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人口健康问题文献综述

2021-01-14 22:02:29刘玉荣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就业人口健康状况劳动者

□文/刘玉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提要]通过对灵活就业人口健康问题文献回顾,阐述灵活就业这一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归纳灵活就业对于劳动者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分析灵活就业人口内部差异的影响,进而提出改善灵活就业人口身体和心理状态的建议。最后,指出当前国内学者关于灵活就业人口健康问题研究的不足,对该问题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推动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和生存境遇,更大程度上激活释放灵活就业潜力。

一、引言

根据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报告,相比于上个季度CIER指数(职位空缺/求职人数),该季度出现明显下降。与此相对应,身处移动互联时代,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加速发展,以“灵活就业、零工经济、自雇型劳动”为就业形式的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在直播、网约车、物流配送、线上教育、自媒体人等多个领域已经规模化发展。第一,相比于传统的如来料加工、家政服务、餐饮服务行业,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兴灵活就业形式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社会认同度、灵活程度等多方面都有一定提升。第二,灵活就业总体上对专业技能要求低一些,劳动者进入的难度小一些。第三,有许多企业经营具有季节性的特点,雇佣灵活就业劳动者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第四,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就业压力呈现上升态势。面对整体形势严峻的就业市场,政府首先出台了一些积极的就业政策来创造就业岗位,另外也在探讨可以给予灵活就业劳动者更多保障的制度,鼓励人们进入“零工经济”等形式多样的灵活就业市场中,从而缓解就业市场压力。在此背景下,灵活就业的活力将进一步被激发,成为我国降低失业率的重要突破口。

随着灵活就业群体迅速扩大,一方面就业市场的压力得到一定缓解,劳动者的收入得以提高,工作时间更加灵活,有利于自身存在困难的群体实现自身价值,提升自我认同感等;另一方面他们面临的问题逐渐凸显,如收入水平较低、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不足、人力资本难以提升、就业的不确定性、社会整体社会认可度不高等。综合灵活就业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这种就业形式对劳动者综合健康状态的影响是正向还是负向的呢?该就业形式对所有劳动者健康状态的影响是否都一样呢?自灵活就业这种就业形式出现以来,学者对其关注逐渐增多,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对劳动者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通过回顾这些文献,归纳总结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以期为完善灵活就业人口权益的保障、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支持。

二、灵活就业的内涵及其类型

最初与灵活就业相关的概念是“非正规就业”。Maloney(1999)提出:非正规就业是指劳资双方没有建立正式雇佣关系(如未签订劳动合同)或不在政府监管体系内的就业类型。国内许多学者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界定和扩展了灵活就业的范围。胡鞍钢(2001)提出了我国非正规就业的不同特点:在我国,非正规就业还包括正规部门中存在的短阶段、无周期性、非全天、第三方派遣、单独承担部分生产或服务项目的外部工人等,即“正规部门里的非正规就业”。李秋芳(2001)认为,非固定就业是无组织、无结构、工作场所时常变动、收入波动大、生产规模和作息时间不定的就业。彭希哲(2004)指出,针对灵活就业,劳动科学研究所做出如下界定:在工作时间、场所、雇佣关系、社会保险、收入水平中至少其中一方面有别于在工业现代化工厂制度上所形成就业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

对于灵活就业的类型,常进雄等(2010)界定的非正规就业包含:有收入的家庭劳动者、短期工作者、雇佣劳动者和为雇佣劳动者的个体经营者。还有部分学者通过就业部门进行分类。综上,灵活就业主要包含独立就业、个体经营、短阶段、非全职等就业类型。

三、灵活就业对身体状态的影响

身体健康,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我们所能提供工作时间的长短、单位工作时间的产出等。社会保障及健康问题,与劳动者当前和未来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面对我国灵活就业增势明显的现状,学者对灵活就业人口的健康问题关注度不断增加。

大多数学者认为灵活就业对劳动者的身体状态具有负面的影响。对于灵活就业群体,王东进(2003)指出具有以下特点:劳动标准和保障水平低,进而劳动纠纷发生率高且不易处理,因而其权益受到侵害的频率也更高。苑会娜(2009)研究发现,进城农民工整体健康状况较差,受到他们面临的压力、收入、在外的生活居住情况、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保障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燕晓飞(2009)也提出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缺位、权益更易受侵害的类似观点。对这一群体的歧视在各个方面的体现,扩大了这一群体与雇主和正规就业者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差距。耿爱生(2014)研究表明:就业形式外的其他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存在差异,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时间、工作性质等变量对灵活就业人员的作用显著。就年龄而言,与健康状况存在负相关的规律;文化程度与劳动者健康不是一次函数相关;当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间长于标准工作时间时,超出的时间与健康风险正相关。关于婚姻状况的影响,已婚劳动者对健康状况的整体评价较差。丁述磊、刘翠花(2016)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相似的结论,并将非正规就业者按照性别、工作场所和地区分组回归发现:非正规就业对室内和户外工作者、男性和女性居民的健康状况的影响均显著为负,但是相比于女性劳动者,非正规就业使得男性劳动者健康状况的损失程度更大,对户外工作者健康状况的损失大于室内工作者。非正规就业对东部地区居民以及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也是显著为负的。王庆芳、郭金兴(2017)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性在不断增强,这无疑会对非正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四、灵活就业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有一类研究较少但不断增加的文献,即灵活就业人口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较为一致地证实灵活就业对于劳动者心理状态具有负面影响。刘林平(2011)的研究表明,外来劳动者的精神状况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工作时长、强度、环境、是否有违意愿。牛建林(2011)得出,外来劳动者健康状况的诸多影响因素中较为核心的是工作和居住环境。调查数据也证实,外来劳动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身体和心理问题。刘翠花(2018)研究证实非正规就业对劳动者工作满意度存在消极影响,这种影响对于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两个变量存在差异。从工作特征变量来看,适宜的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和成长机会可以显著提升劳动者的满意度,企业为劳动者提供医疗、养老保险可以显著提升其工作满意程度。梁伟军(2019)的研究得出非正规就业农民工的身心保护亟待改善。

五、结论

综上所述:灵活就业对劳动者身体状况和主观幸福感具有负面影响,且对于灵活就业群体的影响有差异。

对于灵活就业人口的身体状态而言:第一,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与灵活就业人口的身体状况存在正相关关系,年龄、超时工作的时间与灵活就业人口的身体状况存在负相关关系。第二,灵活就业对女性居民健康状况的损失大于男性,对户外工作者健康状况的损失大于室内工作者。对于东中西部居民,由东到西,灵活就业对劳动者健康损失逐渐增大。第三,企业为灵活就业员工提供健康体检对其身体状态具有正向影响。

对于灵活就业人口的心理状态而言:第一,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工作环境、晋升机会与灵活就业心理状态存在正相关关系,超时工作时间、劳动强度与灵活就业心理状态存在负相关关系。灵活就业对于男性居民心理状态的负向影响强于女性居民。第二,企业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疏导、医疗、养老保险等可以显著提升劳动者的满意程度。第三,社会参与、社会支持、工作自主权以及公平的就业环境对灵活就业员心理状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六、政策建议与展望

(一)政策建议。基于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回顾,本文提出:第一,如今正处于就业压力较大的阶段,政府和媒体应该正向宣传灵活就业的形式,对失业者在选择灵活就业时给予相应指导培训,同时引导社会关注灵活就业者的健康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社会支持,以提升社会对灵活就业人口的尊重与认可程度。第二,针对性地为失业者提供和补贴一些契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培训项目,并提升失业者的市场竞争力。第三,健全政府促进就业,逐步破除户籍、地区、家庭背景和性别等不利于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为灵活就业人口提供更为平等的就业环境。第四,加强灵活就业人口的权益保障,完善社会保险、税收、工时、休假等制度。尤其是灵活就业人口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简便、可行性强的社会保险接续办法,以适应该群体就业发展的需要。第五,政府应适当增加教育投资。教育水平较低的劳动者从业特点是:工作条件差、工作时间长、薪资水平低,且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这显然不利于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未来职业发展,且对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有较强的负面影响。

(二)展望。已有研究对于灵活就业人口的健康状况的各个方面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体系。但对于灵活就业人口健康问题研究没有考虑时间因素,而长期看,这种影响可能会不同。短期来看,如承担照料老人或养育年幼子女的女性,为了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可能选择灵活就业作为一种过渡时期的就业形式,而处于适婚年龄的未婚劳动者(尤其是男性)可能选择收入水平更高但工作强度高、工作条件差或技术含量低的灵活就业形式。从长期来看,劳动者会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更优的社会保障水平、工作的未来成长空间、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而部分灵活就业市场的工作对于劳动者自身人力资本积累、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有负面影响,或者对身体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因此,在其他因素没有大幅改善的情况下,长期处于灵活就业市场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状态有更强的负面影响,即考虑时间因素时,已有研究中灵活就业对劳动者健康状态的负面影响可能被低估了。未来的研究可以利用追踪调查数据将时间因素纳入模型,分析不同阶段的动态影响。

猜你喜欢
就业人口健康状况劳动者
劳动者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1-06 09:29:28
黑龙江省县域就业人口受教育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研究
21.1万,美国2015年11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稳健
云南省就业人口空间结构演变特征
在云端
人力资源(2015年7期)2015-08-06 10:45:13
劳动者之歌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54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体育师友(2013年6期)2013-03-11 18:52:21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