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宏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 淮南 232001)
我国体育教学整体教学内容以竞技体育为核心,教学方式和模式比较落后,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教师应将生本原则和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相结合,以健康体育为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中,部分院校依旧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材上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运动技能和运动技巧作为全部内容,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模式练习以及个别纠错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重点主要在于给学生灌输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内容,忽视了对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引导。学生训练和自主学习呈现出了以教师授课和教材内容为中心的教学模式[1],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弱化,会限制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
在教学目标方面,没有将高校体育必须具备的多功能特征完全体现出来,过于强调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致使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育意识、健身习惯、竞争意识和运动创新意识培养效果不明显。
受体育教学内容设置单调性的影响,整体教学手段和方法缺乏新意,不能有效满足高校学生对体育健康知识学习和运动技能提升的要求。教学内容模式化问题比较明显,未完全将学生差异化的学习要求体现出来,使其不能直观研究自身的动作完成情况,会导致运动动机和自觉性受到影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够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发挥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不再只是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融入更多创新意识和思维[2]。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探索出了新型的教学创新元素,强化实用性及创新性已经成为了高校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定位和目标要求。
3.1.1 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
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使教学方式向着更广泛、更深化的方向发展,注重对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对于运动水平不同的学生应采取分组授课的模式,充分掌握个体差异,有效进行缺陷弥补。可以使用探究性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有效开拓其创新能力及探索精神。
3.1.2 优化教学语言
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良好交流可以有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帮助其打开心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身于体育课堂。对于体育程度较差的学生就需要教师通过趣味性的语言给予一定鼓励,帮助其提升自信。
3.1.3 教学内容设置有度
授课过程中,应将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第一位,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穿插体育游戏及拓展活动,确保学生身体得到充分锻炼,掌握相应的运动技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1.4 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在教授太极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电影《张三丰》中的片段,激发其学习兴趣,然后再播放正常的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录像内容熟悉动作,学完还可以根据录像内容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自我。
3.1.5 优化课程评价体系
创新课程评价体系。不能始终围绕体育课程建设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方面开展,而是要综合课程建设,找到其中的表面因素及关键性因素,从本质入手解决实质性问题,消除课程评价体系中的不合理性[3]。
创新学生评价体系。直接从某项单一的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着手,对其进行深入剖析,逐步从这一方面拓展到对学生认知表现和情感表现的综合性评价。
创新教师评价体系。不但要注重发展的纵向比较,还要进行横向比较。不仅要有他人评价,还要进行自我评价,建立起主体互动的评价方式。除了要重点评价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还要对其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行评价,既要评价教学工作量,还要评价教学效果,建立起一个动态化、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3.2.1 转变学生的课堂地位
在创新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当成是课堂主体,使其成为体育教学创新的开拓者和体育游戏的创新者。
3.2.2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高校体育教学氛围应该是宽松开放的,要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及生活经历合理质疑教学方式。质疑是创新的源泉,主动质疑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使其能够灵活转变思维角度,能够辩证看待各种体育教学方法。
3.2.3 强化自查自评能力
学生的自查自评是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认知的一个过程,也是学习态度从被动转向主动的过程,实现角色转化,还可以强化自身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
高校体育硬件设施环境主要包含体育场地、器材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外部环境创新就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体育场地本身会在视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情绪产生影响。高校可以定期对场地进行创新,或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变更场地。体育器材在创新过程中可以依照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安排,比如通过降低篮球架高度或应用流动式篮圈来提升女学生的体验感[4]。可以借助学校内部的体育网络信息平台及时给学生传播最新体育动态,活跃校园体育氛围。
落实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关键是调动教师的创造性及主观能动性,提高业务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性学习。要强化专业群建设,将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将不同项目的相同技术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和训练,有效发散思维,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强化创新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开展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强化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需坚持知行合一、协同育人的基本理念,全面支持创新体育教育,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