”协同互动的基础上,促使新闻记者能写能拍能编,将其打造成为“多面手”。如:记者在一线采写之后,通过手机客户端及时发布权威翔实的消息,最后媒体线下再选择转发报纸资讯,促使新闻采写形成一个循环式的发布模式,满足信息快、深、多、精的需要。另外,新闻采写记者应不断学习媒体融合业务知识和新媒体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应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促进新闻采写创新发展,如:新媒体产品创意与制作、VR/AR/AI等前沿技术、融媒体采编技能等。同时,新闻工作者应分析掌握网站、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的新闻采写特点,创新新闻采写思维,促使新闻内容要言简意赅,再适当配上图片,才能实现吸引读者注意力,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写创新发展最大的挑战是基于思想观念深处的“壁垒”,并不是来自技术手段的创新和平台的建设。因此,应加快新闻采写模式的转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方面的重要讲话、文章,结合实践反复学、深入学。一方面,新闻采写应由新闻全要素写作向精准采写、精准推送转变,树立新闻营销观念和新闻产品意识、客户意识,并通过揣摩受众心理,对新闻素材进行深加工、细加工,从而精准的推送给受众,满足媒体融合的需求。另外,新闻采写应从普通化写作向精品化写作、高质量写作转变,树立以我为主的思维。并且各媒体应精心运用自主研发的新媒体,抢抓新机遇,如:手机客户端、官方微信、微博账号等,精心策划、抢占新闻第一落点,通过新媒体技术制作新闻产品,进一步改进新闻报道形式,提升传播效果。如:为了让新闻活起来、立起来,可以采取“现场云”的报道形式,开设“践行‘四力’基层行融媒体报道”,借助无人机拍摄,对采访过程与现场进行全程直播,用短视频记录采访精彩瞬间,提升新闻报道传播效果。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是迭代关系。因此,新闻采写应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借助媒体融合优势,坚持融媒体改革思维,守正创新、创新求变,转变新闻采写模式,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应打造新闻宣传新亮点,守正创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还应把握新趋势、奋进新时代,不断增强新闻宣传效果,创新新闻宣传思路、载体、渠道、形式和文风;另一方面,应以融合发展战铸品牌,坚持创新求变的思维,不断深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推进新闻、经营和活动的结合,打造基于权威主流传播力的文化品牌;应坚持内容为王不动摇,强化新闻产品的原创性、独创性,用好媒体自身渠道资源,以优质内容放大主流声音,力求新闻报道更精准更深入、理论评论更深刻更贴近、典型宣传更可信更可学、系列报道更鲜活更权威。另外,应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提升新闻采写质量和水平;应改进考核方式,加强顶层设计,促使新媒体内容的考核权重不断提升;应引导全体采编人员养成融合思维,加大对新媒体精品的奖励力度,促使他们共担融合发展责任,让走在新媒体前列的人员有位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