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四化整合 五维协同 六度评价”红色文化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1-14 17:09郑柏松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黄冈红色育人

郑柏松,李 宁,黄 伟

高校“四化整合 五维协同 六度评价”红色文化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郑柏松,李 宁,黄 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 438002)

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育人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崇高历史使命。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充分挖掘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并实践了“四化整合 五维协同 六度评价”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构筑了多维的育人时空,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为高校“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借鉴。

红色文化;思政元素;育人资源;育人体系;高等院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高校应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所蕴涵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取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强的意志品格、顽强的奋斗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构筑多维的红色文化育人时空,这对高校构建“大思政”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时代价值

红色文化是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征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磨难与挑战、不断走向胜利与辉煌的精神密码,其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红色文化是树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壮骨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理想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方志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赵一曼“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等等都展现出理想信念之“钙”的巨大力量。当前由于不同思想文化交锋的冲击和社会思潮多元的严峻挑战,处在人生“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其理想信念最需要精心引导,而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着革命前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追求、坚强的意志品格、高尚的道德情操、执着的使命担当,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壮骨钙”。

(二)红色文化是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怀的“催化剂”

红色文化所囊括的革命精神、红色遗迹等文化资源,记录了革命前辈为国舍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事迹,这些资源是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情怀的“催化剂”。通过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领略革命精神的真谛,牢记红色政权是从何而来,新中国是如何建立的,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光荣传统,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将大学生自己的人生与民族的命运、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紧密相连,做爱国主义的坚定的弘扬者和忠诚的实践者。

(三)红色文化是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的“营养液”

进入新时期,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价值追求。红色文化所呈现的每一位英雄人物、每一幅资料图片,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处红色遗址都洋溢着革命先辈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可贵的价值取向,因此,红色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载体,是加强青年大学生道德修养、赓续红色血脉的“营养液”。在高校实施红色文化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青年大学生在灵魂深处汲取红色基因的精神营养,继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四)红色文化是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动力源”

新时期的大学生,大多在“温室”中长大,顽强拚搏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普遍缺乏。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光照千秋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就象“奠基石”一样,引导大学生追寻先辈的足迹,汲取奋进的力量,直面人生道路的困难和挫折,锐意进取,砥砺前行,不懈奋斗,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五)红色文化是厚植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奠基石”

红色文化内涵深邃广博,其深厚的文化魅力, 独有的育人价值,为中国人民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思想源泉、实践依据、价值遵循和精神动力。高校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从中汲取正能量的智慧和养分,触动青年学生灵魂,叩响青年学生心扉,从而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使红色文化成为厚植学生四个自信的“奠基石”,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坚定远大之志、激发进取之心、砥砺担当之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六)红色文化是大学生抵制不良思想侵蚀的“防火墙”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良莠不齐的信息对当代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特别是西方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的不断涌入,将严重危害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红色文化所弘扬的共产主义理想、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作风等,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将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净化学生心灵、鼓舞学生斗志、激发学生豪情,激励学生健康向上。故红色文化是学生抵制不良思想侵蚀的“防火墙”。

二、高校“四化整合五维协同六度评价”红色文化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近些年来,许多高校都在挖掘和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整体上看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原生态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性不够的问题;二是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教学的路径方法不丰富的问题;三是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经过10余年的探索,充分挖掘并利用大别山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形成了“四化整合 五维协同 六度评价”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教学的体系并付诸于实践。

(一)“四化整合”系统推进原生态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资源

原生态的红色文化资源要转化为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必须对其合理开发、优化整合,赋予更多的教育教学元素。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课程化的红色读本、基地化的实践场所、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专业化的教师团队”等举措,将历史的、零散的、静态的、抽象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化整合为富于时代气息、直观、系统的教学内容或教学载体。

1.课程化的红色读本。学校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政元素,精心编写了《星火燎原——100个大别山革命故事集》《永恒旋律——100首经典红色歌曲集》《导航灯塔——100个黄冈历史名人故事集》《红色歌曲鉴赏》《红色黄冈三十讲》等10多本红色辅导读本。这些读本不仅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还为学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案例。

2.基地化的实践场所。在校外,学校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陈潭秋故居、闻一多纪念馆等共建了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社会实践基地。在校内,学校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归纳、提炼、转化,建设了“红色文化长廊”“忠德广场”“红色名人馆”等红色基地,其中,“红色名人馆”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不仅具备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的功能,还承担了向社会公众开展红色教育的基地功能。通过建设校内外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为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培养爱党爱国的情怀、向上向善的品质、求真务实的学风搭建了良好平台。

3.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学校收集和整理了红色遗址遗物、历史文献、图片音像等资料,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原生态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方式呈现的教育内容,设置了“红色歌曲、红色影像、红色故事”等十大板块教学内容,建设了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库,开办了“新时代红色精神家园”网站;还建设了《中国近现代革命简史》《红色歌曲鉴赏》《红色影视赏析》《红色地标》《红色黄冈三十讲》等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以及面向社会公众进行MOOC教学。

4.专业化的教师团队。从事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将红色资源作用于受教育者所产生的教育效果至关重要,因此,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是红色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深度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保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一支由10余名校外红色教育专家、40余名校内思政课教师和党团学工干部组成的红色教育教师团队。校外专家中既有黄冈市党史办、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黄冈师范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也有老红军和革命烈士后代。校内团队中教授、副教授20余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合理。这支校内外结合的专业教师团队在红色文化育人的理论诠释、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的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五维协同”全面构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联动机制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在具体的体系设计与融入路径上应注重系统构建、整体联动、协同育人,立足第一课堂主阵地,同时发挥“二课活动熏陶、校园景观浸润、红色网络引导、实践体验感悟”等路径的协同育人功能,强化大思政的育人合力。

1.课堂教学。课堂是思政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学校积极推进思政“三教”改革,培育红色讲师,打造红色金课。一是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思政理论课教师在给全体学生讲授3门必修课时,须在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心(红馆)现场实践教学不少于4学时,将红色文化所涵盖的革命人物、革命事件、革命精神融入到相应章节的模块内容之中,讲述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在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开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黄冈地域文化》这门必修课中,设有2学时的黄冈红色文化专题。二是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专业课和通识课教师根据课程思政的教学需要,将红色文化的育人元素有机融入到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三是开设红色选修课程。开设《红色黄冈三十讲》《红色影视赏析》等选修课。四是举办红色大讲堂。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讲授红色文化,或邀请校外红色文化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或邀请老红军及革命烈士后代来校讲授红色故事等等。

2.二课熏陶。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强化。学校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开展“体验式”和“沉浸式”二课主题活动。一是学唱红色歌曲。利用晚自习、主题团日等时段学唱红色歌曲。二是品读红色书籍。团队精心编写富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系列辅导读本,为高职学生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案例。三是赏析红色影视。观看《铁血红安》《大转折——挺进大别山》等100部红色影视,让学生切身感悟革命先辈为了理想信念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的豪迈情怀。四是宣讲红色故事。宣讲黄麻起义、中原突围、千里挺进大别山等重大历史事件及董必武、李先念、陈潭秋、闻一多等名人故事,再现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3.景观浸润。红馆、红廊、红墙等红色景观是思政教育教学的物质载体。学校充分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园内建设了“红色名人馆”“红色文化长廊”等红色景观阵地,红色文化育人元素渗透在环境建设之中,时时处处浸润着学生心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立德、立志、立行。在入学教育中,组织新生到“红馆”参观学习,现场体验思政课实践教学;在主题班会、团日活动中,在 “红色文化长廊”“忠德广场”举行,随时随地感受红色景观的熏陶;在校园道路中,以红色人物命名了“李四光路”“彭恒武路”等。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形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为补足精神之钙,培养爱党爱国的情怀、向上向善的品质、求真务实的学风搭建了良好平台。

4.网络引导。在信息化浪潮下,通过网络上加载红色资源、激活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为广大学生构筑起一座坚固的精神殿堂,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学校通过“建红网、育红心”为目标,以校园网为主体,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论坛五个网络新媒体为补充,形成了“一体五翼”的红色文化网络宣教平台。结合青年学生实际,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以图片、视频、音频、动漫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让红色资源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时代气息,不断强化教育内容的情境熏陶和视觉感染,确保了网络阵地的“红”与“热”,让网络成为红色基因传承的新阵地。

5.实践体验。学校广泛开展“唱红色歌曲、赏红色影视、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寻红色足迹、建红色阵地、演红色剧目、创红色团队、办红色课堂、做红色工匠”的“十红”活动,系统推进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组织师生编演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红色剧目,编排了《十送红军》《红烛》等红色剧目,在每年的“红五月”“一二•九爱国月”“迎新晚会”“元旦晚会”上深情演绎,让大家有眼泪、有感动、有敬佩。通过参观革命旧址、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走长征路、拜访革命前辈、走访老红军及烈士后代等方式,寻访红色足迹,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中感受革命岁月。学校注重使红色基因内化入心的同时,更要外化于行,引导学生争当红色工匠。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开展义务支教、支农、支医,参加无偿献血、爱心捐助、情牵留守儿童等红色公益实践行动,在传承红色基因、奉献社会中升华思想。

(三)“六度评价”多向检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工作成效

如何评价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成效,并根据评价结果持续改进,是更好的开展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学校经过多年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提出并实施了“课程融合的深度、学生参与的广度、素质提升的幅度、典型选树的力度、诊断改进的效度、社会认可的程度”的六个方面的评价体系,并纳入常规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1.课程融合的深度。主要是考评思政课教师讲授思政理论课,以及专业课和通识课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中,在教学内容上如何深度融入红色资源,在教学方法上如何提高亲和力和感染力,强化教书育人效果。

2.学生参与的广度。主要是考评在二课活动、网络学习、实践体验等活动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素质提升的幅度。主要是考评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提升的幅度,特别是考察学生的爱党爱国、向上向善、敬业精业、立志立行等方面的进步幅度。

4.典型选树的力度。主要是考评培育先进典型,如崇德向善,志存高远的典型;勤奋好学,匠心筑梦的典型;热心服务,敬业奉献的典型;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典型;奋勇拚搏,自强自立的典型,发挥朋辈示范、榜样引领导的作用力度。

5.诊断改进的效度。运用8字螺旋诊改思维,推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诊断改进工作,促进思政教育教学不断提档升级。

6.社会认可的程度。主要是考察社会各界,包括教育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新闻媒体等单位对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的认可度。

三、“四化整合五维协同六度评价”红色文化育人体系的创新特点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总结提炼的“四化整合 五维协同 六度评价”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先后纳入国家骨干校和优质校项目建设的重点内容,并纳入了学校章程、学校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年度工作计划。通过多年的实践,学生爱党爱国情怀日趋浓厚,追梦筑梦氛围日益彰显,崇德向善典型不断涌现,文化育人成果广获赞誉,其经验在全国性大型会议和权威媒体上得到推广。

(一)构建了“四化整合、五维协同、六度评价”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新体系

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实现思政教育教学的资源优化、理论传授、实践感悟、环境熏陶、制度保障的对接融合;探索了思政教育教学途径,推进课堂教学、二课熏陶、景观浸润、网络引导、实践体验同向同行;解决了红色文化资源如何建(优化资源)、如何用(融入路径)、如何评(成效评价),顶层设计不系统、协同育人合力不足等长期困扰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二)探索了“整合资源,建用结合,显隐统一”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新途径

挖掘本土红色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材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注重建用结合,用足用活用好红色资源,将教书育人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之中;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在“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同时,发挥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等隐性教育功能。

(三)激发了“学生主体、体验感悟、诊改提升”的学生主动学习红色文化的新动能

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采用情景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提高兴趣和升华思想;将红色文化的学习与践行,纳入学生诊改工作,对学生成长发展对标考核。

[1]陈凡,胡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育人实践研究[J].安顺学院学报,2021(4).

[2]陶冰冰,刘世通.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与推进策略[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1(4).

[3]李春灿.地域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Red Culture Education System of "Four Integration, Five Dimensions Cooperation and Six Degree Eval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e Huangg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Zheng Baisong, Li Ning, Huang Wei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438002 Hubei)

The red culture has rich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heriting red gene, continuing red blood, carrying forward red culture and cultivating new people of the times are the major political task and noble historical mission entrusted by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as fully tapped the red culture resources of Dabie Mountain, explored and practiced the red culture education system of“Four Integration, Five Dimensions Cooperation and Six Degree Evaluation”, constructed a multi-dimensional education space and time, and achieved good education results,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inherit the red gene and cultivate new people of the times”.

Red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Educational resources; Education syste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412

A

1672-1047(2021)05-0087-05

10.3969/j.issn.1672-1047.2021.05.23

2021-09-07

郑柏松,男,湖北英山人,硕士,教授,校党委委员、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

[责任编辑:郭杏芳]

猜你喜欢
黄冈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红色是什么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红色在哪里?
《黄冈密卷》究竟从何而来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