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昀
(合肥学院 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合肥 230601)
近些年来,诸如“打call”“睡觉ing”“C位”之类的汉语和英语混用的网络流行语频繁出现在各大网络平台。这类结构形式称为“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本文在邢福义先生提出的“小三角”理论[1]基础上,从“表—里—值”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混用现象呈现的各种语表形式、蕴含的语里意义,以及体现的语用价值,全面揭示汉英语码混用现象的语言学性质。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英文属于表音体系的文字。[2]由于两者文字体系的不同,汉英语码混用现象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语表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汉语词+英语词”的语码混用现象是指汉语词和英语词的混用现象。
例1:为媒体的创新“光盘”呼吁打call(《中国新闻出版电视报》,2020年8月27日)。
例2:音乐奏响hold住团体心理治疗(《音乐周报》,2017年2月22日)。
例3:出租车改革,让市场high起来(《广州日报》,2015年5月20日)。
例4:应答用好3个技巧,成功求职小case(腾讯网,2021年2月2日)。
例5:民警自编“规范执法顺口溜”,厉害了word哥!(澎湃新闻,2020年6月4日)。
例1中的“打call”中英语名词“call”原为“打电话”的意思,和汉语动词“打”组合,表达“为……打电话”之意,引申为“应援、鼓励”的含义。例2中的“hold住”中英语动词“hold”有“拿、握住、控制”等意思,和汉语动词“住”组合,表示“坚持住”,是指面对任何情况都要坚持住,要从容应对一切。例3中的“high起来”中英语形容词“high”不仅与汉语中“嗨”读音相近,其本身就有“happy”“excited”之意,和汉语趋向动词“起来”组合,表示“让气氛活跃起来”。例4中的“小case”中英语名词“case”是“情况、事情”的意思,和汉语形容词“小”组合,表示“小事情”,泛指微不足道、容易完成的事情。例5中的“word哥”中英语名词“word”不仅谐音“我的”,其本身就是“单词、话语”之意,和汉语名词“哥”组合,谐音表示“我的哥”,同时也有“妙语哥”的意思,这从汉语和英语的双重角度来看都是妙用。
“汉语词+英语词缀”的语码混用现象是指汉语词和英语词缀的混用现象。
例6:宝宝睡觉ing,别忘了“监控”(育儿资讯,2016年2月25日)。
例7:吃饭ed就睡觉(新浪微博,2019年2月14日)。
例8:知网、维普都开放?科研er:宅家写论文(新华报业网,2020年1月29日)。
例9:ex男友的心理(百度贴吧,2016年12月5日)。
例10:评论真是给力able(新浪微博,2018年12月6日)。
例6中的“睡觉ing”中英语后缀“ing”是现在进行时的标记,附加于汉语动词“睡觉”,表示“正在睡觉”。例7中的“吃饭ed”中英语后缀“ed”是过去时的标记,附加于汉语动词“吃饭”,表示“吃过饭了”。例8中的“科研er”中英语后缀“er”是名词化的标记,附加于汉语名词“科研”,表示“科研人员”。例9中的“ex男友”中英语前缀“ex”有“之前的、前面的”意思,前加于汉语名词“男友”,表示“前任男友”。例10中的“给力able”中英语后缀“able”是形容词化的标记,附加于汉语动词“给力”,表示“非常给力的”。
“汉语词+英语字母”的语码混用现象是指汉语词和英语字母的混用现象。
例11:乘风破浪,大湾区创新谁占C位(《医药经济报》,2020年12月21日)。
例12:书法E时代,让文化传承更加便捷(《中国艺术报》,2018年1月12日)。
例13:智能家居,点亮e生活(人民网,2020年7月7日)。
例14:自制芋圆好Q,料超级丰富(美食天下,2020年5月24日)。
例15:B站崛起于变革迎新,未来最大的挑战也是变革迎新(《21世纪经济报道》,2020年7月14日)。
例11中的“C位”是由英语字母“C”和汉语名词“位”构成,其中“C”是“center”的缩写,表示“正中的位置”。例12中的“E时代”是由英语字母“E”和汉语名词“时代”构成,其中“E”是“electronic”的缩写,表示“电子时代”。例13中的“e生活”是由英语字母“e”和汉语名词“生活”构成,其中“e”是“electronic”的缩写,表示“电子生活”。例14中的“好Q”是由汉语形容词“好”和英语字母“Q”构成,其中“Q”是“cute”的含义,表示“好可爱”。例15中的“B站”是由英语字母“B”和汉语名词“站”构成,其中“B”是“Bilibili”的缩写,是一个视频网站的简称。
“英语直接替代汉语”的语码混用现象是指用英语或英语字母直接替代汉语的混用现象。
例16: 脱口秀,今天get什么梗?(《海南日报》,2020年11月16日)。
例17:特斯拉PK拼多多,各自的考量(《经济观察报》,2020年8月27日)。
例18:边缘计算:何时外包,何时DIY?(《计算机世界》,2021年2月8日)。
例19:从人设到CP:青年文化新周期与明星制度的迭代(《中国青年报》,2020年8月26日)。
例20:让照片细节更锐利:PS锐化命令及高反差保留锐化(《中国摄影报》,2018年10月12日)。
例16中的“get”表示“学会、学到”。例17中的“PK”是英语“Player Killing”的缩写,表示“对决”。例18中的“DIY”是英语“Do it yourself”的缩写,表示“自己动手”。例19中的“CP”是英语“coupling”的缩写,表示“配对”。例20中的“PS”是英语“photoshop”的缩写,表示“美化(图片)”。
“英语字母+数字”的语码混用现象是指用英语字母加数字替代汉语的混用现象。
例21:5G时代媒体深度融合机遇及路径(《海南日报》,2021年3月17日)。
例22:3D还原三星堆全新发掘!3D动画的应用价值有哪些?(网易新闻,2021年3月23日)。
例23:U1S1,这种复古风格也太让人欲罢不能了吧!(腾讯网,2020年10月21日)。
例21中的“5G”是英语“the 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的缩写,表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例22中的“3D”是英语“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表示“三维图形”。例23中的“U1S1”是“you yi shuo yi”的缩写,其中“U”谐音“you”,表示“有一说一”。
网络平台上还出现了短语类型的汉英语码混用类型。
例24:No Zuo No Die的这波楼市涨价风,你信了么?(腾讯网,2020年4月1日)。
例25:恬静小镇成“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难怪这些地方都要限客了(《新民晚报》,2019年4月23日)。
例24中的“No Zuo No Die”是汉语“作”的拼音“zuo”和英语“no”“die”的混用,表示“不作死就不会死”。例25中的“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是汉语“人山人海”的中式英语化表达。由于这些表达在语表形式上呈现为英语语码替代汉语表达,表现为短语类型,因此把它们归为汉英语码混用现象。
语里意义是隐含在内的不可见的关系或内容。在“小三角”理论看来,任何语法单位,小到语素或词,大到复句或句群,都有其语里意义。[1]汉英语码混用词语呈现出各种语表形式的深层所蕴含的语里意义可以从语义内涵和句法功能两个方面来分析。
通过对一系列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混用词语进行分析,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有丰富的语义内涵,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
第一,汉英语码的直接义相加。比如,例4中的“小case”就是汉语形容词“小”的含义和英语名词“case”的含义直接相加,表示“小事情”;例6中的“睡觉ing”就是汉语动词“睡觉”的含义和英语后缀“ing”表示“现在进行时”的含义直接相加,表示“正在睡觉”;例11中的“C位”就是英语名词“center”的含义和汉语名词“位”的含义直接相加,表示“正中的位置”。
第二,汉英语码意义相加后的引申义。比如,例1中的“打call”是汉语动词“打”的含义和英语名词“call”的含义相加表示“打电话”,后来引申为表示“应援、鼓励”。
第三,汉英语码的谐音义相加。比如,例3中的“high起来”中的英语形容词“high”不仅与汉语动词“嗨”读音相近,还具有“高兴、兴奋”的意思,加上汉语趋向动词“起来”,表示“高兴起来”“让气氛活跃起来”;例5中的“word哥”中的英语词“word”不仅与汉语“我的”谐音,还具有“单词、话语”之意,加上汉语名词“哥”,表示“我的哥”“妙语哥”,是汉语和英语的双重妙用;例23中的“U1S1”中的英语字母“U”与汉语动词“有”谐音,表示“有一说一”。
第四,中式英语化表达。这些汉英语码混用现象运用简单的词对词式的翻译方法,符合汉语语法规则,但不符合英语语法规则,是一种中式英语化的表达。比如,例24中的“No Zuo No Die”是汉语“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中式英语化表达;例25中的“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是汉语成语“人山人海”的中式英语化表达。
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混用词语的句法功能体现为:汉英语码混用词语既可以单独成句,也可以在句中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选取代表性的例句分析如下:
例26:考完了!High起来!(新浪微博,2019年6月9日)。
例27:e时代来了,e世界走了?(《中国青年报》,2015年2月25日)。
例28:金曲投票榜单更新ing(法制网,2019年9月3日)。
例29:白玉兰奖热搜让演技占C位(《辽宁日报》,2020年8月11日)。
例30:2D照片如何变3D视频(《电脑报》,2021年3月25日)。
例26中的“High起来”单独成句;例27的“e时代”和“e世界”分别充当两个分句中的主语;例28中的“更新ing”在句中充当谓语;例29中的“C位”在句中充当动词“占”的宾语;例30的“2D”和“3D”分别充当定中短语“2D照片”和“3D视频”的定语。
一种语言形式的存在与发展,必然有其特定的语用价值。在“小三角”理论看来,一个语法单位能够在语言系统中存在,在语言交际中承传,必然有其语用价值上的根据,不然就会被淘汰。语用价值有时是修辞值,特定格式有其特定的修辞效果;有时是语境值,不同句式有适应不同语境的价值。[1]汉英语码混用现象的广泛运用有其特定的动因,并体现出特定的语用价值。
第一,语言文化的接触对汉语词汇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语言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语言之间接触也会对语言本身产生一定的影响。汉语在发展过程中从外语中借来很多词语,这些从外语中借来的词叫做借词。其中,字母式借形词是借词的一个重要类型,有的字母式借形词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CD”“MTV”“T恤”“MP3”等等。这些借词丰富了汉语词汇,使得汉语词汇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体现了语言多样化,具有积极的语用修辞效果。
第二,网络文化的飞速发展给词汇系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求新求异,追求个性成为新世纪年轻一代的目标。网络平台作为新兴的“语言特区”,是语言创新和语言演变的重要源泉。[3]网络语言特区产生的新兴用法各式各样,传播力极强,影响力很广。网络语言中一些汉英语码混用词语,如“江南style”“打call”“C位”等被评选为年度网络流行语,有些词语还被收进语言词典,成为日常语言生活中常用词语。
第三,语言模因论的复制作用使得一些语言形式广泛传播。根据“语言模因论”的观点,模因与语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4]有些汉英语码混用形式可以认为是语言中的模因,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被不断复制传播。比如,由“汉语动词+英语词缀ing”复制出的一系列词语“睡觉ing”“更新ing”“说话ing”等在网络平台迅速传播;再比如,由“X style”复制出的一系列词语“江南style”“时尚style”“研学style”等在网络平台迅速流行开来。目前有网络流行语已经突破“特区”的限制,进入我们的日常语言生活,对我们的现实语言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5]。例如,“打call”“hold住”“E时代”“C位”“CP”等汉英语码混用形式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频繁运用的语言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语码转换和借用可以填补一种语言的某些词汇空缺。[6]网络语言中汉英语码混用现象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使语言表达更加多样性,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7],具有积极的语用修辞效果。但从语言规范化的角度来看,有时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是不值得提倡的。[8]有些汉英语码混用形式不符合语言的规范性,应该避免使用。例如,“U1S1”虽然看起来很有新意,但却让人看起来不知所云,没有造词理论,也不具有能产性,也是不值得提倡的。诸如这些不符合语言规范性的语法形式,我们应该避免使用,同时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强对网络语言使用的监测,共同营造出健康良好的网络语言环境。
由此可见,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混用现象的存在与发展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体现出独特的语用修辞效果。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对汉英语码混用现象规范性的监督,维护网络语言环境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