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笑
(哈尔滨广厦学院,哈尔滨 150025)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语言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各国家与地区进行沟通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一带一路”沿线覆盖的国家和地区在历史文化传统、语言交流、社会制度等方面都有着显著差异,这之中最为迫切的问题便是如何减少彼此间文化与信仰的隔阂。高校要全力打造跨文化交际的良好氛围,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语言人才支持。跨文化交际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高校是跨文化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提供的良好机遇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高等院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学生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与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体现的语言能力和水平。不同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学者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态度、知识、关联性和批判性文化意识,Samovar&Porter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为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知识、技能和动机,温秋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由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共同构成的,张红玲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技能。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行为是高校跨文化教育效果和氛围的具体体现。高等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调查显示,时常有跨文化交际行为的学生只占全体高等院校学生的4%,偶尔有跨文化交际行为的学生约占全体高等院校学生的76%,从未进行过跨文化交际的高等院校学生约占20%。从数据能够看出,高等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行为的整体情况和“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发展需求与目标还是存在一定距离。
高等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相关调查显示,只有9%的学生是出于对自身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来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约12%的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是因为对国外友人或其国家文化感兴趣,约60%的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是被动行为,约20%的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是因为出国留学交流的现实需要。这份数据表明,高等院校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主动意识还不够强,主要是跨文化交际环境的营造力度不够。大学教育体系中,跨文化交际一直是外语教学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忽略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的提高造成了较大影响。
语言系统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保障,应运用沿线国家的习惯语言来进行沟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官方语言50多种,但我国高等院校开展的相关语言课程只有十多种。高等院校应聘用相应的语言人才来进行语言体系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课程选择。
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将跨文化交际的知识融入到了外语学习过程中,但这些知识主要是建立在欧美国家的文化基础上,其他沿线国家的文化内容和风俗人情等课程迫切需要开展。在授课内容和教材的选用方面,高等院校要合理融入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内容,比如民族价值观等。
我国高等院校应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院校、跨国企业和政府等相关单位建立起多元化的人才交流合作关系,可以通过互相派遣交换生、暑期文化交流、夏令营等形式来进行。
高等院校拥有大量的留学生资源,能够营造出一个跨文化交际的环境。开展中外高等院校学生融通教学和深层次的合作交流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院校可以通过中外大学生同堂授课共同构建各类文化节,创造多元化的跨文化接触条件。还可以聘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业教育人才来校举办跨文化知识讲座,加深学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的了解。
高等院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构建与开展有重要影响,高校需培养出更多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使学生发挥出桥梁纽带的作用,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水平。